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菜菜合并淘鮮達,更名淘寶買菜,本地零售競爭升級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潘多拉
淘菜菜與淘鮮達正式合并
淘寶又朝著成為“生活消費第一入口的國民APP”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5月24日,淘菜菜官方微信公眾號“淘菜菜超市”宣布:淘菜菜與淘鮮達合并,更名為淘寶買菜。
公開信息顯示,淘鮮達于2017年上線,主要通過將大潤發、盒馬鮮生等線下商超的部分商品同步到線上渠道進行銷售,為消費者提供一小時送達服務,為即時零售模式。而淘菜菜上線于2021年,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肉禽蛋、果蔬等生鮮產品“當日下單、次日自提”的服務,為社區團購模式。
結合以上信息來看,淘菜菜的“次日自提”服務與淘鮮達的“即刻到家”服務正式合并后,將進一步解決消費者的生活服務問題,為用戶帶去更好的使用體驗。
需要注意的是,阿里曾在2021年9月對“盒馬集市”與“淘寶買菜”兩項社區電商業務進行了整合升級,一個提供日用品和生鮮次日自提服務的社區商業平臺淘菜菜就此誕生。
最近這段時間,隨著阿里拆分成6大業務集團和N個業務公司,由阿里國內數字商業板塊總裁戴珊負責的淘天集團按照豐富性、品牌和高頻驅動劃分了三大行業發展部。
其中,行業發展3部主要以食品、生鮮等商超領域的高頻消費業務為主,該業務由天貓超市、淘菜菜、淘鮮達、原 B2C 事業群下食品生鮮行業整合而來。
基于此,阿里為了整合本地零售相關的高頻消費業務,帶動零售業態進一步升級,這才將淘菜菜與淘鮮達合并,并更名為淘寶買菜。
要知道,阿里一直以來都把零售劃分為“區域零售”“本地零售”“同城零售”三大板塊,在過去天貓超市、淘鮮達以及餓了么等新零售業務均歸屬于同城零售板塊,而現在阿里將淘鮮達從同城零售板塊“摘”出來與淘菜菜合并,不僅讓本地零售的核心業務變成了天貓超市和淘寶買菜,還加速提升了阿里的本地零售地位。
目前,淘寶APP首頁已正式上線“淘寶買菜”入口,將為全國超過200座城市的用戶提供“1小時到家”和“次日自提”兩種不同形態的生鮮零售服務。
對平臺來說,整合本地零售相關業務,能夠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物需求,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同時,本地零售相關業務經過整合后,可以有效避免流量分散,并降低產品的配送成本和商品采購成本。
換言之,正是基于阿里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深入破解本地零售增長密碼的需求,淘寶買菜才應運而生。
巨頭紛紛布局,本地零售競爭加劇
事實上,除了阿里,美團近年來也在不斷加碼本地零售。
2021年9月,美團創始人王興宣布,將貫徹近四年的“Food+Platform”戰略升級為“零售+科技”,首次把零售和科技放在了同一戰略高度。
2021年10月,美團專門成立了特別小組,負責零售相關業務的討論和決議。隨后美團對快驢、買菜、優選等業務進行了整合,進一步提高了倉儲、物流等資源的利益率。
2022年9月,美團再度加大了對本地零售的投入,不僅在首頁頂部增添了“美食百貨,隨叫隨到”專區,還將實體商超板塊置于首頁頂部,對本地商超和便利店提供了大量流量扶持。
2022年財報顯示,美團全年營收為2200億元,同比增長22.8%,經調整凈利潤8.3億元。其中,新業務分部(包括快驢、買菜、優選在內)的全年經營虧損由2021年的359億元收窄至2022年的284億元。
另外,2022年,美團APP上即時零售相關的便利店、小超市近30萬家,數量是2019年的2倍多,商戶的銷量較2019年增長超400%,商品種類是2019年的3倍。
從這兩組數據來看,美團此前堅定地走“零售+科技”道路,是相當正確的選擇。
綜上可見,美團正在通過整合資源加大投入,提高整體運營效率,讓越來越多用戶享受到了本地零售的“所見即所得”。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近段時間也將矛頭對準了本地零售。今年2月,京東傳出低調測試買菜業務的消息,以平臺模式切入生鮮到家業務,聚合了七鮮、永輝、百果園、叮咚買菜、家樂福等自營及第三方商家。
雖然后續京東內部人士回應稱,京東買菜不是全新推出的頻道,目前不處在測試階段,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完成了改名。但不管怎么說,京東發力線上買菜業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這也說明了京東正以聚合平臺模式輕裝上陣,征戰本地零售市場。
結合阿里、美團、京東三大巨頭的行動來看,完善本地零售的布局,形成消費閉環,是他們共同的意圖。
如今在本地零售大戰尚未決出勝負的背景下,各大平臺正在加速占位,以各種創新模式,建立核心競爭力。
可以預見,未來平臺與平臺之間的火藥味將愈發濃烈。
零售行業進入全渠道時代
縱觀整個零售行業,采取“以消費者為中心,對各種零售渠道進行整合”的全渠道零售模式已成大勢所趨。
這種能夠一站式滿足用戶多樣化購物需求的模式,覆蓋面廣、轉化率高,是平臺的不二之選,正如前文所談到的“淘寶買菜”“京東買菜”“美團買菜”也都是基于用戶對全渠道模式的需求而產生的。
除此之外,我國消費品線上市場的占比接近30%,其中一線城市消費品線上市場的占比已超過50%,整個零售市場正在加速迭代升級。
從平臺角度看,隨著零售市場逐漸從線下渠道向線上渠道轉移,全渠道模式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零售業務發展的必然模式,這也是各大平臺搭建全渠道零售體系最根本的原因。
從用戶角度看,全渠道模式不僅能為消費者提供全面且優質的服務,也能增強用戶的即得性和體驗性。
就拿盒馬來說,作為新零售模式的前沿探索者,其長期以來都把線上市場作為主體,在兼顧線上渠道的同時,開展豐富的線下業態布局。
截至目前,盒馬不僅在全國上線了“三公里30分鐘送達”“5公里1小時送達”,還在全國開出了300余家盒馬鮮生門店,9家盒馬X會員店,153個盒馬村。
此前,盒馬還宣布將會在淘寶、餓了么、高德和菜鳥裹裹推出官方旗艦店,繼續發力全渠道模式。
盒馬作為阿里探索新零售模式的典范,它的成功也驗證了業內的一個觀點:商業模式都是試出來的,需要不斷創新。
長遠來看,全渠道時代的來臨,意味著各大電商平臺必須深化本地零售現有模式的創新,拓展不同的消費渠道和場景,才能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簡單來說,跟上時代步伐,才能不被市場淘汰。隨著全渠道時代到來,走在模式整合與創新前列的平臺,才能在零售賽道中跑出最好的成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