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人推“低價套餐”,要慎重!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撰文/張鰻魚
01
10元吃飽,
和府、西少爺加入“窮鬼套餐”
當中產接連吐槽“月薪2萬只敢在老鄉雞點兩個菜”時,“窮鬼”已經找到了專屬快樂。
甚至,直接排出了打工人“窮鬼套餐”日歷表:
周一,麥當勞。麥麥會員日領券,搭配「1+1隨心配套餐」,人均15元解決一頓精致小西餐。
周二,塔斯汀。塔斯汀會員日「買一送一」,13元倆漢堡、9元十雞塊,和飯搭子拼單人均10元吃飽。
周三,漢堡王。「國王日9.9兩件套」,14選2,而且可以重復疊加多次,分分鐘實現19.8四件套,比會員自選25元四件套還要劃算。
周四,肯德基。大名鼎鼎的瘋狂星期四應該都聽過吧,不多說了。
當然,根據喜好和口味的不同,這份日歷表中還可以酌情添加刪減,比如周二周三的達美樂7折、必勝客的“尖叫星期三”等等。
不過,這個別名號稱一周“窮鬼”小西餐的日歷表,也被很多中國胃“窮鬼”們不能接受,直言比不上15元的工地盒飯。
于是,“窮鬼”們又更新了“窮鬼套餐”日歷表2.0——中餐版。
第一個參選品牌,來自人均40以上,幾乎很少上線活動的和府撈面。
前兩日,社交平臺上,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福建等不同城市,都被鋪天蓋地的新店福利10元吃和府撈面刷屏了。包括番茄雪花肥牛面、草本豬骨湯豬軟骨面、臺式牛肉面等經典主流單品在內的9種面,10元任選一,還能免費續面。
作為打工人午餐的“心疼之選”,誰能想到,如今也和“窮鬼套餐”掛鉤了。
第二個參選品牌,來自人均35+,慰藉漂泊西北胃的西少爺。
5月,西少爺官方公眾號連發三條推文,分別為:西少爺降價、25元套餐回歸、西少爺再大降價。
18元的三件套,19元的經典組合,25元的四件套,在需要便捷、高效、低價解決午飯的打工人眼里,堪稱王炸組合。油潑面、酸辣粉、小餛飩、干拌面等一系列西少爺的經典單品,均在這波驚喜降價中俯沖10元。
不少消費者在官方文章下評論:
“降價可太好了,打工人的午間精神寄托,就靠這些“窮鬼套餐”了。”
但這些當然不夠,在官宣降價的品牌外,“窮鬼”們自己也挖到了不少優惠福利。
比如,9.9實現金湯力自由的“窮鬼”雞尾酒、17.4一葷一素一飯的紫燕百味雞套餐、711便利店13.9的面食四件套、羅森便利店的5元烏冬面和10.9的面食四件套等。
“我,中國胃,快樂了。即日起,西少爺、和府撈面、工地盒飯、豬腳飯、黃燜雞、711、便利蜂、全家...正式加入本人的“窮鬼套餐”日歷表!”
“窮鬼”的快樂,有時候就是這么簡單。
只不過,別人給的快樂,終究如流水,靠不住的。一旦“被迫分手”,苦的就是自己。
02
千萬別動“窮鬼”的蛋糕!
在這波連鎖餐飲推出低價套餐之前,“窮鬼套餐日歷表”上的常客也走了不少。
今年初開始,各大餐飲連鎖品牌接連不斷的漲價、下架,深深傷害了“窮鬼”的心,首當其沖就是星巴克和麥當勞。
2月底,上架3年的星巴克“滿星早餐套餐”徹底和消費者告別。
這個由三明治等小食搭配飲品的套餐,售價在15元-19元之間,在一二線城市中,因為星巴克隨處可見的可得性與便利性,在寫字樓上班族中廣受歡迎,以至于一下架,就直接引發了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集體哀嚎。
另一個集體哀嚎的場景更強烈,直接登上微博熱搜榜首,來自于今年初的麥當勞“1+1隨心配”套餐漲價。
1月5日,麥門信徒得知了這個噩耗——隨心配套餐從12.9元上調至13.9元。但這也不是隨心配第一次漲價了,早在2021年底,隨心配就曾進行過提價,從12元調整至12.9元。
盡管每次上調只有1元,但“窮鬼”們的崩潰可能往往就在這一瞬間,畢竟,我們熟知的有一句話叫做: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正如上文所言,麥當勞1+1隨心配,作為“窮鬼套餐日歷表”的開局首日,當之無愧為“窮鬼”們一周的打工情緒奠定了基調。
因此,在熱搜評論中,有網友開玩笑地將其稱之為“金拱門事變”,也有不少人稱這是“被迫分手”,更有人已經開始點上“電子香”為這個“窮鬼套餐”“悼念”。
實際上,遠不止星巴克和麥當勞,就猶如海底撈漲價、巴奴五片富硒土豆被罵上熱搜一般,不少宣布漲價的品牌們都受過一場口水大戰。
曾經官宣降價,推出50元單人套餐的呷哺呷哺,也在悄悄下架套餐后,被消費者罵上過熱搜。更有消費者直接曬出小票,“兩個鍋底、兩個鮮蔬拼盤、一份午餐肉、兩盤肉、一份面條、兩杯奶茶,兩份小料,一共162元”,以此來諷刺餐飲品牌所謂的平民定位,引發一系列爭論。
這些前輩們被罵上熱搜,被卷到重新降價、發道歉信,延伸出來的是,“窮鬼”作為當前消費力大軍,其體量之龐大,其需求之精準,已經遠超餐飲人想象。
03
漲價的“窮鬼套餐”,
還能吸引消費者嗎?
餐飲漲價這事兒,按常理往往會歸咎為原材料、運輸成本等相關項上漲的影響。不過在“窮鬼套餐”這里,消費者不認。
其實最初,“窮鬼套餐”這個詞更多只專屬于肯德基與麥當勞。
說起來,這也算是自去年來餐飲界的大熱詞匯之一了。
“窮鬼套餐”,字面直譯后約等于「窮到吃不起飯的餓鬼」套餐,用夸張手法來形容高性價比和便宜價格的套餐組合,展示廣大打工人在日漸奢靡的風氣、日漸昂貴的午餐中,夾縫生存的真實寫照。
因此,在“窮鬼套餐”背后,除了消費降級的大旋律外,其實還隱藏著兩個關鍵詞,其一是消費忠誠度的下降,其二是對經濟陷阱的抵抗。
消費決策成本更低,但消費容錯率也更低的同時,顧客的選擇會更加趨于理性,以往“金標簽”加身的虛無名頭,正在不斷退泡沫。
在這樣的背景下,餐飲調價的本質在于提高價值感,而不單單只是調整價格。
某頭部快餐品牌營銷總監對內參君表示,“低價營銷的目的,是要讓消費者感覺值這個錢,而不是只值這個價格。”
“想要流量、想要顧客,不是只有推低價套餐一條路,尤其是小餐飲品牌,更要慎重。我們考慮的方向,永遠不是消費大環境升級還是降級,而是如何給顧客讓更多利。”
所以,漲價的“窮鬼套餐”還到底能不能吸引消費者?答案是,若品牌在消費者心里擁有不可替代性的情況下,則依然能,反之,則不能。
對于更多中小餐飲品牌而言,隨意推出低價組合套餐后,再隨意下架、漲價,不僅折損品牌口碑,更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以及對品牌定位認知的模糊感。
種種來看,漲價的“窮鬼套餐”背后,實際上,真正苦的是餐飲人自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