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蝶變,海外亮眼
來源/雷達財經
作者/錢雯雯
“2023年注定是阿里巴巴發展歷程中充滿標志性意義的一年。這一次的組織變革,某種程度上在中國商業史上是一次并無前例的探索,一次超大規模組織敢為人先的實驗。我們相信,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時間自會證明它的價值。”在7月21日晚披露的2023年財報致股東信中,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變”已然成為了阿里最為顯眼的一個關鍵詞。今年3月28日晚,張勇發布全員信《唯有自我變革,才能開創未來》,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成立阿里云智能、電商、海外、本地生活服務、菜鳥、大文娛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與母公司阿里巴巴之間形成1+6+N的組織陣型。
分析人士指出,在復雜的宏觀環境和激烈的競爭態勢下,這家成立了24年的電商巨頭正在通過內部調整,來激發生產力和創新力,進一步推動從“守業”到“創業”的轉變。
在此背景下,阿里巴巴2023財年業績備受關注。
財報最終也沒令外界失望。阿里巴巴在2023財年的總收入為8686.87億元,同比增加1.8%;凈利潤約為655.73億元,同比增長39.37%。
值得關注的是,菜鳥集團CEO萬霖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蔣凡已成為阿里合伙人。而二人共同的特點是,所領導菜鳥和國際商業在上一財年表現亮眼。
有阿里內部人士稱,兩人成為合伙人“水到渠成,也順理成章。”
利潤大增,淘寶堅挺
“2023財年注定是阿里巴巴發展歷程中充滿標志性意義的一年”,張勇表示。
整體上,2023財年阿里巴巴營收為8686.87億元,與2022財年的8530.62億元相比增長2%;凈利潤為655.73億元,與2022年財年的470.79億元相比增長39%。
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凈利潤為1413.79億元(約合205.86億美元),與2022年財年的1363.88億元相比增長4%。
按業務劃分,阿里的業務包括中國商業、國際商業、本地生活服務、菜鳥、云、數字媒體及娛樂以及創新業務及其他幾大板塊。
其中,中國商業主要包括中國零售商業業務如淘寶、天貓、淘特、淘菜菜、盒馬、天貓超市、高鑫零售、天貓國際及阿里健康等,以及包括1688.com在內的批發業務。
在2023財年,中國商業零售業務在期內收入5653.32億元,同比下滑了1.7%,占總收入的65%。其中又以用戶管理收入、直銷及其他收入為主要來源,約分別占33%和32%。
核心電商領域,阿里非常堅挺。相關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淘寶新增了512萬個新商家,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小商家,包括130萬個00后商家;同期,超過1.24億年度活躍消費者在淘寶天貓人均消費超過10000元。
電商業務之外,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務覆蓋“到家”和“到目的地”兩個不同場景。前者有即時配送平臺“餓了么”,后者業務包括高德、飛豬及口碑,能讓消費者便捷獲取目的地的優質服務。
2023財年,阿里本地生活服務收入501.12億元,同比增長了12.3%,占總收入6%。
阿里的云業務包括阿里云和釘釘。根據Gartner于2023年4月出具的報告提供的數據,阿里云是世界第三大、亞太地區最大的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提供商。根據IDC提供的數據,阿里也是中國最大的公有云服務(包括PaaS和IaaS服務)提供商。
阿里云向阿里的生態體系及外部機構提供一整套云服務,包括自有服務器、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數據庫、大數據、容器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時代到來,阿里云還對外提供機器學習以及模型訓練和推理服務,獲得更多增長空間。
阿里利用這些能力和技術為不同領域的客戶提供行業定制的解決方案,支持智能業務決策和運營。
