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沫沫邢志遠:“新式炒貨”的萬店基因是什么?
來源/浪潮新消費
作者/清淮
疫情這兩年,給零售連鎖人上了殘酷的一課,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大量的業態創新變得不堪一擊。
商圈店確實誘人,但面對向下的不確定性,還是樸素的街邊店、社區店更有生命力;高逼格的裝修、氛圍感、體驗感確實有“臉面”,但也離大眾消費者更遠了一點;蜂窩式的密集打法效率高、心智強,但幾個月的封控可能就會讓幾十年的沉淀付諸東流……
經此一役,零售連鎖的底層邏輯發生了哪些變化?在后疫情時代,什么樣的業態更能代表未來?
「熊貓沫沫」創始人邢志遠
最近,在浪潮新消費《「回望2022,走向2023」·疫情后的消費新世界》系列直播訪談中,新鮮零食炒貨連鎖品牌「熊貓沫沫」創始人邢志遠讓我們看到了最近小火的“新式炒貨”真實的機會與陷阱,以及他對于產品、用戶和萬店基因的底層思考。
“未來萬店的模型應該在社區,而不是步行街或是高端商場。一個品牌如果只能進商場就不可能成為萬店。”他認為,吃的東西沒有那么高深莫測,就是“哥姐姨奶”、先嘗后買,離消費者更近,減少進店的負擔比什么都強。
熊貓沫沫定位“新鮮零食”,2022年6月在長沙開出首店,頂著疫情半年內在湖南、江西、貴州、北京等地簽約門店超過100家,并獲得來自番茄資本、窄門零拾孵化等機構的兩輪融資。
浪潮新消費:邢總先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階段的,包括創辦熊貓沫沫品牌之后,對零售連鎖有哪些新的體悟?
邢志遠:熊貓沫沫會是我最后一次創業。因為之前做的品牌只是賺錢、分錢,對社會并沒有太大貢獻,甚至不算一家公眾公司,所以我一直想做一家上市公司。
從2020年開始,我們看了很多賽道,包括熱鹵、折扣零食,最終決定做機會更大的新鮮零食炒貨。
2021年,我們拜訪了全國各地主流的炒貨品牌,朋友說這個行業很難,走進去你會發現炒貨供應鏈確實比較粗獷,想做大規模不容易。
原本我們計劃在2021年開店,但越拜訪越感到害怕,這行水太深了,整個供應鏈和單品都沒有固定標準。
直到21年年底,我們才從上海選了太陽宮、北外灘來福士、萬科三家店鋪打算裝修。結果遇上疫情,4月份整個團隊都被封在園區里。
我們想著,這樣一直下去不是辦法,所以推遲了上海開店計劃,一路跟逃兵一樣,跑到了長沙。
當時很多人建議去五一廣場,說“想要在長沙做品牌,不去五一就成不了全國網紅”。
這塊地方確實出現了很多網紅,但他們是利用了商圈外來客的流量,不是說東西本身有多好。
所以商圈流量不是自己的能力,誰在那個地方都可以做。既然我們要做萬店,就不能想著哪個地方流量大去哪里。
因為萬店需要接近消費群體,而社區是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在那里你的模型才能得到驗證。因此,未來萬店模型應該在社區,而不是步行街或是高端商場。
解封后,我們看長沙哪個地方最偏,最后在長沙縣吾悅廣場租了個鋪子。那塊基本是長沙房價最便宜的地方,打工人都可以買得起。
7月我們開了第一家四十平方的店,房租一萬四,每天銷售額可以做到一萬多,實現了盈利。
通過第一家店,熊貓沫沫更堅定了萬店模型要走進社區的想法。事實上,不僅社區,甚至到一般縣城、鎮上,熊貓沫沫的坪效都非常不錯。
我們2023年的目標是在全國開1000家店,為什么呢?
