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刷屏的「藍瓶咖啡」為啥這么上頭?
來源/零售氪星球
作者/妮 可
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2月底在魔都開出內地首店,堪稱國內咖啡業2022年開年重磅事件。即使對于普通大眾,開業引發的嘗鮮潮和大排隊,也引發了朋友圈好一陣的刷屏。
3年前,「零售氪星球」曾連續2天探訪過藍瓶咖啡,不是那個由一間舊倉庫改造的青澄白河日本首店,而是一家開在新宿NEWoMan商場里的咖啡店,地處鬧市,慕名打卡的人非常多。
東京街頭的咖啡館林立,星巴克密布每一個街角,就像現在擁有近7000家咖啡店的上海。但,很多外地人和東京本地人還是會涌入藍瓶咖啡。
日本是藍瓶咖啡最先拓展以及門店最多的海外市場,有20多家。目前,藍瓶咖啡在美國本土有70多家。2019年起,藍瓶陸續在韓國、中國香港開店。
被稱為上海裕通店的中國內地首店,傳言了2年多,終于“實錘”,是這個2002年起步的加州精品咖啡品牌全球第102家店。
當星巴克日漸“老了”,藍瓶咖啡是接棒新一代消費者對咖啡狂熱情緒的新玩家之一。
此消彼長,不僅代表兩個品牌的競爭,更顯示出消費人群和消費特征變化帶來的改變。
從標準化千篇一律的商業咖啡盛行,到關注咖啡本身的精品咖啡熱度陡升,新一代消費者為什么會開始追逐藍瓶咖啡?
「零售氪星球」梳理了藍瓶咖啡的4個典型招數:新鮮烘焙、極致工藝和品質、門店和選址和賺錢的模式等。在圍觀打卡前,不妨迅速 get 下這個精品咖啡「頭牌」讓人上頭的新打法。
打法 1
48小時內的新鮮烘焙
新鮮烘焙是藍瓶咖啡一個顯著標簽,不僅關乎品質,也是創始人詹姆斯.費里曼(James Freeman)創業的緣起。
藍瓶咖啡創始人詹姆斯.費里曼
2002年時,他厭倦了市面上銷售的過度烘焙和不夠新鮮的咖啡豆后,嘗試自己烘焙。
后來,他放棄一家樂團單簧管演奏家的工作,在參與了一次互聯網創業后,從加州舊金山一家農夫市集的流動咖啡車起步,用新鮮烘焙的豆子和自己摸索出最理想的方式沖煮咖啡,慢慢打出名氣。
據說,正是藍瓶咖啡,讓很多喝咖啡的人,開始關注咖啡豆的新鮮度。畢竟,能嘗出咖啡里花香、水果香的人不多,但人人都能通過日期感知新鮮。
藍瓶咖啡所有門店都設在新鮮烘焙咖啡豆及時送達的范圍。
上海裕通店開業前,今年1月,靜安區江場西路的彭浦烘焙廠就已完工。作為藍瓶全球第五家烘焙廠,為中國內地門店、電商和其他渠道提供咖啡。
藍瓶咖啡的官方說法是:“建?上海彭浦烘焙?是藍瓶咖啡進?中國內地市場的先決條件和堅實基礎。”
費里曼曾說過:“我只是售賣烘焙出爐不超過48小時的咖啡,讓我的客人可以享受咖啡豆最美味最巔峰的時刻。原料用所能找到最好的最美味的咖啡豆,選擇最好的咖啡種植來源”。
新鮮烘焙是藍瓶咖啡豆的顯著標簽
藍瓶咖啡售賣或使用48小時以內烘焙的咖啡豆,但,這并不意味著這個時段的豆子最好喝。而是藍瓶希望讓顧客盡可能早點拿到豆子,體驗其口味隨時間變化到頂峰的過程。
藍瓶咖啡會反復實驗,列出不同種類咖啡豆到達口味巔峰的參考時間表。這種“很較真兒”勁頭,確實讓普通人小小的震撼。
藍瓶咖啡的建議是:袋裝咖啡?在不另?充氮的情況下,?店必須在?產后21 天內使?完畢,消費者自用則建議60 天最佳賞味期。
打法 2
咖啡界的蘋果:不強調“第三空間”,強調“工匠精神”的咖啡。
精品咖啡和商業咖啡大不同,同樣來自美國,星巴克是過去的行業“顛覆者”,通過設置標準化流程,把咖啡店開到全球,還讓“第三空間”的概念深入人心。
這意味著,在星巴克,咖啡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像藍瓶咖啡,咖啡很重要,尤其強調在品質、工藝和體驗上大打“差異牌”,強調咖啡的“工匠精神”。
費里曼認為,咖啡館的核心價值就是咖啡本身。所以,他堅持遍尋優質產區的咖啡豆,打磨烘焙,持續提升與改良咖啡的沖煮工藝。
藍瓶咖啡從世界各地采購 SCA 杯測評分 84 分以上的精品咖啡豆,只使用新鮮烘焙、在賞味峰值期限內的咖啡豆,并按每張訂單現磨咖啡、精準控制每杯咖啡的沖煮方式。
