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愛吃味千拉面?
來源/斑馬消費
撰文/陳曉京
味千中國曾靠一碗骨湯拉面,風靡中國20年。可最近幾年,它正快速被新一代的“吃貨們”拋棄。
一碗拉面動輒50元,沒有任何性價比可言。即便這樣,味千盈利能力也實在堪憂。日前,公司披露,預期2022年錄得最高虧損1.7億元。
味千中國還能否重現輝煌?答案恐怕只能交給“二代”來書寫了。
01
業績驟降
2022年,味千中國(00538.HK)流年不利。據日前披露盈利預警顯示,預期錄得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1.2億元至1.7億元。
一方面,疫情導致公司收入下降,門店減少,營運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公司投資對象營運表現不太理想,引致減值虧損以及環球利率上升,導致資產估值普遍下降。
公司此前曾有兩次投資失利,前車之鑒,再次敲響了警鐘:安安心心賣拉面不香嗎?
但是,公司的拉面生意,也疲態盡顯。
2022年上半年,公司業績由盈轉虧,實現營業收入6.78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1.07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3.09%和314.49%。當期,關店68家,門店規模縮減至669家。下半年,經營狀況依然沒有好轉的跡象,同店銷售、快速休閑餐廳業務銷售兩項指標持續下滑。
事實上,隨著餐飲行業迭代加快、市場競爭加劇,味千中國的經營效率已明顯下降。高峰時期的2010年,公司在中國內地、香港翻臺率分別為5.1次/天、6次/天;2022年上半年,已跌至2.3次/天
和3.2次/天。
在餐飲市場極大豐富的當下,味千一碗濃湯豬骨拉面動輒近50元,性價比實在不高。這讓公司一直維持著70%以上的毛利率,但因運營成本高企,導致公司實際盈利水平極低。2020年和2021年,凈利率分別為-4.33%和0.90%。
02
被拋棄的拉面
味千拉面沒能抓住消費者的胃,也難以挽回中小投資者的心。
業績預警披露后,昨日股價跌1.15%,報收0.86港元,相較上市以來最高點16.47港元(2011年),已縮水近95%。
這大概是創始人潘慰沒有料到的。
1996年,潘慰在香港銅鑼灣開出首家味千拉面店,次年引入內地。憑借骨湯拉面的賣點,一路向北,躋身一二線城市重點商圈及熱門地帶,刮起了一股日系快餐風。
2010年,公司門店數量達到508家,未來3年千店計劃呼之欲出。未曾想,骨湯門事件突然降臨。消費者發現,這碗昂貴拉面的湯底居然是濃縮湯料包勾兌。味千拉面一夜之間跌落神壇,短短數日市值蒸發超40億港元。
這也讓潘慰的擴張計劃流產。
此后很多年,味千中國也沒能恢復元氣。直至2016年,公司經營才有所起色,歸母凈利潤實現6.65億元,刷新上市以來業績記錄。不過,當年業績暴增260.48%,主要來自于食材成本下降、壓縮店面規模以及用兼職員工替代正式員工等措施。
2018年,投資百度外賣失敗、首席財務官貪腐門風波,公司遭遇再次暴擊。在當年末公司周年會議上,潘慰除了自我檢討,還信誓旦旦要專注于“大骨熬湯”賣拉面的主業。
之后,陸續開出了燒鳥店、面屋武藏等一眾門店,迎合不同消費層次的客源,可新業務并不亮眼。
03
壓力給到“二代”
為擺脫自身困境,味千中國也曾通過迭代產品和降本措施努力過。可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日式拉面不香了,是一個嚴峻的現實。
早年,味千拉面披著日式料理標簽、大骨熬湯的差異化定位,在餐飲市場上獨樹一幟,火遍大江南北,被稱為“拉面之王”。
公司原本走的是親民路線,首家門店開業就喊出10元吃飽、20元吃好的口號,經濟和實惠,曾收獲了一大批忠實擁躉。
隨著越賣越火,一碗面的價格越來越貴。2010年,在上海南站廣場吃一碗味千豬骨濃湯拉面需要20多元,現在需要40元以上。而且,還只能吃個半飽。
當口味濾鏡被戳穿、日式審美疲勞之后,這碗性價比不太高的拉面,免不了成為吃貨們的棄子。進入暮年的味千拉面,在新一輪競爭中處于下風。
本土面食品牌通過資本助力,正在改變快餐面食的市場格局,五爺拌面、和府撈面、陳香貴等,紛紛在就餐體驗和消費場景方面大作文章,壓縮味千的生存空間。
味千拉面如何重續輝煌?這一命題交給了伍美娜。
現年35歲的伍美娜2011年就進入公司,先后在餐飲營運、研發等崗位上輪換,2019年就任執行董事及新事業部總監兼港澳業務營運執行官。她系創始人潘慰之女,執行董事潘嘉聞的外甥女。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