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飲前浪未平,后浪已至
出品/壹覽商業
作者/成如夢
“五一”期間單店日均銷量2800+杯,這家排滿長隊,掀起排隊和打卡潮流的新茶飲既不是喜茶、奈雪的茶,也不是茶顏悅色,而是成立三年的茶飲品牌“茉莉奶白”。
據壹覽商業了解,茉莉奶白2021年2月在深圳開出第一家門店,是一家聚焦于茉莉品類的東方茶飲品牌。開業不到一年,茉莉奶白獲得了由個人投資者宋歡平領投的上千萬元天使輪融資,不到兩年就從華南開到了華東。窄門餐眼數據顯示,其現存門店已經達到86家。毫無疑問,茉莉奶白想成為一個全國性的連鎖茶飲品牌。
另一個發展更為迅速的茶飲品牌是“檸季”。檸季同樣于2021年2月開出第一家店,是一家聚焦于檸檬品類的連鎖茶飲品牌。目前檸季已經獲得騰訊投資、字節跳動、順為資本數億元的融資,融資規�;旧鲜穷I跑現在所有的檸檬茶賽道。窄門餐眼數據顯示,其現存門店已經達到872家。
雖然擴張迅速,但無論是茉莉奶白,還是檸季,開局幾乎都是地獄難度。
從成立時間來看,2021年尚處于疫情期間,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給線下餐飲行業帶來了極大的經營壓力。從成立地點來看,茉莉奶白第一家店開于“新茶飲之都”深圳,可以說是直接與“喜茶”與“奈雪的茶”同臺競技;檸季第一家店位于長沙,面對的則是網紅茶飲品牌“茶顏悅色”,以及當地果茶品牌“果呀呀”。
企業的成功往往伴隨著天時地利人和,但茉莉奶白和檸季,似乎三者中天時和地利都沒有占到,但回頭來看茉莉奶白和檸季的破圈過程,原因也并不復雜:
首先,兩者創始團隊創業經驗豐富,且能力復合,涵蓋了連鎖餐飲在產品、營銷、運營、技術、資金、擴張、供應鏈等各個模塊,在早期就對品牌進行了精準的定位。
茉莉奶白的創始人之一張伯丞是一名連續創業者,涉足中餐、烘焙和飲品,擁有十多年餐飲行業創業經驗,另一位創始人蘇晨來自商業地產領域,有5年市場實戰經驗和3年茶飲經驗;以及曾于香港知名金融機構任職的Kobe,從事投融資分析和證券分析等工作,家族深耕餐飲、傳統茶行業多年。
檸季的CEO金山原來做游戲出身,做開心農場;CMO譚力原來是做影視傳媒公司的,曾經做過《你好,李煥英》,還是鹿角巷的聯合創始人;CFO丘梓辰曾經是美團龍珠的CFO;CHO陳朝巍曾任職于丹納赫,丹納赫是全球500強第67名,因并購聞名全球。
其次,兩者采用了現代化的擴張模式,在自營跑通后極短的時間內就選擇了開放加盟,但不盲目擴張。
在對加盟商的篩選上,茉莉奶白采取“3+2”打分制度,其中包括要有商業資源、要有團隊和要有抗風險能力,還要認同品牌價值觀,更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創業心力等要求。
檸季考慮的則是三個問題:1、是否具備自有資金?這些資金是否是安全合規?2、是否擁有相關的管理經驗;3、在當地是否有精準資源。通過了這3點考核,加盟商才能到達面試環節,而且面試是三輪,預計會刷掉70%左右的加盟商。
最后是精細化運營,從單店延伸至整體的數智化管理。
以檸季為例,檸季針對加盟商做了生命周期管理,加盟商可以在檸季的系統管理里了解到如何選址、參與培訓、以及了解供應鏈;庫存層面,檸季也搭建了供應鏈管理系統,可以做到訂貨預警、時效性預警、保質期預警、庫存預警等;在產品方面,做了數字化選品,通過自身的產品庫,進行一層層的篩選。檸季每月會產品庫挑選4次產品。先從產品庫中篩選共計20款產品,25位專業品評團進行產品評測,篩選出8款綜合評分最高的產品進行公測。營銷層面,總部會統一策劃。
總的來看,一批有經驗、懂互聯網、玩得轉資本的人以一個相對垂直且聚焦的品類開始闖入“新茶飲”,這些“后浪”踩在“前浪”的肩膀上,借用了前浪摸索出的相對現代化的擴張和數字化、標準化運營方式,迅速出圈。
新茶飲本來就是汰換周期比較短的行業,在消費復蘇的大環境下,如今可謂前浪未平,后浪已至。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