社區商業,只能靠吃吃吃了?
來源/獨角Mall
進入第三季度,深圳的商業市場也熱鬧了起來!
近期,宏發商業在深圳的第二個商業項目、社區型商業產品線“仟里食家”在寶安首次亮相,就吸引了不少關注。
不同于宏發商業的前作“寶安大仟里”,仟里食家“場”如其名,以“食”為主,也是洪浪北片區首個以美食為主題的社區商業。
從商業體量來看,仟里食家約3萬㎡,以街區+Mall的模式,是商圈內典型的小體量商業;
從品牌來看,仟里食家引入了50+品牌,開業率達到了98%,其中包含Top City家庭主題樂園、唱吧麥頌KTV深圳首店,陳大戶看家面、最佳拍檔茶餐廳、Yi iveen、湘西婆婆砂鍋湘菜寶安首店等品牌。
坦白來說,作為社區商業的仟里食家,不管是體量還是品牌,在寶安商圈里并不算特別有吸引力。
為什么還會想要聊聊這個項目,是因為從仟里食家的身上,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當下商業市場里的小體量商業,一方面正變得越來越“接地氣”,另一方面則是,餐飲的比重也越來越高。
社區商業,越來越靠“吃吃吃”了?
01
強化餐飲、弱化零售比例
社區商業越來越“接地氣”
存量商業時代,卷定位、卷招商、卷品牌、卷活動已經屢見不鮮,現在隨便逛個商場,都能看到不少品牌首店的圍擋。
從近些年的趨勢來看,對于小體量商業或者城市更新商業項目而言,想要“出圈”,要么在定位上就足夠吸引眼球,走非標商業的路徑,比如8月初在上海開業的中國首個可持續商業綜合體HAI550,以獨特的非標屬性吸引了一波眼球。
但也有商業,或是有煙火氣,或是足夠接地氣。比如前面提到的新晉開業的仟里食家,或者去年9月開業爆火的上海鴻壽坊,再是2022年1月開業的廣州時代芳華里CR8等項目。
在零售業態疲軟的當下,瞄準逐漸復蘇且相對具有消費潛力的餐飲業態,無可厚非。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達到2.6萬億元,同比增長7.9%,總體上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態勢,而且增速也比商品零售額快4.7個百分點,對社零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22.8%。
顯然餐飲已經成為拉動社零增長的重要主力,越來越多的商業也在迎合這樣的消費需求,社區商業尤甚。
01
仟里食家——
社區型美食主題商業
仟里食家一方面以食為主,壓縮了零售業態的比例。
項目引入的50+品牌里,餐飲品牌占比達到了70%以上,餐飲品牌既有八合里牛肉火鍋、湘西婆婆、大榕樹下、四季椰林等重餐,也有云味館、老碗會、老鄉雞、美頤美鮑汁排骨、肯德基、喜茶、星巴克、霸王茶姬等輕餐、快餐、茶咖品牌。
在零售業態上,商場引入的也是好特賣、名創優品等客單價較低的品牌,另外,就筆者的現場觀察,商場沒有服飾零售品牌。
在體驗業態上,B2層引入了K+SHENG凱勝潮玩娃娃屋,L3、L4層也引入了Top City家庭主題樂園、健身房品牌247Fitness、麥頌KTV等。
另一方面,在開業活動上,SP促銷的優惠力度也很大。
比如正餐50團100,輕餐20團40,而且在開業當天,這些券都已經被提前搶光了。
不過仟里食家也面臨著較大的商圈競爭力。項目舍棄“高大上”的內容,不與周邊的商業項目直接競爭,可能也正是基于項目有限的商業實力。
02
上海鴻壽坊——
“精致煙火氣”社區商業
鴻壽坊商業體量約1.5萬㎡,主打小而美的消費體驗,在城市當中構筑“精致煙火氣”;是既要精致,又要“接地氣”的典型代表。
來源:大眾點評
從業態布局來看,鴻壽坊塑造了一個“去零售化”的商業環境。項目在開業之際就引入了51家上�;騾^域首店和13家上海首店。根據大眾點評顯示,目前項目有70+品牌,其中餐飲品牌的比例達到了85%以上。
不僅有意大利菜跨界日料的SANDO上海首店,玩轉酒精與藝術三川上CHUAN3上海首店、創新湘菜館湘椒華東首店等品牌,瑞安還自己孵化了美食生活方式品牌FOODIE SOCIAL 3.0——鴻壽坊食集。
除了餐飲業態,就是生活配套。包括本地社區小超市薈森生鮮,健身房品牌超級猩猩,LANN蘭泰式古法按摩,BeautyBlossom膚療中心等品牌。
瑞安也趁著鴻壽坊出圈之后,以12.06億的價格賣掉了鴻壽坊項目65%的股權,接手者則是大家人壽。
03
時代芳華里CR8——
“商務型+社區型”商業
于2022年開業的廣州時代芳華里CR8,也是商務型+社區型商業的典型代表。
時代芳華里CR8商業體量約2.7萬㎡,主打精致社區型商業。在開業之際,項目品牌的區域首店率為60%,包括風靡全網的KTV星聚會黑金店、寶藏新潮粵菜木棉、文通冰室IP店、TOP TOY概念店、COMMUNE、大鴿飯等品牌廣州或番禺首店。
從大眾點評來看,目前項目擁有75個品牌,其中餐飲品牌達到了47個,餐飲比例高達63%。既有炙柒、COLINMINT簡悅廚、鰻事如意、客語等重餐大店,也有M Stand、Commune、PAIX COFFEE、一點點、奈雪的茶等茶咖品牌,符合商務和社交需求。
來源:項目官微
在零售業態上,則有蔚來中心、TOP TOY、名創優品、屈臣氏、有家便利店等品牌;在生活配套上,則引入了絲域養發館、啟然肌膚管理中心、悠然普拉提、喜逸24小時健身等品牌。
02
放棄過度包裝,順勢而為
或許也能尋得商業新出路
這些小體量的社區商業,也給到了我們一些啟示。
一來是放棄過度包裝。有時候非標商業固然吸引眼球,但并不是所有的商業都有像瑞安這樣的底氣和實力做好非標,大部分社區商業可能還是“常規”玩法;針對周邊的客群,以更加接地氣的角度切入,放棄過度包裝,也不失為一個商業進場“點”。
二來則是順勢而為。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是越來越注重實用性與功能性,在這種情況下順勢而為,順應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明確的給到消費者實惠或許才是更重要的。
值得關注的是,過于依賴餐飲品牌,確實會為商場帶來較強的引流效果,但餐飲品牌不管是租金水平還是客單價,都是弱于零售品牌的。這也意味著商場可能會陷入“旺丁不旺財”的窘境。
不過,如何斟酌,還是需要看商場具體情況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