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頭部百貨店出售帶來的思考
出品/聯商翻譯中心
來源/TOKYOKEIZAI Online
作者/中井 彰人
編譯/梁涵秋
崇光·西武池袋店工會的罷工近日被日本媒體廣泛報道,這也是自1962年阪神百貨商店工會罷工事件以來,約60年里日本百貨商店行業的首次罷工。罷工背景基于崇光·西武百貨店的出售,自9月1日起,崇光·西武百貨店正式成為美國投資基金的子公司,但其出售后如何維持原有就業仍是一個不明朗的問題。
近年來,東京大型百貨商店關閉的情況并不罕見,以重建之名關閉百貨商店,然后重新建立商業綜合體(租戶經營的商業設施)的例子不勝枚舉。
不久前,松坂屋銀座分店通過再開發,打造變成了“GINZA SIX”商業綜合體,東急百貨東橫店和東急總店從涉谷消失,而轉向小田急線新宿西口開始再開發,其百貨商店的營業面積也減少了20%。
然而,在這些情況下,這些百貨店并沒有發生像崇光·西武百貨店那樣導致罷工的騷亂。而這次崇光·西武百貨店的出售有什么不同呢?未來日本百貨業又將朝著什么方向發展呢?
一、百貨商店銷售面積或將大幅萎縮
崇光·西武百貨店是柒和伊控股集團旗下子公司,公司股份轉讓后,它將在新股東的領導下繼續開展業務。但問題是,交易后的新股東并不是商業公司,而是投資基金公司,這使得崇光·西武百貨店繼續開展百貨業務的可能性極小。
在這之中,日本“友都八喜”電器連鎖店(下稱:“友都八喜”)被指定為商業合作伙伴,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是崇光·西武百貨店的合作伙伴,而是表明它是投資基金的意向銷售目標。
占據崇光·西武澀谷店大部分商鋪的“友都八喜”連鎖店。 圖源:TOKYOKEIZAI Online
友都八喜并不參與崇光·西武百貨店的管理,只是從成為該基金子公司的崇光·西武百貨店購買池袋、澀谷和千葉等地的店鋪房產,并將所得資金用于償還崇光·西武百貨店共計3000 億日元的債務(據說其中1600億日元來自柒和伊控股)。 通過出售崇光·西武百貨店,柒和伊控股免除了900億日元的貸款,并將其從集團管理中剝離。
鑒于上述前提,總體而言,崇光·西武百貨店的銷售面積將大幅萎縮。雖然目前的時間軸順序尚不清楚,但新股東公司將會成立房地產投資基金,逐步將剩余的崇光·西武百貨店的店房地產出售給有需要的人,從而實現其投資目標。
考慮到投資基金的性質,新公司是不可能長期管理百貨商店的。在這種情況下,要找到一個愿意繼續經營百貨商店的買家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一點不言自明。因為之前沒有一家面臨類似選擇的車站百貨公司將其經營場所重新開發后再次用作商業綜合體,也沒有一家企業曾對百貨公司進行二度重組。
因此,正如崇光·西武工會所擔心的那樣,此次出售不可避免地會對就業環境產生重大影響。雖然這次事件中的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但我們也不能做更多的預測,畢竟是新股東將對未來的業務作出決定。
二、崇光·西武百貨店管理層的掙扎
鑒于這種情況,可以說柒和伊控股公司急于擺脫低利潤的百貨店業務以恢復資金,這并不難理解。而從工會的角度來看,盡一切可能通過各種手段將公司帶上談判桌為自己爭取利益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截至8月31日,據報道,柒和伊控股公司已經決定在出售后仍將保留崇光·西武百貨店員工在集團內部的雇傭身份。既然“留住員工”這個最大問題的解決路徑已經找到,這個事件終于有可能會告一段落了。
隨著這個問題成為熱門話題,多家媒體紛紛質疑崇光·西武百貨店之所以不景氣,是否首先是因為柒和伊控股之前的管理層存在問題。然而,這一點很難輕易斷言。
2000年代初,西武百貨和崇光百貨相繼破產,而后順應“千禧零售”的趨勢整合重組,隸屬于柒和伊控股。曾經,百貨商店在泡沫經濟破滅和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舉步維艱,銷售額也持續下滑,但幾乎沒有業內人士曾預想到,就連東京市中心的終端百貨商店也會關門大吉。
大多數人認為,一旦經濟環境好轉,百貨商店將會東山再起。
