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安井盯上了一塊“兩萬億”的肥肉!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作者/內參君
01
再迎新玩家!
兩家龍頭企業盯上團餐。
據第三只眼看零售消息,盒馬鮮生今年計劃開放生鮮供應鏈,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食堂供應。截止6月底,盒馬已經和上海的兩家企業達成合作,從肉、蛋這樣的食堂剛需開始“供貨”測試。
盒馬CEO侯毅表示,“To B是未來很大機會點,可以充分發揮盒馬供應鏈優勢”。
正當盒馬半只腳踏進團餐市場門口時,安井食品在最近發布的財報中也強調到,公司下半年業務布局將著重圍繞團餐業務的開發與建設。
“隨著餐飲業態發展,團餐細分渠道發展較快;隨著安井小廚等業務的開展,公司具備了更多適配團餐渠道的產品,因此發展團餐渠道的時機日益成熟。”
“今年公司以團餐作為渠道掃盲的發力點,通過產品端量身定制和渠道端逐步滲透,不斷探索加深這一細分渠道的開發進程。”
從以上文段可以看出,做供應鏈的安井食品早就盯上了團餐市場,認為團餐細分渠道發展是機會點。
在正式、大力發展團餐賽道前,安井通過安井小廚等業務試水團餐市場,測試調整公司產品與團餐市場的適配性。到現在,小范圍的試水測試告一段落,安井加大馬力、開始“實戰”。
兩大供應鏈玩家觀點相似:自己作為供應鏈企業,進駐團餐市場有機會、有優勢。
02
擠破腦袋都想進駐的團餐市場
誘人在何處?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6-2022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穩步增長,由0.90萬億元增至1.98萬億元,團餐市場占餐飲市場的比例總體呈現上升趨勢。2022年,中國團餐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團餐市場占餐飲市場的比重達45.1%。隨著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中國團餐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
◎《2022-2023年中國團餐行業發展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團餐市場有新機會點。這些跨界大佬們看到了:
>消費意向轉變
2012年以來,團餐市場正在經歷轉型。90、00后在團餐消費者中的占比不斷擴大、他們對餐飲的需求也就越發重要。新一代人不再滿足于只有傳統中餐的團餐,想吃到更多元化、有品牌的產品。
>頭部企業集中度低、相對分散
從團餐市場現狀來看,萬億團餐,集中度并不高,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階段。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的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百強團餐企業團體膳食收入為1026億元,同比增長10.4%,市場份額占比僅為6.7%,營收超過30億的企業只有3%,營收百億以上只有一家。遠不及美國團餐行業前十強的市場集中度80%、日本和韓國約60%。我國團餐行業頭部選手,寥寥無幾。
至今尚且沒有領頭羊出現的團餐市場,讓這些原本在自己領域做的風生水起的跨界者們,動起了念頭。
>廣袤的下沉市場
據數據顯示,2022年的團餐百強品牌中,有35%左右的團餐企業總部在北京、上海、廣東,團餐10強中,有9家總部在北上廣。
團餐和社餐的頭部品牌布局類似,多是以一線、超一線城市為主,占領了制高點位后,再向下延伸、布局。在一線城市競爭程度激烈逐年上升的情況下,廣袤的下沉市場,成為了開拓市場的首選。
由此可見,團餐市場的“誘人”,一方面體現在市場在穩步增長,這是一塊預期會變大的“蛋糕”;一方面體現在它比社會餐飲有更高的穩定性,這是一塊企業拿得更穩的“蛋糕”。并且,有創新性的餐飲企業,在這個市場具備優勢,而相對社會餐飲來說,團餐在“創新”這塊,沒有那么內卷。
◎成都三圣街道喜樹路社區食堂
03
有人戰略布局
有人黯淡離場
供應鏈巨頭們看到機會點,資方也看到了,紛紛投注他們認為有潛力的企業。
盤點過去幾年的餐飲界的融資動態,從融資數量和體量上來看,團餐放在整個餐飲行業中毫不遜色。
去年年底,團餐領域頭部品牌麥金地宣布完成2億元融資,國內最大的團餐品牌千喜鶴也計劃融資2億元人民幣,2022年1-5月,團餐行業共發生43起投融資事件,總金額達到77億元,可見市場火熱。
團餐成為了疫情三年來,不少大佬的入局首選。
