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大「在地藝術」計劃,看「藝術商業」更高級解法
出品/聯商網
撰文/羅秀玲
3月22日至4月22日,浙江省交通集團旗下項目國大城市廣場(以下簡稱“國大”)一樓《Pink Protocol粉色協議》正在展出,顧客可以自由進出展區,為蘑菇澆水、觀察菌絲,記錄蘑菇的生長軌跡,直至收獲春天的第一茬蘑菇。
這是藝術家#eff 食物工作室在國大打造的“蘑菇交易所”,更是一場獨特的“獨立實驗”,在商場里,蘑菇第一次不是作為貨物擺上貨架,而是作為人與自然生長、共生與交易的鮮活個體。
播種、澆水直至收獲、交易,藝術家希望引發顧客貼近細微之處思考,通過蘑菇和周圍環境的共生模式映射現代的交易互換機制,和大家一起探討共享、分配、互惠、控制與共生的邊界。
從日常生活著手引發思考共鳴是國大塑造「藝術商業」的專屬方式,該項目更加強化了國大的專屬敘事方式。在國大,「藝術商業」不僅局限于靜態展覽和「國大一小時」的理想跋涉,國大希望用更多元的形式打破顧客對商場的固有認知,讓商場不再只是交易,而是通過附加價值實現「一個完美的交易」。
事實上,作為杭州城市藝術商業綜合體地標,國大始終在為行業提供新的美好生活提案。
之所以將主題定為「一個完美的交易」,是因為aEELAb主理人陳鏗認為如果把商場視作一個交易系統(交易終端)的典型范例,那商品勢必是它的心臟!“ 商品不僅僅是指實際可供買賣的物品和服務,也延伸至它生產的方式、被擬定的價格、流通的途徑、被兜售的空間等圍繞其背后運轉的事物。此外,誰設計了它們,生產了它們,或是將它送向我的口中,柜姐又如何選中了我心愛的口紅.......,是我們感興趣的話題。”
國大為藝術家們探尋答案提供了更多可能,在商場“留白”,將商業空間讓渡藝術空間,用于「在地藝術計劃」,并與eEELAb合作策展,讓商場更加多元有趣。這個成立于2023年的策展文化機構,擅長多維度探索商業與藝術新可能,駐地期間邀請藝術家和顧客一起「多維度」尋思考「我們」與「商品」的關系,為顧客打造出理想、前沿的生活方式,共同達成「一個完美的交易」。
這也恰好是2024-2025「國大在地藝術計劃」的主題。一年的時間里,藝術家們用獨特的視角,觀察商場里“正在發生”的事物,并將之呈現在“藝術櫥窗”中,與商場、顧客形成「完美的交易」。走過“藝術櫥窗”的人,或好奇、或探尋,或思考,或收獲,都能找到專屬的自己的情緒價值,國大也因此成為最「懂」顧客的商場。
在《Pink Protocol粉色協議》之前,「國大在地藝術計劃」項目已經開展了三個展覽。《想瞇一下嗎》將商場變為“劇場”,打破常規看展方式,進場的觀眾化身參與者,成為展的一部分;《帶到桑拿后面》里商場又成為“虛擬桑拿房”,藝術家利用3D打印貼圖將日本桑湯文化、古羅馬濕壁畫浮雕、現代公共洗浴空間私人物品與芬蘭傳統文化薈聚一堂,東西方文化實現交融碰撞,留下“人類在場證據”;《禮物(低至0元)》里,藝術家虛構了一個“0折”商場促銷事件,并提出“商品能否同時具有禮物的特征”疑問,嘗試回應“當商品的某些屬性無限接近于禮物,那商家到底想從購買者身上獲得什么”,以此思考、拉近商場與消費者的關系。
沉浸式看展的背后,國大早已跳出“商場”這一限制,將其打造成為“消費社會重構時間秩序的典型場所”,并能“體驗服務背后的附加價值”和產生“商家到底想從購買者的身上獲得什么”相關思考。
將「藝術」做成長期主義,是國大無數次破圈、引發情感共鳴的關鍵。
2024年,國大將古羅馬許愿池「搬進」商場五樓,引發顧客熱議、拍照,形成多次傳播,《再次返回羅馬》成功讓國大破圈。隨著一樓「在地藝術計劃」的開展,國大「藝文版圖」擴大,我們看到了藝術賦能商業的更多可能,國大成長為區別于美術館和畫廊的城市新「文藝空間」。
隨著《Pink Protocol粉色協議》展出結束,4月26日起國大新展《柔軟的起伏》已登陸一樓藝術櫥窗,現場會發生怎樣的故事與互動,值得期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