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為什么做了這個決定?
來源/Tech星球
作者/習睿
9月15日,小紅書福利社發布了一封題為《是告別,更是開始》的用戶信。這封信寫到,為了更好地滿足快速增長的用戶需求,小紅書將集中資源和力量,服務更多買手、主理人、商家和品牌在電商的發展。福利社將于10月16日停止商品售賣,11月16日正式關閉店鋪。
福利社是小紅書于2014年底成立的自營店鋪。過去9年時間,福利社帶著自己的用戶買遍全球。而用戶的需求也正在發生改變。如今,“買得到”已經不是問題,“怎么選”才是關鍵。
過去一年多時間,小紅書把電商融入社區,實現內容到交易的閉環。在這之中,小紅書買手成為解決“怎么選”的關鍵角色。跑出了諸如董潔、章小蕙,到素人博主一顆KK等一批案例。
這些買手和主理人在商家和用戶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橋梁。但用戶的需求仍未被滿足,小紅書日活用戶里,每天有求購意圖的用戶數近4000萬人。
對小紅書電商而言,在此時關閉福利社店鋪更像是一種主動動作,當通過買手解決用戶“怎么選”的路徑被驗證后,全力將資源向這一方向集中,是適合當下的選擇嗎?
為用戶而誕生的福利社
小紅書涉足電商最早是在2014年下半年,這家公司成立剛剛滿1年。不像其他企業嘗試過多個賽道后,才找到受歡迎的產品,小紅書上線短短三個月多就完成了從0到10萬種子用戶的積累。
一家成立剛剛一年多的初創公司要開辟第二條業務線,難免引人擔心。但平臺上的旅游攻略和購物筆記成為時尚達人們的最愛,用戶們最關心的問題是:去哪里買,這是小紅書做用戶調研時反復被提及的事情。
在用戶的這些聲音里,福利社就此誕生,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就是“想要為消費者謀福利”。
供應鏈經驗不足的小紅書從自營起步,他們選擇商品的方式有一個:大部分選品根據社區筆記而來,社區曝光率高的商品優先進。
社區筆記是小紅書選品的重要標準之一,提到得越多,被選中的概率越大。早期小紅書談供應商時,經常現場在小紅書APP內,搜對方的牌子。有些品牌看到小紅書上豐富的筆記內容時,常常會感到驚訝。
2015年就開始在福利社下單的用戶Sherry回憶,“福利社入口還是很明顯的,很明顯的內容性質的東西。商品之外,還會有非常多的內容,XX(國家)必買,內容寫得很不錯,原生的內容,很容易讓人想下單。”
早期,福利社不設售前咨詢,商品描述只給140字空間,團隊希望新媒體運營“說人話”。比如“痘印消得更快了”和“富含XX營養成分”,前者就是“人話”,直接點出了女生最想看到的使用效果,后者則是典型的商家思維。
這是痛苦的磨煉。早期,新媒體運營的每一篇文案,每一個標題,可能要被斃掉十幾次,編輯改刊脫一層皮后才能發出,但后來無論是新媒體還是電商都嘗到了說人話的甜頭。
比如一盒近500塊的抗糖化丸,商品標題叫“隔夜臉也看不出”,有用戶評價,“這標題起得太好了”,短短的幾字,說出了核心的作用和產品的亮點,這也成為吸引他們下單的關鍵之一。
很多福利社用戶都體驗過,在福利社買了五樣跨境好物,從第二天開始就陸陸續續收到快遞。這是因為福利社很早在鄭州、深圳等多地設立了自營保稅倉,以減少中間的時間成本,而同時間其他海淘和代購等渠道,動輒需要一個月才能收到貨。
另一個看上去“為了用戶體驗而有些浪費”的做法是,用戶在同一個訂單中購買到的不同商品經常自不同免稅倉發出,經由三四個包裹分別送到用戶手里。這同樣是為了保證用戶最快收到東西,而不是等到所有東西配齊再統一從庫房發貨。
福利社開通沒多久,小紅書有了專屬的快遞包裝——一個獨特的紅色盒子以及一句“人生箴言”。一位用戶被福利社的包裝中精致的信封所吸引,甚至把信封保留了7年。
圖注:福利社專屬的紅盒子。
福利社的小紅書賬號現在有近1700萬粉絲。今天(9月15日)下午,福利社發布致用戶信后依然在正常直播。
從“小而美”,到引領趨勢
Jane至今還記得自己在福利社購買的第一個商品,一把防曬傘,購于2015年8月4日。Jane成為了小紅書最早期的一批用戶,她最早從小紅書上的跨境旅游攻略看起,經常被“某某國家必買清單”吸引。
那是海外購物還不繁榮的時候,無硅油洗發水、Swisse維生素等等對不少人還很陌生。就像打開了新大陸,在美國生活過的Sherry回憶2015年到2018年的情形時,稱逛福利社有點像逛筆記,很容易被種草,看到沒見過的東西,就會去研究。她經常一天就下單兩三次,她在福利社買到過日本的馬油、韓國的衛生巾、澳大利亞的面膜等等。
整個過程像一場奇妙的尋寶之旅。“不是說我有一個剛需,而是一邊逛一邊覺得還有這個,我沒有見過,原來還可以這么用。比如洗菜的產品還有這么多細分,一邊看一邊學習加種草,然后就買了。”Sherry告訴Tech星球。
在福利社成立的5個月時間里,銷售額已達到2億多人民幣。
圖注:一位用戶的購物筆記。
Sherry回憶起那段時光,在2015年,小紅書是唯一可以買到那個東西,跟你在國外買到的很小眾東西,是一樣的。Jane記得自己當初買到的一款名為ism的洗發水,今天依然是小眾品牌。
