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下半場,你要建立的是火車頭組織還是蜂巢組織?
來源/商業街探案
撰文/梅新豪
7月上旬,【商業街探案】發布了一篇關于00后女主播生存實錄的報道,里面提到兩位女主播小美和七七(均為化名),小美被老板欠薪,和同事們辛苦討薪,甚至和前老板打了一架;七七在公司如履薄冰,被老板、同事欺負,直到自己積累了大量的粉絲,才在公司有了話語權,時刻琢磨著自立門戶。
稿件發布后的閱讀量很高,很多讀者在后臺熱烈討論,大都為兩位主播的遭遇鳴不平,但這背后實際上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即那些蹭直播電商高增長紅利的作坊式機構愈發步履維艱,那么直播電商機構應該如何建立規范、標準的組織和管理模式,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繼而推動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已經成為業界必須面對的課題。
太輕的組織,承受不住直播電商之重
探案在之前的一系列探討直播電商的文章里都提過到一個背景:直播電商在這兩年來發展非常快。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直播電商市場的增長率達到了226.2%和121.5%,從業者的薪資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有主播時薪從100元漲到250元,也有部分千川投手(在抖音買流量)的工資從8000元漲到2萬元。探案采訪的小美,2021年畢業時,老板承諾的工資為月薪2萬,比其他行業,起點算是非常高了。
不過小美實際拿到手的薪水一直被打著比較大的折扣(到年末甚至拿不到了),從行業側看,2021年,直播電商市場增速放緩,為37%。行業開始大浪淘沙,許多入行的年輕人開始重新去找工作。若拋開宏觀層面的影響,從一個個被淘汰的機構本身看,作坊式的管理和組織無法匹配“直播電商”這樣一個新興的市場營銷生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以小美所在的公司為例,小美告訴探案,公司的流程是老板帶著市場部的人招商,品牌入駐后,運營負責根據品牌情況和客戶溝通,采購項目需要的物料,再挑選品牌主播。主播的職責是熟悉產品、上播介紹產品。她認為,公司在流程上沒有任何問題,但在執行層面,很不規范,主要是老板沒做好老板的工作,不允許下屬有不同的想法,必須按照自己覺得正確的方式做事,或者在短視頻平臺找速成教程,“心血來潮”式做事,還時不時訂新的規矩,導致整個公司的運作規則沒有持續性。“公司管理模式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小美說。
小美老板的問題是(先拋開小美控訴老板就帶著掙快錢甚至騙錢的問題,因為如果老板就帶著這樣的動機,那確實無解),把直播電商的公司作為一個傳統的銷售組織來領導,自己出去談單子,對員工按照傳統銷售行業的模式,洗腦、高壓、命令執行、賣貨,但直播電商在現代商業社會里扮演的角色,絕對不僅僅是一個銷售渠道。
我們都知道,傳統的銷售與營銷是有著非常專業的分工:企業在電視的黃金時間打廣告、拿標王,去線下布渠道,在超市搶堆頭,最后找專業的市場調研機構做消費者研究,也就是廣告、銷售、用戶基本上是由各自領域內的專業人士主導,而且是分離的,但直播電商不但兼顧了廣告(媒體)、銷售、用戶,而且效率高(品牌內容與消費者的實時交互屬性極強),鏈路短(理論上可以由廠家直達消費者)、有價值創新和增量(對用戶數據的沉淀,助力私域運營、以銷定產的價值是傳統調研模式無法比擬的)。
在這個背景下,直播電商機構的組織形式應該是蜂巢式的,它更像一個基于一致戰略目標的聯盟,組織成員在扁平化的管理下,極其嚴密的進行專業分工,但信息能夠做到實時的橫向交流,如果要求更高一點,它應該具有根據外部環境變化而自我進化的能力。
但就如小美所在的公司,老板把公司當成一個純銷售渠道,期望建立的實際上是一個火車頭型的組織,所有成員都要跟著火車頭(老板)跑,至于跑的方向,當然也由老板決定,所以公司在戰略上一定是缺乏穩定性和持續性的,也解決不了直播電商這種新生態帶來的新管理問題,比如老板和明星員工(主播)之間的關系、組織如何同步、穩定的完成鏈接消費者與品牌的多種職能等等。
頭部公司何以穩立潮頭?
