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百貨徐匯店8月底關閉,曾是時尚百貨店模仿標桿
出品/聯商網
撰文/李瑟
在上海徐家匯附近的消費者們很快再也聽不到那首熟悉的《寶貝對不起》了。
7月31日,上海太平洋百貨發布公告稱,由于與合資方的合作期限今年屆滿,上海太平洋百貨徐匯店將于2023年8月31日營業結束后正式謝幕,終止經營。
這也意味著太平洋百貨將徹底退出上海市場。至此,以太平洋命名的百貨店退出大陸市場。
01
曾是時尚百貨店模仿的標桿
對業內人士來說,太平洋百貨曾是行業標桿。
資料顯示,太平洋百貨與遠東百貨均為臺灣遠東集團旗下百貨類兩大品牌,1993年,太平洋百貨正式進入大陸市場,同年12月,太平洋百貨在徐家匯開出上海首店,此后幾年里,又相繼在上海開出淮海店、不夜城店,不過兩家店已分別于2016年、2020年先后關閉。
太平洋百貨徐匯店
在不少老上海人眼中,太平洋百貨是1990年代到2000年代魔都最紅的商場之一。徐匯店總播放《寶貝對不起》,淮海路店是“約會逛街的圣地”,這些花邊消息被津津樂道。那是中國百貨行業最黃金的十年。
據悉,太平洋百貨首次將餐飲、休閑和娛樂業態引入百貨商場,引發行業效仿,從此,餐飲、娛樂開始逐漸成為商場標配,可以說,太平洋百貨逐漸成為時尚百貨行業的“領頭羊”。
作為一個與太平洋百貨有多年來往的資深零售人,聯商網顧問厲玲聽到這條消息是有點傷感的。“記得我是1999年到銀泰的,從杭州大廈到銀泰之后,徐匯太平洋百貨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和目標。那個時候每個星期銀泰百貨辦公室有個車去上海,就是停在徐匯,大家去看那些店,我們去模仿去參考去學習。”
“作為一家百貨店,它對時尚品牌的號召力,對品牌的指導作用推動作用,對制造商的引領推動作用,我覺得是首屈一指的,那都是起到了相當的力量,一度是時尚百貨店模仿的標準。”厲玲說道。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市場環境變化以及太平洋百貨內部問題,太平洋百貨「時尚統治力」開始消失直至宣布關店。
從2013年開始,太平洋百貨逐漸退出,遠東百貨陸續接手。除了上海的3家店保留了太平洋百貨稱號外,其余門店皆更名為遠東百貨,但是并未扭轉頹勢。
2017年,遠東百貨先后關閉遠東百貨成都北城店、遠東百貨天府路店,2019年,遠東百貨關閉騾馬市店,退出成都市場,2022年,重慶遠東百貨大都會店閉店。
根據遠東百貨官網,目前,遠東集團在中國大陸市場僅剩3家門店,分別是遠東百貨重慶江北店、MID TOWN購物中心(大連)以及太平洋百貨徐匯店。而隨著徐匯店關閉,遠東集團在中國大陸市場將僅剩2家門店。
不過,2021年6月,遠東百貨與位于重慶觀音橋商圈的重慶時代中心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宣布打造重慶時代中心國際旗艦購物中心,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臺灣遠東集團首個在內地運營的城市綜合體,項目計劃于2023年年底開出。
而且,據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傳統的遠東百貨賣場模式也將陸續轉型為大賣場購物中心模式。
02
幾家歡喜幾家愁
太平洋百貨徐匯店的關閉只是百貨行業不景氣的一個縮影。根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有11家百貨商場在今年上半年歇業(平和堂株洲店7月1日正式閉店),原因除了租約到期外,基本都是企業自身的經營策略調整需求。
可以看到,這些商場基本都有一定的經營年限,無論是物業條件還是經營思路都已經無法滿足當下新消費時代的需求,最終只能被迫歇業調整。大部分百貨商場在撤出后,原址將交還給業主方重新招租,或交由其他運營方管理。
當然,百貨也迎來了不少利好的消息。
據《聯商網》統計的今年上半年百貨上市公司的業績快報情況看出,28家樣本企業中,有21家企業上半年的凈利潤錄得增長,包括百聯股份、歐亞集團、廣百股份、文峰股份、華聯股份、徐家匯等企業成功扭虧為盈,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傳統百貨的韌性。
“經濟復蘇,零售市場向好”成為財報中頻繁提及的關鍵詞,提升數字化能力、聚焦核心商業價值、調改升級、打造特色營銷活動、降本增效等也頻繁被提及,成為百貨業績提升的關鍵。
03
時尚百貨新的引領者在哪?
厲玲指出,老一代的零售百貨店經營者陸續退出市場,退出江湖,新的繼任者并沒有出來。有沒有?如果有,在哪?如果沒有,將會怎么樣?真的很難想象。
同時,她也期望有新的百貨能夠超過高峰期的太平洋百貨,甚至做全國的引領者。“希望有新的人出來,希望有更好的時尚百貨店在中國站的比太平洋百貨高。”
我們也始終堅信,百貨這個業態并不會消亡,最終百貨的數量會減少,會提升檔次,會成為這個地區的地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