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咖啡“拼夕夕年”,攻城不易,守城更難!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撰文/蔡大柒
庫迪VS瑞幸
咖啡“拼夕夕年”正式開啟
誰也未曾想過,一個夏天過去了,咖啡賽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9.9元的時代價格,開啟“拼夕夕年”。
強勢攪局的庫迪咖啡掀開了咖啡價格戰的序幕。2023年2月,庫迪發起了“百城千店咖啡狂歡節”,70余款熱銷產品全部9.9元,兩周之內銷量就超過了153萬。
借著第一波活動的熱度,5月份,庫迪咖啡再次開啟“夏日冰飲季、天天9.9”的營銷活動,還推出了“8.8元任意購”的抖音活動,咖啡“底線”再次被沖擊。
這一熟悉的打折套路,頗似當年的瑞幸咖啡。相關信息也顯示,庫迪核心團隊中有50%來自原瑞幸團隊,瑞幸咖啡曾經的核心人物陸正耀和錢治亞,回到了熟悉的咖啡賽道,創辦了庫迪。
庫迪一方面以低價策略打開市場,獲取流量,另一方面加速擴張,以規模優勢來分攤成本,從5月初約2500家門店,到7月底,門店激增至5000家,再到9月底的6300家,以這樣的速度看,2023年底庫迪的門店數有望突破8000家。
6月5日,中山路旗艦店開業,瑞幸咖啡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已達10000家,成為中國首家突破萬店的連鎖咖啡品牌。
同時,瑞幸也宣布,將開啟優惠活動,消費者每周都能享受到9.9元/杯的咖啡飲品,這并非短期活動,而是瑞幸的常態化活動。
資本方雖頻頻下注
咖啡消費仍低頻
兩個體量巨大且仍在擴張的咖啡品牌,以一場你追我趕的價格戰的形式,將咖啡價格打到了9.9元。這背后的時代背景是中國咖啡時代的加速到來,滲透率的快速提高。
據德勤《2021年中國現磨咖啡白皮書》顯示,2021年國內一、二線城市已養成咖啡飲用習慣的消費者消費杯數分別為326杯/年和261杯/年,在一、二線城市咖啡的滲透率已經達到67%。
據《2022中國現制咖啡品類發展報告》顯示,2021-2022年三線城市咖啡門店數量增速最快,達19%。
兩個不同時間、空間維度的數據說明了,咖啡浪潮已經從一二線城市涌向了下沉市場,更大的市場空間已經被打開。
潛力與機遇,這些美好的詞匯都加持在了咖啡賽道,也引發了自2022年咖啡賽道的資本熱、跨界熱。2022年共有31起咖啡相關的融資事件,在今年前4個月,就有23起和咖啡相關的融資事件。
咖啡賽道的巨大潛力是資本方頻頻下注的關鍵因素,但咖啡時代的到來還只是序幕。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的咖啡豆總消耗量為28.8萬噸,與美國、巴西、日本等咖啡產業已相對成熟的市場相比是一個極小的體量。2022年中國人均年飲用咖啡量僅為11.3杯,遠低于巴西的376杯、美國的288.9杯和日本的207.4杯。
人均年飲用咖啡量無疑是9.9元咖啡戰重要的賽道基礎,而價低物廉的咖啡無疑將提高咖啡品類的滲透率,向更下沉的市場擴張,同時提高消費頻率,在已有的市場中尋求更多增量。
價格只是表象
咖啡賽道的競爭仍需回到基本盤
回歸到這場咖啡戰的細節,我們不能發現交戰雙方的種種不同。
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介紹,規模化效應之下,一杯咖啡的原材料成本約為5.5元,加上房租、人工、水電雜費等的綜合成本在9元以下。
瑞幸咖啡首席執行官郭謹一則提到,瑞幸已經建立成本優勢、規模優勢,可以在保持合理利潤率的同時,達到有競爭力的價格和杯量,其他品牌很難在該方面與瑞幸進行競爭。
在瑞幸高調宣布常態化9.9元策略的第二季度,總收入為62.01億元,同比增長88%。二季度實現扭虧為盈,歸母凈利潤為9.99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15億元。
身處不同發展階段的兩個品牌,帶著不同目標,狹路相逢,一方是開疆擴土的沖鋒戰,另一方則是穩固根基的守城戰。
但無論怎樣的目標,價格戰的背后,是基本盤的比拼,是運營效率、原材料成本、制作工藝等全產業鏈要素的競爭。
從這一點來看,已經穩健發展多年的瑞幸咖啡無疑有著更大的優勢,頗有“拔苗助長”意味的庫迪,雖然短時間內門店規模大幅增加,但供應鏈體系的不完善,門店運營體系的不完善,都導致其開店率與閉店率雙高。
有相關媒體報道,庫迪咖啡閉店數在18家典型連鎖咖啡品牌中占比達到了39%,相當于每3家倒閉的連鎖品牌門店中,就有一家是庫迪。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價格只是影響消費決策的一個因素,產品品質、上新頻率、品牌營銷等等,都至關重要。當咖啡走到如新茶飲一樣的“內卷程度”,所要考量的絕非只是一杯咖啡的價格這么簡單,計算公式將更加復雜。
撲朔迷離的咖啡賽道,還將上演怎樣白熱化的競爭?“拼夕夕時代”幾時會有轉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