藍瓶咖啡為了在全世界出品同樣品質的咖啡,對一杯手沖咖啡的咖啡粉量、沖煮方式、每階段的注水量和所用時間、最終咖啡重量、以及與品質相關的TDS值,都有明確的規定。
此外,在藍瓶咖啡,門店空間只是用心品嘗咖啡的地方,不提供無線網絡,也很少見到類似星巴克氣氛組的筆記本電腦一族。
藍瓶咖啡中國內地首店:上海裕通店一層
店內冷淡簡約的設計,也是圍繞這個目的。藍瓶咖啡創始人深受日本茶道文化影響,希望人們能專注品味咖啡,不被環境干擾。
這有點禪學意義,去除空間里不那么重要的東西,為最重要的事情留白。
2014年重新改造藍瓶Logo的藍瓶咖啡前藝術總監,現自由設計師丹尼埃爾.J.哈里斯曾提及,費里曼在創業數年后,幾次到訪日本,對日式茶館的好客、精致的包裝和儀式感充滿興趣。
費里曼覺得日式茶館的“簡約”,讓消費者可以完全投入到品茶中。所以,藍瓶咖啡一直努力將美式咖啡店本身的特點和日式茶館的好客、純粹融合得恰到好處。
藍瓶咖啡店內的簡約,甚至很少座椅,都是希望客人純粹為了好咖啡及慢工出細活的好品質而來。
作為咖啡的一部分,呈現咖啡匠心的工藝也是店里最重要的環節。
咖啡風味,在萃取后幾分鐘內便開始陳化。所以,在《藍瓶咖啡的匠藝》一書里,費里曼強調,要避免提供一個像咖啡水龍頭一樣的“開關”,卻無法目睹咖啡制作過程。
“我決定在藍瓶咖啡館,在你面前研磨咖啡豆,放入濾杯,緩慢注水,我們將親手制作屬于你的咖啡。”
在「零售氪星球」探訪東京新宿店時,進店后,第一眼就是看到店鋪中央醒目位置吧臺里的工作的咖啡師們。
咖啡師專注完成咖啡制作是藍瓶咖啡的重要賣點
吧臺上,有整齊排列的一排濾杯,著灰色圍裙深色襯衣的咖啡師,用極其認真專注的神情,猶如儀式一樣,有節奏,有方向地依次向裝有咖啡粉的濾杯澆注開水,完成一杯杯滴漏咖啡。
咖啡師精湛的手沖技巧是每一杯滴漏咖啡的靈魂,但凡在現場看到咖啡師的專注,都會讓人覺得,咖啡香氣正在被無以倫比地激發。所有等候咖啡的人們,也通過圍觀,參與了咖啡的制作。
據說,這是藍瓶咖啡不同于其它連鎖咖啡店的重要賣點之一。而這一點,也被國內像SeeSaw這樣的精品咖啡館借鑒,努力把吧臺變成咖啡館視覺中心,讓消費者看清整個咖啡制作過程,像看秀一樣看咖啡師的操作。
藍瓶咖啡一直被譽為“咖啡界的Apple”,因為,費里曼和喬布斯有一個共同點:都把自己當品牌的首席設計師。
曾給藍瓶咖啡設計即飲新奧爾良冰咖啡牛奶盒包裝的設計師哈米什.坎貝爾說,費里曼是個在設計上事無巨細的人。
換句話說,費里曼非常在乎細節,很較真,近乎吹毛求疵。
他關心咖啡豆品質,種植、烘焙制作,以及如何把咖啡呈現在客人眼前、如何販售給客人…關于咖啡的每一個步驟、服務,他都親力親為地把控。
藍瓶咖啡有很多很“極客”的規矩。比如,只賣咖啡豆,不賣咖啡粉;因為弗里曼堅信濃縮咖啡在研磨制作后的45秒內飲用最佳,所以,不能外帶。還有,藍瓶咖啡只有一種杯型……
這些規矩,是對咖啡有狂熱興趣并投入大量時間鉆研的人才會搞出來的,反過來,也讓消費者認可這個品牌。
打法 3
傾向選擇有特質的建筑作為門店以及看重街區融合。
作為內地首家門店,藍瓶咖啡上海裕通店落戶在蘇州河畔,原址為建于1926年的裕通面粉廠高級職工宿舍。
門店內外保留清水磚墻節點、格架門窗等元素,一樓現代的家具與混凝土的組合營造出簡潔的風格,二樓用不同類型古董椅子實現多樣性搭配,希望讓消費者放松下來,像回到家的感覺。
藍瓶咖啡每個門店的設計差別很大,盡管大部分門店都有不銹鋼咖啡吧臺以及溫暖木質和純白元素。但總體而言,依托每個店的建筑和周圍環境,其空間布局、家具,材料和色系都會不同。
美國加州奧克蘭的烘焙工廠店
「一店一設計」,是藍瓶咖啡的一大特點,不通過復制設計來營造店鋪氛圍,而是根據精心挑選的位置、街道氛圍來考慮店鋪的設計策略。
在中國咖啡界新晉玩家里,M Stand也是一個「一店一設計」的代表。
但在「零售氪星球」看來,兩者一個很大不同是:藍瓶咖啡「一店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讓店鋪的設計與周圍街區協調,建立一個能純粹品嘗咖啡的地方。店鋪的設計與周圍街區是否協調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M Stand,一直自稱是年輕人新一代星巴克,第三空間的2.0版,希望成為比星巴克更好的消磨時間的地方。