21年拜訪很多前輩的時候,我們發現如果單純做炒貨賽道比較窄,3-10月是淡季,誰也做不好。反觀新鮮零食炒貨有機會,因為零食是萬億級的賽道。
“薛記炒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之前一直做炒瓜子炒花生,和其他人差距不大,直到推出奶棗后一下子火了,而奶棗就屬于零食的范疇。
但當你的幾個單品火了的時候,同時應該把握住流量,找到更多的爆品。
01
對比烘焙、熱鹵,
我看到了新鮮零食炒貨怎樣的未來?
浪潮新消費:您剛剛提到熱鹵、折扣零食,也都是比較熱的賽道,但沒有成為選項是看到了什么問題嗎?
邢志遠:人的一生關鍵在于選擇,你選擇什么樣的賽道,就會做什么樣的事情。
為什么我們看完那么多賽道,最后選擇新鮮零食炒貨?
第一,中式烘焙是大市場、小公司。烘焙賽道里幾乎沒有幾百億級別的公司,可能還不如辣條,衛龍市值還有兩百多億元。
第二,熱鹵還需要漫長的市場教育。它是一個偽創新,既不是鹵味也不屬于快餐。對消費者來說,要了解什么叫熱鹵還需要探索。
第三,未來折扣零食很難出現做得非常大的品牌。因為這行貨品都是相同的,只會存在地域的品牌。
比如浙江折扣零食做得比較好的是“老婆大人”,外地品牌誰去誰死,不是沒能力,是店鋪開得非常密,老百姓已經對它先入為主了。
零食很忙也是,在長沙沒問題,到了江西卻被“趙一鳴”、“吖嘀吖嘀”摁著打。
再看新鮮零食炒貨的未來。
隨著中國的物流越來越發達,冷藏冷凍和加工工藝的不斷升級,完全有機會做大。
正是看到背后的這些機會,我們才做了新鮮零食炒貨,甚至2024年可能把“炒貨”兩個字摘掉,做新鮮零食的引領者,追求短保、新鮮,就像今天的牛奶。
這里面的選擇其實很重要,你要看選擇的品類是否賽道獨大。如果做火鍋,想要做到一萬家挺難的。
但炒貨市場已經出現了幾家上市公司,像來伊份、良品鋪子、三只松鼠、鹽津鋪子、洽洽瓜子,這個賽道本身足夠大。我們完全可以向前輩學習,自我迭代,不斷進行微創新。
浪潮新消費:那怎么區分微創新和偽創新?
邢志遠:微創新要建立在老百姓已經有心智的基礎上。
比如我們賣得最好的產品是原味炒瓜子、花生,在店右手邊有炒的機器,老百姓一看就知道是現炒的。其他人可能也是現炒的,但機器在后臺,消費者看不到就沒有感知。
栗子也一樣,在老百姓的心智中栗子等同于“糖炒栗子”,市面上也出現過“烤栗子”,但一聽就怪怪的,不是很正宗。
所以,我們做了桂花糖炒栗子。糖炒栗子的“糖”不是加進去炒的,而是起到兩個作用,一是能增加栗子溫度;二是能沾掉栗子的絨毛,炒完后光滑靚麗。
其實,我們在糖炒栗子炒的時候加上桂花油,炒完之后再加上干桂花,讓消費者充分感受到,這個栗子真的有桂花與生俱來的香氣。
還有大家都喜歡腰果,可能原來已經有鳳梨的口味,我們只需要增加榴蓮、白桃、薄荷的味道,吃完嗓子非常涼,一到5月份賣得特別好。
很多人覺得,3月以后天氣比較干、熱、油脂比較大,吃堅果會上火。這些認知不一定都對,就像火鍋其實沒有淡旺季。
這些針對夏天的微創新,就是在大家已經喜歡吃腰果的基礎上做的,消費者肯定會接受。而不是你憑空造出來一個既不麻也不辣的怪味腰果,他們必然不買單。
我們做過調研,問消費者為什么買這么貴的榴蓮味腰果,他說就喜歡吃榴蓮。腰果所有人都不會排斥,而吃榴蓮的人肯定想嘗試新的東西,可能就會覺得榴蓮腰果好吃。
我們還有個微創新做得很好。糖葫蘆原來一串10幾個,吃不完會膩。現在的糖葫蘆只有三個,里面還加了餡,比如紅豆、棗泥,很好吃。
我們所有的創新都是圍繞著傳統進行的,而不是顛覆掉,因為顛覆需要消費者接受,過程可能長達一年兩年,到時企業都黃了。
而偽創新就比如市面上完全沒有這種東西,被硬生生地造出來,教育市場半天,消費者還是不接受。
02
千萬別叫“X栗”“X記”
跟風者是怎么被帶到溝里的?