財報顯示,當期阿里云服務收入772.03億元,同比增長3.53%,占總收入9%。另外,今年4月份,阿里云發布了最新的大語言模型(LLM) - 通義千問。這項新的大語言模型在不久的未來將被整合進入阿里巴巴生態體系中的所有業務應用,以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按2023年3月的月活躍用戶數量計算,釘釘則是中國最大的企業效率類移動APP,數百萬的企業和用戶通過釘釘保持聯系和實現遠程工作。
憑借阿里的云技術能力和大數據分析能力,釘釘在促進企業和組織的數字化轉型方面持續發力。
數字媒體及娛樂板塊主要包括長視頻平臺優酷,一站式信息搜索、存儲及消費平臺夸克,以及為娛樂產業提供內容制作、宣傳、發行和院線票務服務管理的阿里影業等,為整個阿里生態搭建起供商業業務以外的消費服務,構建起業務協同能力。
創新業務及其他部包括達摩院、天貓精靈及其他業務。
財報顯示,當期阿里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實現收入314.82億元,創新舉措及其他收入22.74億元。
菜鳥和國際業務增速最快
從增速上看,菜鳥和國際業務,是阿里六大板塊增速最快的兩大板塊,增速分別達20.76%和13.3%。
據悉,目前,菜鳥正籌備IPO,國際數字商業則在啟動外部融資。
根據資料,通過自建和利用物流合作伙伴的能力,菜鳥提供國內及國際一站式物流服務及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2023財年,菜鳥正式實現日均處理跨境和國際包裹量超400萬個。
菜鳥還利用數據洞察及技術能力幫助實現整個物流配送流程的數字化并提升物流合作伙伴的能力,從而提升物流產業鏈的效率和消費者體驗。針對消費者,菜鳥通過菜鳥驛站提供包裹取件服務。
2023財年,菜鳥菜鳥調整后EBITA虧損3.91億元,較上期14.65億元大幅收窄,這主要是由于國際履約解決方案服務的經營業績改善以及消費物流服務和國內履約解決方案服務的運營效率提高。
阿里國際商業分部主要包括國際零售及批發商業業務,如Lazada、速賣通、Trendyol、Daraz及Alibaba.com。
2023財年,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服務了數億海外消費者,并觸達來自全球超過4700萬名活躍中小企業買家。
財報顯示,2023財年阿里國際貿易業務總收入為692.04億元,占總收入的8%。其中,零售部分收入498.73億元,批發部分收入193.31億元。
攻城略地之余,阿里的主要海外業務已經開始減虧。據財報,2022財年國際貿易業務調整后EBITA虧損56.20億元,而上期為虧損89.91億元。虧損同比減少主要是由于Trendyol和Lazada的虧損減少。
萬霖、蔣凡升任合伙人
菜鳥和海外電商業績亮眼,讓兩位CEO引發外界關注,即分別擔任菜鳥集團CEO和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的萬霖和蔣凡。
公開資料顯示,萬霖出生于1975年,擁有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運籌學博士學位。加入阿里前,曾擔任亞馬遜全球物流部門的高級管理人員。2014年加入菜鳥以來,帶領菜鳥核心物流能力建設,在全球物流、智慧供應鏈及配送、末端驛站、物流地產、物流科技等各大板塊形成了服務優勢。
目前,萬霖擔任菜鳥集團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及阿里巴巴合伙現任合伙人,全面負責菜鳥的戰略規劃和業務運營。
菜鳥2023財年在阿里各大業務集團中增速排名第一,顯然這樣的業績獲得了阿里的認可。
2022年1月起從淘寶天貓轉戰阿里國際數字商業的蔣凡,這次升任為合伙人,則是在其經歷個人問題風波后,再度進入阿里合伙人名單。
公開資料顯示,接手阿里海外業務后,蔣凡十分低調,長期在海外出差,幾乎從未出現在公共視野。
有內部人士評價,蔣凡現在的聚焦點都在增長上。2023年一季度,阿里國際零售的增速達到41%。速賣通(AliExpress)、Lazada和Trendyol三個零售業務并駕齊驅,均實現較高增長。這已是阿里國際連續3個季度超出預期。
有市場人士認為,相比在國內業務中的優勢,處于布局階段的阿里海外業務,需要一位能帶兵打仗的大將。而相比滲透率非常高的國內市場,海外市場也更有想象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