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消費者,應該期待什么樣的雙11?
聯商專欄:如果不是身處零售圈,我可能不太會關注今年的雙11了。
和朋友開玩笑:我是被雙11遺棄的人。
雙11走到今天,影響力越來越大,相應的,平臺、商家競爭越來越激烈,甚至完全可以用慘烈來形容,雙11每年都有新意,每年也都有熱點,比如每年的“薅羊毛”,近期又被熱議的“二選一”等等。
不可否認,雙11絕對是一項偉大的創舉,也可以想到,今年雙11的數據,絕對又是炸裂,但作為消費者的我最大的感覺就是:今年雙11各種規則,太難了,難道我已經放棄了(直到9號我才想寫點關于今年雙11的東西)。
組隊,蓋樓,升級,養紅包,拼團,邀請…
如果想完全理解,利用上所有的規則,享受所謂的雙11“饕餮大餐”,不亞于玩一場前些年以耗時著稱的大型端游,或者說各種存檔、重來的單機游戲。
作為從業者,可以理解不同發展階段,目標市場不同,目標群體不同,平臺打法的不同,也理解各種規則、玩法想要達到的目的,但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真的覺得太難太復雜了,簡單事情復雜做了。
網友表示:太費時間了……
網友表示:復雜的規則使我放棄雙11
當然有人說,你可以選擇不參加活動,話說回來,不參加活動,比原來買的還要貴,你可以忍受嗎?甚至,你想用原價買的時候也無法去買,你還能忍受嗎?
可能是我理解能力有限,大概在8號左右選了一些商品,找了幾遍也沒找到如何現在就可以購買,只看到了11月11日0點開團后購買……
(11月11號才可購買)
理解規則,理解市場,理解目標,理解競爭……但從什么時候開始,本來已經走向簡單化的促銷、活動,又走向了復雜化了?社交的需求?流量的需求?目標市場時間成本低?
一下子讓我想起了十多年前剛進入零售行業,在當時電器連鎖賣場工作,每周五大家都會習慣性的推出各種各樣,紛繁復雜的甚至拗口繞腦的促銷,門店內大幅張貼,報紙上大篇幅推出,其實你熟悉了,了解了,奧,不過如此。
套用一句歌詞:簡單點。
網友的觀點不一定正確,但一定值得平臺、商家思考,而除了網友,近日播出的《新聞1+1》中也特別關注了雙11中的各種問題,諸如虛假宣傳、二選一、套路等等。
可以說,雙11肆意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大家還沒有提高警惕,提升敬畏心,尊重規則,一定會被社會,被政策,被廣大消費者最終拋棄。
那么作為消費者,期待什么樣的雙11呢?
規則簡單點
理解不同分級市場商業打法的不同,各也理解雙11戰線越來越長,范圍越來越廣,但在經歷了各種促銷沖擊之后,消費者們還是想回到最簡單的模式里。看過一份非官方的調查,消費者在看到各種促銷時,最想了解的還是最簡單的:到底要花多少錢?
規則是平臺定的,但選擇權在于顧客,雖然都說顧客的選擇權、信息度越來越豐富,但實際上,個人認為隨著各種并購、合作,顧客的選擇權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多,在這種時候,還是希望平臺可以更多的考慮消費者的感受。
有規則,促銷模式多可以,但盡量簡單點,總不能讓我再重溫各種數學題吧?
套路少一點
可以說,商業中套路得顧客的時代早已經過去了,但很多商家,依然對于套路樂此不疲。
正如《新聞1+1》中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顧客明白商家的套路,這是說我們的消費者進步了,還是在嘲諷我們的規則制定者呢?
少些套路吧,畢竟,培養忠實顧客不易,培養一個好的品牌不易,但毀掉一個品牌,太簡單了。
真誠多一點
可能是受到各種網紅、自媒體的影響,現在不少的商家學會了反其道而行之,各種苦情大戲上演,各種真假羊毛呈現,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何必呢,作為消費者,我只是想買個東西而已……
再談消費者
我們說了那么久:了解消費者,滿足消費者,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但假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到了吐槽、抱怨的行列里,我們確實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并不是所有被關注的,所有熱點,所有能帶來經濟效益的,都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是不是為了達到目標,丟掉了太多太多更珍貴的東西,甚至不擇手段了?
我們做了那么多提升效率的事情,提升生產效率,提升配送效率,提升銷售效率,提升各種效率,但越來越復雜的規則,玩法,是不是又把消費者越來越重視的效率人為的降低了下來?
我們感謝這個時代,感謝各種開創性的商業行為,感謝所有為了消費者而努力的人們,但我們更應該感謝的是消費者,我們也確實也應該,再好好聽一聽消費者的話,坐下來,好好與消費者們聊一聊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