浪潮新消費:堅果炒貨行業市場已經相對成熟,造成水大魚不大的核心癥結在什么地方?
邢志遠:2021年我拜訪很多前輩時發現,他們能20年、30年都非常賺錢,已經形成了固定思維,認為炒貨就應該這個季節賣,過季消費者就不吃了。
但今天的社會在變化,消費者認知也在快速地改變,甚至喜歡挑戰一些新的東西。
比如螺螄粉,很多人認為不好吃。后來李子柒通過敘事方法引領了這個品類,使螺獅粉在全國爆火。
所以,市場本身非常成熟,也足夠大,每個地方都有本地品牌,但缺乏一個全國性的品牌。總有人要突破,尋找品類重構的機會。
當然,我們不是要追求把品牌做到一家獨大大,而是大家能不能共生。就像今天,已經有四家做鴨貨的上市公司,但因為中國市場足夠大,地域品牌依然也同時活著。
浪潮新消費:去年薛記也拿到了融資,還有一些垂類細分品牌在冒頭,大家可能都在從不同側面攪動傳統行業,跟這些玩家相比,熊貓沫沫的差異化解法是什么?
邢志遠:今天任何市場一旦變成熱門賽道,很多人就會跟風進場。我們今天看到的玩家分為兩派:跟風派和創新派。
跟風派有太多人被帶到溝里去了,比如開了兩三家店投了六七百萬做高大上的裝修,最后失敗了。
消費者不會因為裝修的逼格高為產品溢價買單。同樣的瓜子別人賣10塊,你賣30塊,就算你屋里貼的是黃金,我也不會接受。
一個品牌如果只能進商場就不可能成為萬店,因為價格做不到全國通吃。就我們的策略來講,一個城市有一個定價,北京跟天津、石家莊、長沙的都不一樣。
如果新玩家進來只是把貨搬上貨架,未來就只有同質化的機會,面臨跟新茶飲一樣的困境。
為什么很多咖啡品牌都有生椰拿鐵,但就瑞幸賣得好?包括喜茶為什么能在同行中遙遙領先?
因為他們的產品研發做得很好,像喜茶上新的速度特別快,議價能力很強,別人賣15元,它可以賣18、20元。
新鮮零食炒貨賽道最大的難點在于供應鏈,如果沒有特色的產品就完蛋了。所以,我們把研發看得非常重,現在自研產品占到20%,未來要擴大到40%甚至更多,這樣就有足夠的機會。
如果只是側重買跟賣,像來伊份、良品鋪子、三只松鼠,沒有更強的研發能力,那只是產品換了包裝和場景而已。
那未來我們的護城河在哪里?
首先,我們的團隊都是這個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很多人甚至干20年了。
其次,接下來我們要投資上游的工廠,新品只在自己的渠道售賣,當我的一個產品打爆了,另一個產品能緊跟著推出。就相當于我有更多秘密武器儲藏著,想什么時間、地點拿出來都可以。
如果是跟風派可能會叫這個記那個記,比如李記、曹記、黃記炒貨。而我們是創新一派,所以換了個名字叫熊貓沫沫。
在老百姓的認知里,X記炒貨哪天上架一個雞爪子,大家肯定覺得沒有王小鹵專業,做栗子的到了三月份不炒栗子了,在賣其他商品比如山楂汁,您會覺得它專業嗎?
