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輕人買走了6成高端護膚品
來源/DT財經
撰文/鄭曉慧
作為一個講究效率的90后打工人,Yuki(化名)在護膚這件事上,曾一直信賴國外大牌,“用完就直接復購”。
但在疫情后,Yuki常常被同事種草國貨高端護膚品,“看李佳琦直播也發現有不少國貨在做高端線,像夸迪、HBN、相宜本草等等,而且評價也不錯,就決定試試”。
像Yuki一樣愿意嘗試國貨高端護膚品的消費者越來越多�!�2021年絲芙蘭高端美妝行業白皮書》顯示,2021年高端國潮品牌在絲芙蘭的銷售額增長55%,購買人數增長32%。
年輕人成為高端護膚消費的主力軍,而非人們潛意識中認為的“貴婦”。根據《2022年中國高端美妝市場數字化趨勢洞察報告》,26歲-30歲和31歲-35歲消費者所貢獻的消費金額占比是最大的,超過6成。而所謂“貴婦”慣常指代的36歲及以上人群,所貢獻的消費金額占比只有21%。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國貨護膚高端化,已經成為護膚趨勢之一。
更多國貨護膚品牌往更高價格帶探索,推出500元甚至1000元產品。比如HBN推出了品牌首款高端抗老的“黑鉆面霜”,定價為709元/50g。
當年輕人需要高端護膚,有哪些國貨護膚品牌率先向中高端出擊?這些品牌為此做了哪些突破?年輕人又為什么愿意買單?
國貨高端護膚,到底發展到什么程度了?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在《2022年中國高端美妝市場數字化趨勢洞察報告》中的定義,我們給高端護膚品劃定了一個標準:①價格在750元以上的精華、面霜類產品;②價格在500元以上的眼部精華、眼霜產品;③價格在300元以上的其余產品。
按照這一劃分標準,DT財經整理出目前已經上市的國貨高端護膚品,共計47款。
細盤這些產品的品牌歸屬,共有16個國貨護膚品牌入局了高端市場。這當中,有10個是老牌國貨,比如佰草集、自然堂、丸美等,老牌國貨在平價或中端市場已經耕耘多年,推出高端系列產品是為了拓展產品線,搶占更多消費人群。
還有6個是在2010年后成立的新品牌,一類是像HFP、PMPM、東邊野獸這樣“小而美”的品牌;一類則是像夸迪(華熙生物旗下)、AOXMED(貝泰妮旗下)這樣背靠大公司、坐擁原料的科技護膚品牌,含著金鑰匙出生,創立就是奔著高端定位來的。
從產品類型來看,國貨高端護膚品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面部精華、眼霜和面霜。
據DT財經統計,47款國貨高端護膚品中,面部精華(14款)、眼霜(12款)和面霜(11款)是最多的。16個探入高端護膚市場的國貨品牌中,有10個都推出了眼霜產品。
相似的是,抗老、緊致,是高端面部精華、眼霜和面霜在宣傳中提到的高頻關鍵詞。
面部產品往往會通過實驗數據和圖表,證明產品能“抗老”“緊致”“提拉”“讓臉‘嘭’起來”;眼部精華則更注重通過前后照片對比,展示“淡眼紋”“淡黑眼圈”“提拉眼角”的效果。
不過,雖然國貨高端護膚產品主打功效方向一致,但定價各有不同。有的產品只是剛好摸到高端的門檻,有個別國貨高端品牌定價已經比國外“貴婦級”品牌還要貴。
以高端國貨面霜為例,最便宜的相宜本草唐奢養系列面霜,每克是15.6元;最貴的 AOXMED 生機霜,每克價格達到85.3元,甚至超出國際頂級護膚品海藍之謎(LA MER)25元。
貝泰妮為 AOXMED 這個品牌許下了集團“第二增長曲線”的美好愿望,希望對標國外高端護膚品牌修麗可的發展路徑。
你可能也會疑問,一眾國貨護膚品牌為啥突然有了勇闖高端市場的勇氣?
關鍵的2020年:有經驗,也有利可圖
其實早在2010年,就已經有國貨品牌涉足高端市場——當時上海家化復興品牌“雙妹”,單品價格平均達到1000元左右。
但直到2020年之前,國貨護膚市場每年推出的高端產品數量始終很少,基本每年不超過5款。直到2020年后,高端國貨護膚品才扎堆出現,迎來一個小高峰。
換句話說,2020年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從國貨護膚10年的發展史來看,2020年是功效護膚的崛起,也是國貨品牌在中端市場取得成功的開始——中端崛起的成功經驗,可能是品牌們進軍高端的底氣。
淘寶雙十一熱銷榜單在一定程度上記錄了國貨護膚品牌的變遷。
2012-2016年可以看作是國貨品牌發展的第一階段,老牌國貨護膚品牌比如御泥坊、百雀羚、自然堂等,占據主導地位。
到了2017-2020年,老牌國貨品牌線上開始逐漸下滑,HFP、薇諾娜等品牌開始崛起,擠入榜單前十名,給功效成分和皮膚學級護膚開了個口子。
從2021年至今,盡管也受到疫情影響,但乘著早A晚C之風崛起的珀萊雅和針對敏感肌的薇諾娜,始終能在淘系熱銷排行榜中占據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也是國貨護膚品牌在中端市場占據優勢的戰場。
2022年1月-12月抖音護膚品銷量榜中,最多的時候,榜單前10名里有6個是國貨。
在抖音的榜單中,韓束、自然堂、歐詩漫三個老牌國貨依舊堅挺。除了1月,珀萊雅在抖音上的銷量連續11個月排名都保持在TOP 5以內。新品牌除了上面提到的薇諾娜,還有BM肌活、潤百顏、HBN、可復美、谷雨。
除了中端市場成功經驗帶來的信心,中國消費者一側對高端護膚的旺盛需求,讓高端護膚品市場有利可圖。
根據咨詢公司英敏特2021年發布的報告《對高端美容產品的態度——中國》,疫情這幾年,高端護膚品市場并沒有受太大影響。
而且,購買高端護膚品的人群并不完全是人們印象中的“貴婦”,主力消費人群比想象中更年輕。
根據《2022年中國高端美妝市場數字化趨勢洞察報告》,在各個年齡段中,26歲-30歲和31歲-35歲消費者所貢獻的消費金額占比是最大的。而在所謂“貴婦”慣常指代的36歲及以上的人群中,消費金額占比僅比25歲及以下的年輕人多一點,后者通常是大學畢業后、工作三年以內的年輕人。
可以說,85后、90后和95后對高端護膚品的需求,是國貨護膚品牌進軍高端市場的人群基礎。他們愿意為高端護膚品花錢,但并不是盲目追求大牌——這就給新進者留下余地。
未來,國貨高端護膚品牌還可以做什么?