藍瓶咖啡的選址,未必是人流中心,反而可能是不起眼的城市角落或公園里,舊倉庫、舊博物館或者舊車間。
在北京工作的木木,2020年曾探訪過東京一家公園里的藍瓶咖啡,她印象深刻的是,“那個咖啡館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毫無違和感。”
對于選址和空間,弗里曼從開第一家店起,就形成了對門店建筑和社區的思考。
2006年,他在舊金山中心的公積金貸款大廈后,一條充滿尿騷味的死胡同里看中了一個建筑,那里與舊金山最繁華的街道整整相差一街區,幾乎沒有人流。
但弗里曼覺得,那個建筑很好,高高的天花板,完好無損的建筑細節,空間和諧廣闊。
“我堅信偉大的建筑、虹吸式咖啡和吐司,可以克服大部分比我精明得多的生意人都想飛奔逃離的障礙。”
到目前為止,藍瓶咖啡開有很多商場店,但更多有代表性門店的選址,都不走尋常路。既能避開高昂租金,節約成本,也能吸引真正的目標人群,更成為至今人們對其津津樂道的一個談資。
上海裕通店,是曾操刀藍瓶咖啡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首店的日本設計師長坂常設計的,他尤為擅長改造舊建筑。上海裕通店就是圍繞“新舊交織”的理念,通過有歷史感的建筑,古董咖啡機以及中古家具,一起構建的一個新咖啡店。
打法 4
100+家店的精品咖啡怎么賺錢?
創業20年,100+家店,藍瓶咖啡怎么賺錢?
2017年,雀巢以約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藍瓶咖啡68%的股權,目前,藍瓶咖啡是雀巢的全資子公司。5年過去了,藍瓶總共不過在全球開出100+家店。
在中國市場,星巴克和新銳瑞幸咖啡都已開出五、六千家門店,其它新概念品牌也是以百店為單位進行激進的拓展。而藍瓶咖啡傳出的說法是,未來目標是在上海開10家門店,這怎么賺錢?
藍瓶咖啡即飲新奧爾良冰咖啡
其實,業內人來看,商業連鎖咖啡和精品咖啡館有不同的盈利模式。
第一財經周刊出版的《藍瓶物語:不止一杯好咖啡》一書曾采訪過被稱為日本咖啡教父的丸山健太郎。他透露,商業連鎖咖啡館和精品咖啡館有不同的營業額構成。
前者主要銷售成品咖啡,咖啡豆銷售只占一成左右。而精品咖啡,咖啡豆銷售占整體營業額一半以上。
所以,對星巴克和瑞幸,位置和提供咖啡的速度很重要。喜歡精品咖啡館的人,則因為喜歡產品和服務,愿意多走幾步。
此外,精品咖啡品牌的“內容輸出”,包括提供專屬咖啡容器、強調咖啡師文化、設計以及本身的品牌價值,也會帶來一種零售化方式的回報:像藍瓶一樣,通過賣牛奶一樣賣冰咖啡、出售手沖咖啡旅行套裝,銷售具有設計美感的周邊產品。
這意味,門店只是精品咖啡品牌和產品體驗的一個橋頭堡,線上商城作為輻射更廣泛人群的陣地,結合品牌衍生品,藍瓶咖啡走的是一條典型精品咖啡的路。
據《上海咖啡消費指數》,擁有近7000家咖啡店的上海打敗了紐約、倫敦和東京,成為新的“全球第一”,用“修羅場”來形容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并不為過。
所以,很多人都在懷疑,此刻進入的藍瓶咖啡是不是來晚了,到底能紅多久?
尤其是,它的很多招數,已經被國內咖啡新勢力學習借鑒,中國的消費者,也見識了很多的名場面。
三年前,精品咖啡品牌 %Arabica上海武康路內地首店開業,也曾大排長龍。而像美國炸雞品牌Popeyes,紐約網紅漢堡Shake Shack,都曾經歷過爆火到后面的流于日常。
藍瓶咖啡能續寫傳奇么?
無論如何,對行業而言,藍瓶咖啡對產品和服務的追求極致,會給國內蓬勃發展的咖啡行業帶來就近學習的新樣本。
作為一個有巨頭加持的品牌,至今謹慎打磨產品,不冒進,保持穩定水準,會推動更多玩家在品質和工藝投入,帶動整個行業發展。
對藍瓶咖啡自己,激烈的市場、不斷新崛起的本土玩家也會給其帶來成長發展的新鮮刺激。
而對消費者,藍瓶咖啡的價格,絕對讓它不會像manner和瑞幸咖啡那樣成為日常口糧。但,有一個打卡體驗的新地方,無疑為生活增加了更多小確幸。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