我們在想名字時,首先要跟大哥們拉開距離,千萬別叫“栗”、“記”。人家已經做了20年、30年了,有一批忠誠粉絲。可能開店的時候還是個小伙,現在他都40多歲了,你憑什么跟別人競爭?很難。
當然,我們跳出來的同時要尊重這些前輩,他們能活20年、30年一定有很強的功底。
其次,產品要做出差異化。如果跟前輩一樣永遠也干不過他們,但拉大差異就不一樣了。
比如零食多多少少有點負擔,而消費者對酸奶的認知是有助于消化,促進腸道蠕動,所以我們的產品組合酸奶,吃一點再喝一點,把負擔沖掉。
差異化不是強行顛覆顧客的認知,告訴他零食沒負擔,而是順著認知,讓他覺得零食有負擔,需要喝點酸奶。
03
價格是王道,
零食賽道不要挑戰消費者的心理底線
浪潮新消費:這幾年線下的業態很強調線下體驗,我們可能選擇的是不太一樣的路徑,在這些方面你有什么標準嗎?怎么讓自己不把路走歪?
邢志遠:前期我們也經歷過思想斗爭,后來日本的品牌給了很大的啟發。
像無印良品、優衣庫、HM,甚至中國的名創優品,都用大面積的白配上一點紅色點綴,成為永恒的經典。這樣的裝修既適合街邊店,非常接地氣,也適合高端的商場店,不會為裝修焦慮。
在中國,一個品牌想走得更長,最基本的是要想明白這點。前年我們走訪了一家福州的同行,在當地已經開店15年,100多平方的店,往年平均一天能賣一萬六七,淡季也能賣四五千。
由于跟風,他聽了策劃公司的建議,把裝修改得更高大上。結果改完,價格跟原來一樣,但一天只能賣三四千塊。他一下子懵了,問我怎么回事。
我說你這叫咸魚翻身,忘了初心了,在這個地方15年,很多人認可你就是這樣。你突然裝修,消費者可能會想你裝修完會不會變貴,不敢進店。
就像一個創業10年的農民,有一天改頭換面買了勞斯萊斯,哪怕再近的朋友也會慢慢遠離,因為不是一路人了。
他一下開悟,一個禮拜后把店砸了,裝修花了70多萬后又回到原樣,只是比原來更干凈。
做吃的東西沒有那么高深莫測,不在于裝修究竟有多高大上,就是先嘗后買,才知好歹。
我們的門店挨著幾個上市公司的品牌開,他們的店員有時會問,為什么你家的營業額都這么高?我們的店員講,因為我們可以先嘗后買,你們敢嘗嗎?嘗完就報廢了,損失誰來承擔?自古以來老祖宗告訴我們,賣吃的,一定是先嘗后買,才知好歹的經營哲學。
做零售要勤快,也要跟顧客拉近距離。
首先,“哥姐姨奶”的稱呼肯定少不了,你做的就是街坊鄰居的生意,跟他搞得越密切,他越上你家來。
其次,先嘗后買,顧客進店了就要讓他品嘗,他今天不買,明天感到不好意思就一定會買。如果你的產品是他沒吃過的,價格也能接受,他為什么不到愿意讓他嘗的地方買?
所以,就裝修來講,很多經典品牌都用紅色配白色,比如蜜雪冰城,紅色占了大面積,白色點綴。
我們則反過來,白色的鋁塑板直接上墻,大面積的白打底,紅色點綴。因為我們做的零食五顏六色,燈光是暖色的,這樣大家遠遠地看到門頭就想進,沒有距離感。
加上門口有端著盤子的服務員做試吃瓜子,五六塊到三十多塊的價位都有,既有包裝好的也有論斤稱的,消費者買起來沒有負擔。
如果松子280元一斤,顧客嘗完覺得好吃但不敢下手,害怕萬一稱多了怎么辦?所以我們有包裝好20多塊錢的,方便消費者做決策。
價格是王道,裝修好、環境簡潔是應該的,但是不能把裝修的成本轉嫁到產品上,零食賽道想挑戰消費者的心理底線蠻難的。
浪潮新消費:似乎每一個產品做到極致,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熊貓沫沫作為一個新進入者,面對那些有一定時間沉淀的競爭對手,如何在產品層面實現超越?
