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商業老兵的四十年回顧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 周勇
1983年,我從杭州商學院商業企業管理專業本科畢業,幸運地被分配到上海市財貿黨校任教。同年8月底報到第二天,學校就多了一塊牌子:上海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
在今天(2022年11月18日)這個退休的日子,想與大家分享幾點在商言商40年的感受。
1.老師與師傅
這是一所面向批零、供銷、進出口、財稅、金融等十大口子的上海市最大的成人高校,市區校址在上海市靜安區銅仁路195號,這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彈丸之地;郊區校址在“五四農場”對面,就是傳說中的“五七干校”,占地300多畝,有魚塘、果園、農田、校舍。每年秋季,學校里都會分水果和魚。
1983年招收的第一期脫產大專學歷班學員,入學基本條件是正科級干部。他們對知識的渴求與對老師的敬重,深深地印刻在我心里。用“如饑如渴”四個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他們雖然也會與老師爭論,甚至給數學老師講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工作中的運用,給英語老師講人生故事,但他們不會刁難老師,更善于保護老師。周一到周六上午學習,周六下午離校,周日下午返校。那時候沒有地鐵,公共交通很不方便,也沒有私家車,即使是商店或公司經理,也不配車。有不少學員家在郊區,路上要花費很多時間。就這樣,他們堅持了兩年,圓滿完成了學業,但也有個別學員,因為數學成績沒達標,最后沒有拿到文憑。
大學讀書四年,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自學《資本論》與每天打算盤。大學期間雖然站過柜臺,賣過散裝的化妝品和棉毛衫,也到上海百貨站進行兩次實習,但對商業經營活動的細節基本沒有感性認識。學員至今仍尊稱我“老師”,但他們更是我“師傅”。
2.趕上了好時代
1978年我高中畢業的時候,縣城的農田被政府征用,按政策我可以安排到“供銷社”當營業員。大隊干部上門勸說了三次,最后還是決定放棄招工考大學。招工能夠實現“農轉非”,那是多少農村人夢寐以求的事呀!我母親的這個決定,偉大、英明、正確,影響我終身,使全家從此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在我印象中,當時的學校也有每周二下午的政治學習,如讀報紙。但沒有那么多檢查。我作為教師,用10年時間從助教晉升到副教授,主要做了兩件事:調研與上課。
那時候的調研,完全是“問題導向”,學校作為商委(不是商務委,是“上海市商業委員會”)的一個下屬單位,為商委做了一系列調查研究,領導直接審閱我們的報告,與大家共商商業發展大計。我們追求的是成果的落地,而不是領導的批示。如1995年調查上海市的商品條碼應用情況,目的是要搞清楚超市商品的條碼化率。我負責收集市百一店滬太店的商品信息。連續一周每天來回在路上騎自行車四個多小時,最后得出了一個數據——超市商品的條碼化率約為60%。來自其他兩個小組的數據也都接近60%。由此說明:商業條碼POS系統的推廣受制于商品條碼化率,因而建議市政府出臺了《上海市條碼管理辦法》,上海市商委也推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
3.遇到了好領導
我評副教授,是校長親自到系里對我說,該報盡報,立即報,時間沒到,可以破格。結果通過答辯,破格評上了副教授。
我對特許經營與連鎖超市的關注,也是源于領導對我們年輕教師的關心與關愛。1995年全國經貿委系統組團考察美國特許經營,上海市商委理應由任文燕副主任參加,但任主任把這個名額讓給了我們學校,學校又指派我出國考察。這位后來被稱為“上海超市外婆”的主任告訴我說,你們為政府做了很多務實的調研,專業教師出國考察對行業能有更大的貢獻,所以要給黨校的老師去國外看看。
一個月的考察學習回來后,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有關連鎖經營與特許經營的國內調研、寫作、培訓、出版教材等活動,推動了行業發展。所以,1997年我校就成立了“連鎖經營管理系”和“商業信息管理系”,兩系合署辦公,由我統一負責。之所以如此設置,因為我們了解到:要發展連鎖經營,信息系統是基礎,信息系統與連鎖營運密不可分。
1997年初在國內貿易部的組織下,我參與起草了中國首部《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試行)》,并于當年11月14日發布,共19條。2004年12月31日,商務部第25號文件《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發布,共42條,于2005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2007年2月15日,國務院485號令頒發《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共34條,并于當年5月1日起實施。
從1997年起草特許經營法律規范到2012亞太零售創新大會,前后15年,我國零售業發生了巨大變化。會議期間我再次遇見老主任任文燕。她問我:“如今電商突飛猛進,實體店該怎么辦?”我說:“不管什么業態,有效才是真道理!”