順豐旗下的“豐食”,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2020年4月,順豐同城宣布推出企業團餐平臺“豐食”。彼時的“豐食”被順豐給予了濃厚的拉動業績增長的希望。順豐曾出資500萬,僅是用于豐食的引流推廣活動上。
同期的餐企對于豐食的興趣,也非比尋常。豐食小程序上線僅僅一月,入駐的餐企就超過了50家,其中不乏德克士、西貝、真功夫、云海肴、俏江南、吉野家、老娘舅、超意興等知名連鎖餐飲品牌。
然而,豐食的熱鬧好像只存在于剛剛成立那幾天,隨后便很快沉寂下去。當它再次被人們記起時,便是“順豐出售豐食股權及債權”的新聞。(詳見《虧損近2億后,順豐同城拋棄團餐業務?》)
◎豐食團餐的線下餐廳
2023年5月5日,順豐同城發布公告稱,將與深圳豐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訂立買賣協議,擬出售旗下上海豐贊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及債權,總金額約為1.24億元。
回過頭來看,豐食的團餐業務其實一直沒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根據順豐同城的年報,2021-2022年間,"豐食"團餐業務除稅后虧損分別達到1.45億元、4900萬元。
也就是說,豐食,這項團餐業務,讓順豐虧了將近2個億。
再看其他跨界選手。
要知道,冷鏈團餐行業的發展需要依靠供應鏈的支撐,配送環節的高費用一直是大多數團餐的“短板問題”。但這項短板恰恰是順豐的強項,憑借著這項優勢,順豐被眾多大佬看好,自信入局,卻又暗淡離場。
此前,除了順豐之外,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大企業也紛紛投身團餐市場。但上述企業并未有公開數據顯示沒有最新的動態消息。
這些企業和“豐食”的開篇想象,但結局是否一樣,目前尚未可知。
04
這片近兩萬億的藍海正在沸騰
為什么這些我們熟知的大佬們,在布局團餐業務時不能風生水起?在一個響亮的開篇后,沒有了后續消息?
團餐業務有哪些困難點?
>>>渠道:獲取客戶、市場拓展門檻較高
團餐企業分布比較分散,但沿海經濟發達省市,以及勞動力充足、高校資源較豐富的省市更加集中。
因為團餐企業獲取客戶、市場拓展門檻較高,傳統企業多數擁有較為固定的客戶,所以團餐企業基本是跟著客戶走的,團餐客戶在哪里,團餐企業在哪里。
沿海經濟發達省市,以及勞動力充足、高校資源較豐富的地區,有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同時具有人才優勢和資本優勢,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政策決定了團餐企業的集中。
還有政策變化導向也是其中重要一環。某行業人士透露:“我們看到過挺多團餐公司本來跟政府談好了合同,已經花了大量時間與金錢進行推進,但政府導向一變,領導班子換屆就會使得原來的合同作廢。團餐公司自身也會蒙受巨大損失。”
>>>毛利:進一步被壓縮
“近些年,我們的企業食堂項目都處于微利,不是我們努力,而且甲方對于食堂管理的模式變了”國內某專注企業團餐業態的百強團餐企業大區負責人在面對媒體采訪時說道。
團餐的毛利本就低于社餐,食材成本更是占了總成本的大頭。而隨著國內CPI指數連年上漲,食材價格、用工成本都不斷飆升,對于不少團餐企業來講,對于運營的精細化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當這種壓力傳遞給消費端時,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即不能漲價、也不能偷工減料,毛利逐漸微薄。
>>>食安:鼠頭鴨脖事件讓團餐食安問題,浮上水面
《2022-2023年中國團餐行業發展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報告》數據顯示:菜品單一、營養不全面(53.5%),菜品不夠新鮮(42.5%)是團餐為人詬病的主要方面。
菜品的健康、營養、安全本就是團餐行業需要突破的幾個方面。近期,以“鼠頭鴨脖”為代表的食安事件更是將大眾對團餐食品安全的關注推至高潮。
提高菜品的品質、減少食安風險,除了需要企業采購、廚師的努力,專業化的供應鏈物流技術也非常重要。
然而,我們可以看到,上述的困難點在最新入局的供應鏈企業的眼里,似乎變得不那么困難了。團餐業務的困難點正是供應鏈企業發力團餐的原因——這是他們有、而傳統團餐沒有的優勢。
供應鏈企業本就有著在倉儲物流生產設施資上的優勢。專業化的供應鏈物流技術可幫助團餐企業優化采購模式與物流管理,從而控制采購物流成本,防范采購物流風險,提高采購物流職能效率及透明度,提升企業業務效率與經濟效益。
對于食材采購方面也具備一定的議價能力,而高度的標準化、規模化也能有效降低食安問題的發生。
至于安井和盒馬能在團餐市場上走多遠,我們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