邢志遠:你不能光強調水果種了多少年,從業經驗多少年,這對消費者來說沒有價值,選擇最好的原材料、用最好的工藝那不是應該的嗎?
價格決定了消費者買不買賬,如果不買賬你研發出來的產品再好也沒有用。
大家都知道奢侈品好,但一看到價格,像卡地亞的鐲子四萬五,很多人買不了,人群就少了。我們還是選擇做80%的老百姓能消費得起的產品。
所以,我們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打法,一線城市、縣城、地區、鎮上的價格也完全不一樣。縣城的房租一個月才三千塊錢,一天賣5千塊錢不是躺著賺錢嗎?
浪潮新消費:都說零售是格局之戰,把隔壁鄰居搞死是核心目的,熊貓沫沫新店初開能做到周邊傳統零食店的2-3倍,在單店模型上探索出來的差異化路徑是什么?
邢志遠:我們的差異化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新場景。以前消費者買15塊錢的瓜子,把袋子往地上一放一稱就可以了。我們做的新的場景會讓老百姓覺得更干凈、更舒服,更接地氣,從而愿意接近你。
第二,產品組合。什么樣的產品組合、什么樣的地段有一定的方法,就像全家不同區域寫字樓、社區、醫院的商品搭配一樣。比如怎么把超級單品提煉出來,圍繞一個主線進行創新,做成不一樣的味道。
當然不是讓你把市面上有的產品直接拿來用,這也走不長。
第三,用戶運營。熊貓沫沫特別注重于用戶的運營,把他們從公域引到私域里后,經常會發福利,比如一天發50份。出了新品,我們也會招募100人來試吃,這樣跟用戶的距離會更近。
但傳統零食店沒有這個動作,更多在打價格戰,我們樓下很多零食店競爭特別激烈。這種情況下我們反而不受傷。
舉個例子,栗子快過季的同時,我們推出板栗餅,還有其他的十種口味,像鳳梨、芒果、芝士、棗泥等等,做了一系列的延伸品。
所以比起隔壁、周邊的零食店,第一我們會頻繁出新品,讓消費者覺得新鮮,愿意進店;第二進店后消費者沒有壓力,因為一百多款零食都可以隨便嘗。
老祖宗留下來的商業之道:先嘗后買,才知好歹。如果連嘗的機會都不給消費者,你能做得好嗎?
04
拒絕把加盟污名化,我對萬店連鎖的新理解
浪潮新消費:連鎖擴張有兩種路徑,一種是在區域做密度,壟斷區域流量。另一種是全國擴張,你怎么看待不同的路徑選擇?熊貓沫沫是怎么考慮這個問題的?
邢志遠:第一,你想做全國性的品牌可以,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去。在我們的認知里,新疆、青海不去,供應鏈達不到條件,效率提升不了;福州因為天氣原因不去,海南也沒有必要去。
第二,我們相信蜂窩理論,在一個地方密集開店的能量更大。但經歷過這次疫情,估計沒人敢在上海密集開店,兩個月就能把十幾年的沉淀干沒了。
第三,你的資源是否支撐全國性擴張。比如在貴陽的一家糖炒栗子店開了10年,老板開過幾十家店,對當地的人脈、地段都非常熟悉,管理上也沒有問題。之后在那里再一下子開三五家店,很快就能打開知名度。
不像在全國撒芝麻一樣,這開一家那開一家,就跟小火苗一樣,很可能就死了。
從我們的開店打法來說,沒店的地方至少要開三家,這樣投入宣傳引流各方面資源不會浪費。如果只開一家,成本會高很多,風險系數也很大。
如果一個地方已經開滿15家店,我們會籌備建倉,有了倉更能加深開店的密度。像北京有倉,我們預計今年會新增100家門店,因為有倉庫效率就高了,可以做同城配送,運到房山、密云、朝陽、西城、東城都很快。
如果北京只有一家店,要從長沙的倉發貨過去,就算東西再好吃,成本也不劃算。
浪潮新消費:這兩年很多新品牌都推崇直營模式,加盟甚至有點被污名化了,當然我們也覺得加盟才能真正做出氣候,但這里面的難度也是真實的,你認為做好加盟,真正難在哪?