面對國外成熟的高端護膚品,高端護膚市場競爭其實是激烈的。
雖然很多國貨品牌陸續開始嘗試推出高端護膚品,但大多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拓展產品線,并沒有主推高端線產品,導致消費者對高端產品的認知不足。
在社交媒體上,年輕人對部分高端品牌或系列的討論熱度并不高。比如單價遠超國外頂級品牌的 AOXMED,在小紅書上只有300+篇筆記。提起相宜本草,大家更熟知的是紅景天煥白精華,在李佳琦直播間購買只要198元/40g,而不是價格780元/50g的唐系列高端面霜。
所以,品牌除了不斷推出新產品形態,比如凍干面膜、次拋精華,打造讓消費者認為健康的概念,或許還可以嘗試找更細的切口,更精準地擊中消費者的護膚“痛點”,而不是憑空創造新的需求。
事實上,護膚的消費者正變得更加精明和成熟。
發達的社交媒體讓護膚這件事從一門玄學變得透明,從業者、專業醫生、皮膚學專家等專業人士每天科普,教育出大量專業護膚消費者。
90后蘇瑩(化名)雖然沒有對護膚成分倒背如流,但“每次買之前刷一下小紅書,大概刷個幾屏,看看大家的分析和評論,到底是好用還是踩雷,差不多就了解了”。
經過多輪產品概念洗禮的年輕消費者,如今也更傾向于把錢花在剛需消費品上,精簡護膚,也為了更好地精準護膚。
過去年輕人更傾向“往臉上堆料”,疊加很多不同護膚品。經歷疫情后,大家對身體健康和皮膚健康的關注度逐漸變強,越來越傾向“精簡護膚”“純凈護膚(clean beauty)”。
95后蔡美美(化名)告訴DT財經,她“以前會舍不得買這種比較貴的護膚品,后來也是因為精簡護膚了,感覺產品在質不在量,可以把買亂七八糟產品的錢省下來,就買個好的,這樣感覺也很劃算”。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不僅希望高端護膚品“有效”,還希望能達到“準醫美”的功效。
據咨詢公司英敏特2021年發布的報告《對高端美容產品的態度——中國》,73%的受訪者使用高端護膚品的原因是為了“達到更好的功效”。
2022年,英敏特更新了這一份報告的結論——超過一半消費者尋求絕對安全的護膚產品,43%的消費者尋求具有醫美級護膚功效的產品。
直接做醫美項目當然也是一種方法,但也有一些潛在的問題。余瑤(化名)今年32歲,知道自然衰老下,真皮層每年產生的膠原蛋白會減少1%,也知道做熱瑪吉和Fotona4D項目可以抗衰老,但她更擔心醫美后的副作用�!坝信笥烟畛淞颂O果肌,沒有吸收,皮膚里增生了融不掉了,摸上去像肉坨坨”。
所以余瑤把希望都寄托在高端護膚品上,“高端護膚品通常有更高標準的科技手段,看上去很專業,而且在家就能完成,感覺更保險一點�!�
那么,現在消費者護膚的主要需求是什么呢?
據華安證券《國產中高端護膚品牌,加速渠道轉型探索》報告中的調研數據,抗老(34%)是消費者護膚最關心的問題。其次是補水滋潤(33%)、控油祛痘(29%)。
具體到更精細的部位,可以參考艾瑞咨詢在《2021年中國口周抗衰趨勢研究報告》中、根據1000位受訪者的總結——消費者主要護膚抗衰的10個部位除了美白、緊致、細膩3大常見的全臉護膚,還有一些針對性的特定部位——
4個集中在臉和脖子上的紋路:魚尾紋、法令紋、頸紋、木偶紋;3個集中在眼睛周圍的問題:魚尾紋、黑眼圈、眼袋。
不過,對于剛進入高端抗老護膚賽道的品牌而言,高客單價往往也代表著更高的購買門檻。
如何準確告訴消費者自己正在做什么產品,并說服他們為其中的專業成分、情緒價值和其他品牌溢價買單,也是新品牌接下來需要面對的難題。
參考資料
1. 中信證券:2022年美妝行業競爭格局專題研究
2. 艾瑞咨詢:中國美妝護膚品行業投資研究報告(簡版)
3. 騰訊營銷洞察:中國高端美妝市場數字化趨勢洞察報告(2022年版)
4. 華安證券:國產中高端護膚品牌,加速渠道轉型探索
5. 經濟觀察網:對話絲芙蘭陳冰:跨越本土美妝高端化鴻溝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