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飛鶴高端不靈了?
來源/斑馬消費
作者/陳曉京
經過多年高舉高打,中國飛鶴成為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的龍頭。一哥地位奠定之后,增長瓶頸開始顯露。
隨著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走進存量時代,以及更多玩家進場,中國飛鶴All in 營銷策略的效應,正在逐漸轉弱。
2022年,占比公司收入9成以上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出現負增長,或許已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01
業績大降近3成
一覺醒來,中小投資者們看到中國飛鶴28日晚間披露的2022年度業績,悲大過于喜。業績大降,總歸不是什么好兆頭。
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實現213.11億元,歸母凈利潤49.4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43%和28.07%。業績雙降,公司上市以來還從未有過。
公司的解釋是,中國內地出生率下降、去庫存戰略實施以及行業競爭加劇三大因素,影響了整體業績表現。
2018年以來,中國內地新生人口數量一直維持在1500萬以內,去年直降至千萬之內,的確會對嬰幼兒奶粉行業造成較大的沖擊。
所以,公司去年花大力氣降低星飛帆等產品渠道庫存,以應對日益嚴峻的行業競爭態勢。
與此同時,原材料成本上漲,導致公司銷售成本同比增長8.7%至73.60億元。公司毛利率較上年減少4.82個百分點至65.46%,致使凈利率較上年減少7.14個百分點至23.22%。
02
主業首現負增長
2015年,中國飛鶴砍掉低端產品,業務重心轉向中端、高端奶粉。經過多年發展,已成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龍頭企業。
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以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主、其他乳制品、營養補充品為輔的3大業務板塊。
2022年,這3大業務板塊分別實現收入199.32億元、11.53億元和2.25億元,分別占比公司收入總額的93.5%、5.4%和1.1%。
中國飛鶴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主要以超高端產品星飛帆系列、臻稚系列等為主,給終端消費者的直觀印象就是售價貴。
去年1月,推出星飛帆卓睿產品,擴充星飛帆系列的產品矩陣布局,同樣定價較高。
據某電商平臺數據,星飛帆卓睿1段產品,每罐750克售價367元,約合490元/公斤。歐睿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平均零售價為268.9元/公斤。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嬰幼兒奶業粉務收入增速大幅下滑,2020年至2021年,從41.0%降至21.7%。去年,首次陷入負增長,直接少賣了15.83億元。
03
無奈轉身
中國飛鶴的前身,是黑龍江農墾總局旗下趙光農場乳品廠,1999年實施改制,優質資產被完達山接手后,時任廠長冷友斌帶著飛鶴品牌轉赴克東縣發展。
彼時,飛鶴只是默默無聞的小型乳企。不過,公司捱過行業黑天鵝事件終于靠產品獲得了口碑。
特別是公司確定高端策略之后,大手筆進行營銷投入,一時名聲鵲起。
2019年至2022年,公司銷售及經銷開支從38.48億元增至65.45億元,4年總支出超過200億元,年銷售費用率平均近30%。
高舉高打的營銷戰略,也帶來了明顯的效果。2018年收入規模首破百億,2021年突破200億元。
為了樹立高端形象,公司砸重金先后簽約章子怡和吳京成為代言人。飛鶴那句“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廣告直擊人心。
除了差異化定位和砸錢營銷,飛鶴的崛起,還與2019年有關部門出臺《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有關,隨著國產奶粉自給水平提升,進口奶粉規模減少,飛鶴迅速搶占了這一市場。
截至今年1月,公司在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擁有占有率21.5%,位居第一。
另一個現實是,消費者對奶粉的選擇越來越多元,并逐漸回歸理性,高價是否就一定意味著高端和高品質?
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增長見頂之時,中國飛鶴靠什么來維持增長?
公司日前對外稱,2023年將從孕嬰、兒童及學生、健康食品和營養健康4大業務謀篇布局,緊跟市場變化,迎合消費者需求。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