邢志遠:加盟是一個很偉大的模式,星巴克也算加盟制,分別委托給了臺灣、印度、英國的公司。
這就相當于找了一個很有實力的省代,麥當勞、肯德基都是這樣的模式。
加盟難就難在創始團隊的初心。一旦有了加盟費,初心就變了,加盟費要掙,原材料也要掙。就像軍隊也是一樣,一支部隊的靈魂取決于首任長官。
所以熊貓沫沫剛開始,我們就定下來:第一,品牌沒有加盟費;第二,我們第一年抽傭1.5%。
加盟商越做越好,我們才有利益,如果做不好,我們什么也得不到。很多人說1.5%有點高,其實如果一個月營收30萬,我們也就拿4500塊。做餐飲代運營可能都不止4500。
我們站在合作伙伴的角度上,定下來讓加盟店賺錢,也讓公司值錢的分成方式,未來完全有機會做成萬店。
我們現在十幾個大區的合伙人里,有人加盟了頭部鴨脖品牌,開了幾百家店。
如果加盟費是5萬,他們肯定不理解,這個地方一家店沒有,為什么我要給你沖鋒陷陣呢?你又沒有瑞幸和蜜雪冰城知名,為什么要給加盟費?
加盟費不是關鍵,只有愿景相同,他們才愿意跟你一起成長。這是未來的趨勢。
要把加盟做好,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
第一,創始團隊,創始團隊的基因決定了這個事能不能成。
第二,品牌的創始人定下來的愿是否足夠大、讓所有人都認可,如果只是拍腦門許下一個愿,他們不會信服。
我們的合伙人沒有從招聘平臺上找過,都是私下很多年的朋友,像戴總之前做經理人時年薪450萬,加入后只拿兩萬塊。所以創始團隊的基因決定了品牌的基因。
浪潮新消費:中國長期就那么幾家萬店連鎖,而且似乎都背負著一些負面的東西,你覺得今天新時代大家談萬店跟過去有什么核心區別?
邢志遠:任何企業都不是萬年常青的,內部的機制決定了它能走多遠。我跟團隊講過,雖然我是創始人,但如果有一天能力達不到了,我會從外部引進高端人才。
因為我們組在一起不是因為哪個人的脾氣、個性特別好,而是這個事有機會,賽道非常大,我們也互相認可。而且我們不是燒錢在做業務,也有養活自己的能力。
就像騰訊一樣原來只做QQ,后來又做出了微信,慢慢發展出第二、第三增長曲線。你有沒有預判你的第二、第三增長曲線是什么?
做一件事,如果我們考慮到1000個問題,比如最難的情況會怎么樣,把它們都預設出來。后來只遇到200個問題,你會做得越來越順手。
但如果有1000個問題,你只想到100個,后面會越做越難。很多事情脫離了掌控就會給自己帶來煩惱,甚至進行自我否定,這時可能就錯過了很好的時機。
這要求創始團隊足夠強悍,如果這個事對了,賽道也對了,幾個創始人不夠強悍也不行。
浪潮新消費:對你來說,目前最大的挑戰在什么地方?
邢志遠:有投資人問,你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為什么還要去做這個事?
因為我要得到資本和市場的認可,比如我投一個億進公司,我說它值100個億,有人信嗎?肯定沒人信。
但通過自己躬身入局,我在做這件事的同時,也在體驗不一樣的地方,在實現自我的價值。
我之前算“梟雄”,更多地在賺錢、分錢,但我想成一個“英雄”,被社會認可,做一家公眾的公司,它能夠延續很多年,而不是短期做出一個創新就沒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