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水虧本了?農夫山泉毛利下滑2%,漲價高達10%!
來源/飲品觀察家
農夫山泉說自己快撐不下去了,再按2塊錢一瓶的價格賣都得虧死了,迫不得已得漲價求生存。沒錯,就是那個老板身價4650億,一次分紅就能進賬40多個小目標,日賺2000多萬,賬上還趴著200多億現金的農夫山泉。
于是在今年的2月2號,農夫山泉就打響了漲價的第一槍,農夫山泉官方宣布,提高杭州市桶裝水的售價,之后上海也將進行提價,反正這兩個地方的人都有錢,只漲10%毛毛雨啦。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時,農夫山泉也曾對上海地區19升桶裝水的售價進行上調,由26元/桶調整到28元/桶,原因也是“原材料、人力、運輸等運營成本的影響”。
這就是農夫山泉的格局,漲價10%毛毛雨,毛利率下滑2%就是狂風暴雨了。
有人可能會說,就算漲價,按理來說也是漲瓶裝而不是桶裝。
但人家精明就精明在這,桶裝水受眾精準,服務體系也是最完善的,企業對市場的掌控力相對較強。尤其是用戶群體主要是公司和家庭,是飲用水中客戶黏性最強的一個品類。故而,選擇先以桶裝水品類為調價試驗田,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客戶流失。另一方面,也可以試水市場反饋。
而農夫山泉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元兇就是原油,由于原油價格在這兩年大幅上漲,農夫山泉最主要的材料PET是原油的副產品,價格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這就導致農夫山泉的成本大幅上升。
你沒聽錯,一個賣水的最主要的原材料成本來自瓶子,一瓶2塊錢的農夫山泉成本2毛3,水的成本差不多2分。此前,曾有媒體計算指出,作為農夫山泉的營收大頭,飲用水產品之所以能給農夫山泉帶來巨大利潤,主要是因為成本極低——以每瓶400ml包裝水為例,用于制作瓶子的高分子聚合物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材料成本約6分錢、包裝材料(熱縮膜等)約3分錢,用于取水、人工及加工處理的制造費用在8分錢左右。如此粗略計算,每瓶水的毛利潤率能達到60%。這意味著,以每瓶礦泉水2元的單價計算,農夫山泉一瓶礦泉水毛利達1.2元。
所以,現在相當于直接把農夫山泉的毛利率從60.9%打到了59.3%,足足打掉了1.6%的毛利。你這讓講慣了故事,賺慣了快錢的首富怎么受得了,人家從商以來,就沒做過這么低毛利的生意。
就拿鐘睒睒第一桶金來說,當初他就是靠著講故事高毛利賺來的。
1993年,鐘睒睒憑著“早晚兩粒龜鱉丸,好過天天吃甲魚”的故事,在海南成立了養生堂藥業有限公司,推出了養生堂龜鱉丸,這藥有沒有效咱也不知道,但賺錢的功效實屬驚人,養生龜鱉丸一經推出就被搶購一空,短短一年鐘睒睒就賺到1000萬,這是有多高的毛利,才能在1993年賺到1000萬。
就這樣,嘗到甜頭的鐘睒睒堅信,好產品不如好故事,鐘睒睒曾經說過,一個企業如果不會炒作,就是木乃伊,就必須趁早進墳墓,所以創辦農夫山泉轉行賣水之后,鐘睒睒又講起來故事“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農夫山泉有點甜”,這兩句廣告語深入人心,農夫山泉一路攻城略地,迅速占領市場,僅用6年就超越娃哈哈,成為瓶裝水市場的一哥。2012年~2022年,農夫山泉已連續11年保持中國包裝飲用水市場占有率第一。
這兩年更是把故事降到了極致,什么8塊錢一瓶的嬰兒水,65塊錢一瓶的兔年限定生肖水,故宮聯名限量水等等,改改包裝圖案,講講故事,價格就翻了好幾倍。
可農夫山泉好像光顧著絞盡腦汁想賺錢了,質量上是一點沒上心。
農夫山泉的丹江口水源地,曾經因為到處是垃圾和養殖戶,被質監局要求停產,不過農夫山泉只做大自然的搬運工,倒是沒有虛假宣傳。2013年的時候,京華時報就報道過農夫山泉出廠的水還達不到自然水的標準,從大自然搬運完,連耗點電費過濾的成本都得省了,為了賺錢扣的實在是有點過分了。
不過,水這個東西吧,你再講故事,再講包裝,可替代品也是一抓一大把,你又沒有中國的核心技術——醬香科技,哪來的自信不會被消費者拋棄,更何況人家的醬香型科技這么多年都不敢漲價,你就一個礦泉水,哪來的資格大肆漲價?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