在“2012亞太零售創新大會”上,本文作者聆聽“上海超市外婆”對商業的擔憂
4.跟隨了好老板
1998年下半年,我應學員邀請商調到光明食品集團(當時叫農工商集團)旗下的農工商超市總公司擔任總經濟師,其實就是做老板的跟班,這一跟就是10年。連鎖店從幾十家發展到3000多家,經營業態從小超市發展到標超、大賣場、便利店、折扣店、五星級酒店、物流與物業經營。
1999年1月17日位于金沙江路總部的118店大賣場開張前,我按照老板要求寫下了“中國人自己的大賣場”這句廣告語,實際上是為了應對距離2.8公里的麥德龍真北路首店。如果看到過118店當天的開業盛況,再去體驗開市客在上海閔行的開業,就不足為奇了。不僅顧客涌向118店,全上海的小偷也涌向118店,連續給他們偷了3天,甚至有電腦商店的經理入店偷東西。第四天普陀警方入駐118店,第五天小偷立馬消失。
晚上我們在公司小食堂用餐,我們向老板敬酒表示祝賀,老板向我敬酒說:“周勇,你憑這句廣告語,可以吃一輩子!”當時我感受到老板很興奮,因為在上海,我們開了第一家內資大賣場,開得很成功。雖然都是向外資學習的,但只要結果好,一切都可以改變。聽了老板的話,我也很感動。因為大賣場的籌劃與開業準備,我基本沒有涉及到具體業務,我就帶著幾十號強訓班的學員,投入到其中。我深知:一個人絕對不可能靠一句廣告語吃一輩子!這是老板對自己的鼓勵,如果真以為可以吃一輩子,說不定明天就完蛋。每個人都要認知到自身的局限性。
其實,我早就把這句廣告語忘記了。但最近又看到盒馬寫出了類似的廣告語——中國人自己的會員店。我以為:同一句廣告語,時隔二十多年,在新零售企業再現,這也是幾代中國零售人的一個夢想,夢想從學習走向創新,能有中國人自己的特色,不要受制于人!
老板常對客人說:“周勇是我老師。”但我總是這樣回答:“老板是我師傅。”
我從36歲進公司到45歲離開公司,前后做了十年,能獲得老板的信任,是我最大的榮幸。
5.找到了好歸宿
我本來想在2006年離開公司。這一年,我把所有自己撰寫的郵件與報告打印好,手工裝訂了18冊,留給總經辦。但后來因為老板的助理離職,我就打消了當年離職的念頭,怕老板傷心。
2007年,曾創辦聯華超市、擔任上海家樂福首任董事長的方明山先生,已經是上海商學院校長,邀我回學校工作。我想,重返曾經戰斗過的學校,與同事們再戰15年,過淡定的生活,這也許是我最好的歸宿。
老方與老板商量,老板也就同意了。回到學校后,每年春節前,老板還請我們回公司吃年夜飯,公司成立20周年,老板把老中青三代班子成員都叫到公司總部,大家都喝高了,似乎又回到了過去。過去已經過去,但過去并非如煙。
回到學校,我們創辦了市場營銷專業,與企業舉辦了委托班,開設了《商業營運管理》新課程,出版了一系列應用型教材,實施了一系列應用型研究。我們的努力方向是:融于實踐,源于實踐,高于實踐,服務實踐。
我對每一屆新生都會在第一課告誡他們:先要學會做一個被管理者,然后才能做管理者。做被管理者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聽話;第二層次:會辦事;第三層次,不僅聽話,會辦事,還要把老板偶爾說錯的話也能做對了。不聽話又不會辦事,絕無生存空間;會辦事不聽話,要看自己的造化與遇到什么樣的人。我是屬于有時候會辦事、有時候不會辦事、有時候聽話、有時候不聽話的人。因為遇到比較包容的老板與領導,才得以全身而退。所以,要感謝他們對我的培養、提攜與包容!
6.與學生共勉
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改革開放使國家發生了巨變,學校也從當年的財貿黨校、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上海商學院,校園雖然小,但與商業儲運公司倉庫改造的老校舍相比,是一個大學校了。師生來自全國各地,還吸引了海外名師、海外留學生,開設了碩士點,每年都有一些令人興奮的事情發生。總之,一切都在發展,都在向前,都在進步。
放眼看世界,人們在前進的道路上,也有些許迷失。對人類理性的信仰,對歷史意義的信仰,對人生意義的信仰,漸漸被各種誘惑所侵蝕。而人如果失去了信仰與理想,就意味著失去了動力與目標,失去了精神世界,也就意味著失去了自身的統一性,其結果是人自身變成了一個純粹物化的存在。
我們的住所:從幾代人擠在一個十幾平米的房子里解放出來;我們的收入:從幾十元的錢包里解放出來;我們的生活空間:從一個城市解放出來;我們的工作空間:從一個單位解放出來;我們的家庭:從獨生子女中解放出來;我們的出行:從慢速中解放出來。我們的心靈也需要有寧靜的歸宿。
我們自己、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都有責任繼續努力,去找回已經丟失或正在丟失的堅強、堅韌、堅毅與堅定,還有那展望遠方的信仰,恢復人類理性與自主力、判斷力的全面性。我們不僅會越來越富有,更會越來越理性。作為教師,站在學生面前,道德為師仁義為友,金玉其心芝蘭其室,不僅要盡力而為,更要竭盡全力,用我們明亮的心靈去照亮學生,讓他們恢復求知欲,讓他們燃燒起來。你來還是不來,我總在這里,我在還是不在,你總能找到我。我們像一個港灣,讓學生靠岸,給學生補給,送學生揚帆出航遠行。
我要特別感謝我初中班主任丁華秀老師,她也是我們的數學老師,如今退休定居寧波市。是她在我初中畢業的時候,及時告知我母親,因為成分不好,可能上不了高中。
我也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生產大隊的周時良書記。在這關鍵時刻,他跟學校說:如果周勇不能讀高中,我家兒子的名額讓給他!他兒子與我同齡同班,但他們家的輩分特別高,我應該叫他叔公。最后兩人都上了高中。他雖然沒有考上大學,但做生意經營有方,人有愛心,企業發展很好。如果沒有書記這句話,我也許就上不了高中,那以后的事就不存在了。
我也要感謝聯商網,20年來,是聯商網這個平臺讓我與行業更近,有更多的交集,讓我結識了很多行業朋友,還培養了自己的寫作習慣。
謹以此文感謝大家!衷心祝福大家!但愿一切都會盡快好一起來,恢復常態化生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