2015年年底,小紅書已經有1500萬用戶,次年,開放第三方商家入駐,SKU數量增至15萬,從彩妝護膚到個護,從家庭清潔到零食保健,應有盡有。這家公司正在拓展自己的邊界,盡可能觸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覆蓋更多的消費內容和品類。
但外部環境也發生了劇烈變化,跨境電商平臺興起。伴隨著SKU的增多,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嘗鮮感過后,如何持續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2017年,一個名為“酵素”的概念開始在各大社交平臺和電商平臺傳播,它的源頭恰好是小紅書。彼時,剛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普遍面臨健康問題,小紅書買手們在瀏覽站內筆記的時候,發現這個問題經常被提及,于便開始尋找年輕人需要的東西,在這個過程發現了酵素。
這樣的故事并非孤例。2019年開始,一個名為奧倫納素的護膚品在“雙11”迅速崛起,它的銷量直接增長了11倍,但Sherry告訴Tech星球,她在2017年前后就在福利社上買到了這款在當時還十分小眾的產品。
隨著福利社繼續發掘,越來越多的產品從小眾到大眾。正是因為這些前瞻性的產品,挖掘趨勢的能力讓福利社小紅書三周年慶(2016年)當天,開賣2小時后,銷售額達到1億元;當天小紅書在蘋果APP Store購物類下載排名第一。
品類的不斷豐富也帶來了新問題,既如何在大眾產品下幫助消費者做決策。
小紅書向買手時代沖刺?
上個月,小紅書剛過完十歲生日。十年時間,小紅書從分享海外購物攻略起家,如今已經變成有上億日活用戶的內容社區。
現在用戶提及小紅書說的更多的是“有用”,甚至將小紅書戲稱為“搜索引擎”。對于小紅書而言,這背后其實是用戶對平臺需求的轉變——輔助完成消費決策。
在當下,年輕人想要購買一件海外商品已經不是難事。用戶的需求不再是買到商品,而是如何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找到符合自己審美和調性的商品。隨著小紅書電商融入社區,交易場景被打開,越來越多優質的商家和品牌出現在了小紅書電商。
今年以來,小紅書兩度針對電商業務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根據《晚點LatePost》報道,今年3月,小紅書將提升直播業務為獨立部門。不久后,小紅書整合了電商業務與直播業務,組建了全新的交易部,成為與社區部、商業部平行的一級部門。此前,電商業務是歸屬于社區部之下的二級部門。
組織架構調整的背后,是小紅書對于電商業務態度的變化,內部在電商上明確了方向。
過去幾年,小紅書一直在完善從種草到拔草的閉環。2022年初,小紅書推出商品筆記——商家發布的可以附帶商品鏈接的筆記形式,成為重要的交易場景。而在今年,小紅書上線“筆記帶貨”功能,創作者的筆記可以附帶商品的鏈接,用戶可以在看筆記時直接完成購買。這些形式讓更多用戶完成在小紅書的第一單。
從2019年開始,小紅書一直試圖找到一條符合小紅書社區特色的直播道路。直到今年,董潔、章小蕙等直播間的出圈,讓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了小紅書。這似乎也宣告著,小紅書探索出了屬于自己的社區內容驅動交易的電商之路。
董潔、章小蕙等讓外界看到小紅書的直播。但實際上,在小紅書平臺上已經潛藏了上千萬個“買手”。過去,他們承擔的作用是,通過自己的經驗、購買體驗為其他人提供消費決策建議。
今年8月,小紅書舉辦link電商伙伴周,這是小紅書電商首次整體面向外界發聲。
在大會上,小紅書COO柯南的演講中表示,過去一年半時間,小紅書電商買手和主理人規模增長27倍。
小紅書很明白,買手是小紅書電商的差異所在,而社區里上千萬的個體創作者都有可能成為買手。這些創作者生于小紅書,更懂小紅書用戶,能夠成為“輔助完成消費決策”的關鍵。通過這些買手帶動更多商家、用戶進入生態,將會形成小紅書特色的電商閉環。
大會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半時間,小紅書電商動銷商家數增長10倍,購買用戶數增長12倍。但對于每天有將近300萬條“求鏈接、求購買”的相關內容在評論區發布的小紅書來說,用戶需求遠未被滿足。
柯南表示,“未來小紅書希望能邀請更多小紅書買手、主理人、更多商家和品牌進入小紅書電商,更好地讓用戶需求得到滿足。”
為此小紅書在電商伙伴周,發布千億流量扶持計劃,其中500億流量扶持買手,另外500億流量幫助更多商家在小紅書穩定經營。
對于小紅書來說,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集中資源,承接住快速進入的商家入駐、買手成長和用戶購買的需求。
福利社的關閉,或許也是一種開始。這預示著,小紅書正全力迎接“買手時代”的到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