有關直播電商機構的管理和組織模式,可以參考美腕公司。這里可能有人會質疑:大家都知道美腕的李佳琦是國內直播電商業內的頭部主播,組織當然有足夠的資本去規范、去考慮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去實現直播電商的更多價值,中小公司和創業者可以模仿嗎?但不妨換個角度,更科學、前沿的組織管理模式不是果,而是因,也許正是因為美腕在初創時就采取了正確的策略,才和李佳琦持續、穩定、強壯地發展到今天。
過去,傳統公司的長遠發展非常考驗老板的格局,但是現代的一些場景下的商業組織,實際上要考驗的是老板和明星員工雙方的格局。比如我們都知道,在當下的NBA,明星球員不但薪水越來越高,而且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到了球隊的運營決策里,老板、經理和明星球員有共同的目標、邊界明確則皆大歡喜,一方不受約束和控制,就兩敗俱傷,近年收購NBA球隊籃網的老板蔡崇信,就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小公司也會存在這類問題,比如文章開頭,探案提到過的主播七七公司也采取了火車頭式的管理方式,老板為主播制定了極為嚴苛的KPI,采取賽馬機制,比如粉絲足夠50萬才有銷售提成。七七在努力精進業務的同時也在考慮后續的出路,等積累到了50萬粉絲,成了一個小小的網紅后,離開公司另辟大道的時機也已成熟。
曾經,美腕選擇ALL IN李佳琦,在深耕李佳琦直播間IP的過程中,美腕發展出了一套專業的運營模式和選品機制,這些能力也為美腕夯實了推出矩陣化直播間、延伸李佳琦直播間IP的能力,近期,美腕陸續推出兩個矩陣直播間“所有女生”、“所有女生的衣櫥”。
李佳琦直播間與所有女生的衣櫥連麥直播截圖
但一個組織、或者說管理模式的可持續不能只靠信任,更需要建立在基于科學、專業分工基礎上的合理的利益分配和綁定。
美腕在發展初期就意識到直播電商需要高度專業分工。早期,因為團隊規模小,招商、選品等團隊都在一起工作,但到了2019年初,直播團隊開始向精細化、獨立化發展,將招商、選品和質檢團隊各自拆分,組成了嚴格的選品流程,招商負責找到適合直播間的商品、對接商家需求;選品和質檢團隊把關上播產品質量,并聯合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品牌和產品作出考察,這樣一套選品體系下,直播間的綜合選品通過率低于5%。在直播間內,主播、助播、模特、樣品管理、直播中控、技術、后臺、內容、導演等角色各司其職,保障每一場直播的進行。
由于團隊龐大而精細,李佳琦直播間的組織狀態在表面看很像一個金字塔型的運營結構,但我們仍然要說,美腕的組織更近于蜂巢型組織,這里有兩個原因:
第一,每個職能擁有不受干擾的決策權,以及足夠的專業度。以選品為例,美腕的選品包括預篩選、選品會、終選會、合規審查,盡管李佳琦也會參與選品,但整個過程都是集體決策,不以任何人的喜好為轉移。而質檢部門也可以作為整套流程的剎車器,在任一環節發現產品質量風險后,質檢部門都可以叫停選品過程。
第二,靈活可復制性強。比如在公司開發奈娃家族周邊衍生品時,選品、質檢團隊的流程可以直接復制,保障IP發展的可持續性。
在這類蜂巢型組織中,團隊能夠共生共贏,不但獲得利益,也能夠不斷增長、成長,因此,團隊本身也是非常穩固的。
做直播電商的門檻高了,好事兒壞事?
美腕在2021年5月21日發布了行業內首個企業標準《直播電商商品質量與合規管理規范》,相當于將美腕的模式和經驗做了進一步的升級,其中和組織管理的有關的有:對合規/人員要求相關專業全日制大學文憑,且擁有3年以上經驗,每年提供2次專業培訓,每月進行2次履職抽查;在部門機構設置方面,將覆蓋包括選品/合規/輿情監控/法務/客服等部門,管理流程清晰,并實行動態優化,持續改進流程及相應的部門設置、職責分工和部門協同機制等等。
可能有人會問,這是否意味著做直播電商的門檻提高了?有些公司要被淘汰呢?答案是“會”,但這不論對真心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的老板,還是從業者,從長期看,都是利好的。
首先,老板們要承認一個現實: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做直播電商,不能只享受媒體屬性帶來的高效銷售,也要承擔相對應的責任。
直播電商的生命線一定是出售產品的質量及選品,在這個基礎上,只有建立起具備專業能力和科學分工的團隊,放棄銷售導向,轉向服務導向,進行組織人才的建設,才能適應行業的變化。
比如在直播電商行業的實操中,各崗位均有精細化的分工,除了“主播”之外,還包括助播、監播、場控、選品、招商等崗位,每個崗位各有所專、各司其職。主播本質上是商品導購,要基于自己的專業知識,正確闡述商品的性能和特點。主播所在的直播機構要做好品控工作,要求賣家提供全面真實的資質憑證,并進行審查。
其次,對打工人而言,清晰的崗位職責與發展方向,有助于打工人確定長期的職業規劃,并為之學習和發展自己的能力,當然,也更容易看出來公司是不是坑,及時止損。對行業而言,也有助于大家用腳投票,盡快淘汰行業的投機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