然而,作為兩大流通集團之一的柒和伊控股旗下的崇光·西武百貨店卻沒能重振旗鼓,而是被出售了。不過,即使是其他零售集團對崇光·西武百貨店進行業務改善,結果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這是因為崇光·西武百貨店自成立以來,一直在進行農村地區中小型商店的店鋪關閉和業態轉型。下表列出了崇光·西武百貨店改組以來發生的主要門店關閉和業態變化。
崇光·西武百貨店主要店鋪閉店及購物中心業態轉換的歷史。數據來源:DIAMOND Online制圖:聯商翻譯中心
三、崇光·西武百貨店的管理層處于守勢
僅僅通過觀察這些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公司一直在采取防守型的管理策略。在這種經營戰略的影響下,即使成功確保了公司的經營利潤,但由于關閉店鋪所產生的成本支出,凈利潤仍然受到削減,導致多年出現負數。最初在2011年達到的1290億日元的凈資產,在2019年疫情前已減少至612億日元,可以說崇光·西武百貨店作為一項業務并沒有盈利能力。
崇光·西武百貨店業績變化。 來源:柒和伊控股官方網站 制圖:聯商翻譯中心
據報道,出售后的崇光·西武百貨店的實際售價(譯者注:資產評估-負債=交付實際售價)僅僅為8500萬日元,幾乎一文不值。崇光·西武百貨店被認定為沒有企業價值,這也殘酷地揭示了目前日本市場對百貨業務的看法。
崇光·西武百貨店的前身“崇光百貨”和“西武百貨”可以說是百貨公司經營的“后來者”,它們都是在泡沫經濟時期通過在郊區都市和地方城市開設大量店鋪而發展壯大。泡沫經濟破滅后,這兩家百貨公司也都是隨之倒閉了。
后來,為了重振旗鼓,兩家百貨公司將許多無利可圖的店鋪撤銷并重新煥發生機,順應“千禧零售”轉型,并成為柒和伊控股集團的一部分。
然而,隨著地區和郊區城市中心的衰退勢頭有增無減,崇光·西武百貨店未被撤銷的城市和郊區店鋪也未能逃脫銷售額下降、跌破盈虧平衡點和店鋪關閉的漩渦。
如果崇光·西武百貨店的店鋪網絡從一開始就僅限于今天所保留下來的部分店鋪,或許其命運會有所不同。上圖數據顯示,在2011年到2022年這十年間,累計經常利潤與累計凈利潤(約等于用于撤銷店鋪的資金)之間的差額將達到約1200億日元。如果將這筆錢能用于前瞻性投資,崇光·西武百貨店的未來可能會略有不同。
四、農村地區的百貨商店還有未來嗎?
2021年至2022年日本百貨店營業額排名,大型公司優勢明顯。 來源:業界動向サーチ 制圖:聯商翻譯中心
新冠疫情后,各大百貨公司的經營業績明顯復蘇。伊勢丹新宿總店、阪急總店等門店表現強勁,銷售額甚至超過疫情前水平。然而,同一時期地方性百貨商店(以農村地區為主)的銷售額仍維持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水平的80%左右,而且這個差距還在不斷擴大。
據報道,各大百貨公司的強勁業績得益于富人對昂貴物品的消費增加以及入境旅游的復蘇。但只有某些大型百貨公司才能享受到這種需求,這些百貨公司既有強大的海外消費隊伍,又有得到投資支持的營銷基礎設施,而且地處大都市,可以輕松地從入境旅游中獲益。
從出售事件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有必要審查適當的管理策略。百貨公司提供從奢侈品到日常用品的廣泛商品,但必須根據需求變化重新審視商品選擇和品牌策略。另外需要考慮的問題是降低成本和收入多元化。
如果有限的富裕階層消費者和海外旅游入境市場是百貨公司生存的唯一途徑,那么許多百貨公司,尤其是地區性百貨公司的前景就不會光明。大多數百貨店別無選擇,它們沒有可以參考的經營戰略,只能根據所在城市的特點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而不是模仿專門針對富人和海外游客的百貨店大鱷們的成功經驗。
地區性百貨公司需要加強與當地社區的聯系。通過舉辦利用當地特產和文化的活動和促銷活動,可以加強與該地區的聯系并提高忠誠度。這將有助于百貨商店受到當地社區的喜愛和支持。
同時,關注可持續性這點也很重要。對于大部分地區性百貨公司來說,幾乎很少有本都市之外的開店機會,因此更需要采取環保舉措和增加社會責任,構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至關重要。這將確保百貨商店行業繼續為子孫后代服務。
百貨商店行業確實面臨著困難時期,但要以正確的策略和靈活性應對挑戰。管理層如何超越零售企業的界限,振興與他們有著共同命運的城市中心城區的地方性店鋪,是百貨店業界值得思考的下一個問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