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商業零售百強銷售規模同比下降4.2%
來源/中國商業聯合會
作者/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
01
中國商業零售百強企業銷售規模增速低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遇到疫情等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終端消費也直接受到沖擊。
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2022年中國商業零售百強企業(以下簡稱百強企業)的銷售規模為3.3萬億元,同比下降了4.2%(按可比口徑計算),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相比,百強企業增速低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4.0個百分點。
從銷售規模分布來看,超過1000億元銷售規模的企業有5家,銷售規模同比下降4.2%。超過500億元的企業有8家,銷售規模同比下降2.6%。在100億到500億元之間的有39家企業,銷售規模同比下降3.9%。銷售規模100億元以下的企業有48家,銷售規模同比下降8.2%。
從集中度來看,前三家企業的銷售規模合計為1.3萬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銷售規模的比重為39.4%。前十家企業的銷售規模合計為1.9萬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銷售規模的比重為58.8%。前二十家企業的銷售規模合計為2.4萬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銷售規模的比重為72.1%。
02
超市和便利店保持正增長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按照疫情防控需要,居民主動減少外出購物,減少聚餐聚會,非生活必需類商品銷售受到明顯沖擊。在零售百強企業中,以實體店為主的零售企業占百強銷售規模的比重為70.5%,同比下降了7.1%。
實體百強零售企業各業態中,百貨店、專業店、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分別占百強銷售規模的比重為32.5%、9.6%、3.0%和1.2%,同比增速分別下降了9.3%、20.2%、0.9%和3.0%;超市和便利店占百強銷售規模的比重分別21.7%和2.6%,同比分別增長了1.5和2.8%。
圖表:2022年零售百強中實體零售店不同業態的銷售規模增速及占比
從數據上看,與居民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便利店和超市受疫情沖擊相對較小,實現了同比正增長。由于疫情影響,消費者偏好人員聚集度更低、物理距離更近的線下零售場所和社區團購、即時零售等新模式,便利店行業及時適應消費者需求,銷售狀況相對較好。
03
我國零售市場規模大潛力足韌性強,長期平穩向好趨勢未變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消費市場面臨經濟環境和疫情的雙重挑戰,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消費意愿減弱,消費品和零售市場的需求動能受到影響。但是從趨勢上看,我國零售市場規模大潛力足韌性強,長期平穩向好趨勢未變。
從市場規模看,我國消費市場規模巨大,抗沖擊和抗風險能力較強。我國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2萬美元,是全球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多年來國內市場規模穩步提升,2022年零售市場規模接近44萬億元,我國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依然明顯。
從市場潛力看,我國人口基數龐大,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鄉村市場蘊藏較大潛力,是我國消費市場穩定發展的有力支撐。從中長期發展趨勢看,我國居民消費增長潛力和優化空間巨大。
從供給方式看,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要求和發展條件都呈現新特征,特別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居民消費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必須通過增加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斷提升國內供給質量水平,推動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良性循環,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總體來看,2022年我國零售百強企業銷售規模增速放緩,居民消費需求只是暫時被抑制,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并未消失,長期平穩向好趨勢并未改變。
備注:
1.零售百強企業數據來源于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數據、企業財報及其他公開可獲取信息;
2.網絡平臺企業銷售規模統計口徑相比上年有所調整。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