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水排放58天后,日料店怎么樣了?
來源/聯(lián)商網
撰文/小索
近期,居住在上海的Y女士驚訝地發(fā)現(xiàn),周邊日料店的生意又回來了。此時,距離日本核污水首次排海,已經過去了58天。
8月24日,日本單方面啟動核污水排放。當日,海關總署發(fā)布公告表示,為全面防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同時,在網絡上更是掀起了大量關于抵制日料、日貨的輿論,使得涉及相關行業(yè)的商家神經緊繃。在食品安全和民族情緒的雙重催化下,消費者抵制日本水產的態(tài)度十分強烈,一時間日料店人人自危,紛紛在第一時間跳出劃清自家原材料產地與日本之間的界限。
不過這股籠罩行業(yè)的寒意似乎并未迎來想象中的發(fā)展。最近,已經有多位食客反映日料店的周末位置預約依舊火熱。
企查查APP顯示,截止10月12日,國內現(xiàn)存的日料相關企業(yè)數(shù)量為28392家。從今年3月份(90家)起,日料相關企業(yè)的注銷吊銷量就有了明顯增加,環(huán)比2月(57家)上升了57.89%,隨后幾個月的數(shù)據都居高不下,9月日料相關企業(yè)的注銷吊銷量已達到329家,同比去年增長超683%。
在前景不明的情況下,相當多的企業(yè)及時退場,不過依舊也有許多新企業(yè)選擇在這個時候進入。企查查數(shù)據顯示,近兩個月的日料相關企業(yè)注冊量與去年相比差距并不大,8月注冊企業(yè)數(shù)量為413家,同比增加8.12%;即使是在核污水拍海后輿論最集中的9月,日料相關企業(yè)的注冊量也僅同比下降14%,達到345家。
目前,國內日料相關企業(yè)數(shù)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深圳市(1553家)、成都市(799家)、廣州市(674家)、哈爾濱市(625家)、沈陽市(611家)、蘇州市(485家)、青島市(475家)、大連市(462家)、長春市(420家)、杭州市(419家)。
為了探究核污水排放對日料行業(yè)的影響程度,我們在正餐時間實地探訪了杭州的一些日料店,發(fā)現(xiàn)了這些現(xiàn)象:
1、同一時間地點,日料店客流與其他料理門店相比確實稍顯冷清
某商場地下一層各家門店門口客流對比
同一商場美食城日料店與公共餐飲區(qū)堂食情況對比,日料店上座率相對較低
大眾點評顯示,該商場共有13家日料相關品牌,主要經營Omakase、日式鐵板燒、居酒屋等。據觀察,僅一家主營業(yè)務為鐵板燒自助的店鋪和一家日式烤肉店的門店人氣比較好,其他門店都較為冷清。
另有一家日料店的店員透露,在核污水啟動排放之前,他們店就已經在準備更換食材了,此前店內僅有一款采用日本進口食材的特色產品也在第一時間做了下架處理,感覺客流量并沒有受到明顯影響。另一位店員則表示,他是近期才被被招聘進來的,對之前的情況并不了解。
2、聲明本店食材不含日本水產
多數(shù)門店時至今日仍在門口的可見位置張貼了“安心公告”聲明食材產地,也有少數(shù)門店已經將相關聲明撤下。
此外,我們注意到,一些日料店對日本酒的宣傳并不避諱,在探訪的店鋪中,有一家門口顯示屏上正循環(huán)播放著日本清酒的宣傳片,另一家則明確表示,店鋪已無日本食材,但主推的葡萄酒正是日本產品。
3、日料的處境比想象中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在線下采訪中多位消費者曾表示并不會排斥在日料店進食,“國家已經禁止了日本水產的進口,能在日料店里賣的應該都比較安全”“日料只是烹飪方式,更換食材之后影響不大”
此外,有兩家商場的相關工作人員也透露了相關信息。一家表示,核污水排放事件對其引進的日料品牌影響并不大。另一家則表示,對其引進的日料品牌經營有一定影響,不過兩家商場的相關門店都未出現(xiàn)停業(yè)的情況。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核污水排放時間對日料店影響確實正在減弱,且日料行業(yè)當下的“回春”并非難以預料。
資料顯示,上個世紀90年代,日料開始進入國人視野。目前,日本料理是中國餐飲業(yè)影響力最大的海外菜系,在中國內地有79324家日本料理店,數(shù)量排名第六,在它之前的都是本土菜系。對于許多人而言,30余年經營培養(yǎng)出的消費習慣,并不容易打破。
同時,日本水產對日料店來說并未難以替代,國內店鋪的經營者也多為國人,加之多數(shù)店鋪第一時間更換食材、下架商品的速度十分迅速。因此在輿論磁場減弱后,消費者在多重因素催化下形成的感性判斷也會回歸客觀、理性,并逐漸重拾消費欲望。
對于“順應四時,以鮮為主”的日料店來說,食材確實是核心,不過也存在大量從頭到尾沒有使用過任何一款日本進口食材的國內平價日料店。誠然日料只是一種料理方式,并不需要從食材到人工都來自日本,但在享受行業(yè)紅利時平價日料店們也并未主動劃清界限。
在此次風波之后,有不少日料店因此宣布關店/轉型。不過,也有部分日料店選擇避開風頭,暫時停止營業(yè),重新裝修調整;甚至依然有部分日料店決定在此時入場。結合走訪和對大眾點評店鋪的檢索,8月以來,杭州至少有9家新開/裝修重整的日料相關門店。
據了解,采取冷處理方式的門店并不在少數(shù)。以大眾點評上某家人均1238的定位Omakase的日料門店為例,從商家動態(tài)里可以看到,過去該門店長期更新的動態(tài)中曾頻繁露出產自日本的海膽、金槍魚等食材信息。
而在8月24日核污水排放當天,該店鋪并未有任何動態(tài)發(fā)布,也未在線上發(fā)布更換食材產地/下架相關產品的聲明,同時該店相關動態(tài)停更近一個月,直到9月底才繼續(xù)發(fā)布食材上新信息,且不再出現(xiàn)任何日本相關信息。
評論顯示,核污水風波后,該門店客單價有所下降。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日料門店借機轉型,像其他行業(yè)跨界,更有部分日料店借著核污水事件引發(fā)的熱度,推出新中式壽司,諸如雞爪壽司、燒鵝壽司、手撕雞壽司等“中餐日作”的產物,不過從市場反饋來看,要想成為長期買賣,在價格和定位上依舊值得深入推敲......
圖源:小紅書網友
綜合來看,雖然此時“唱衰”日料行業(yè)還為時尚早,但“創(chuàng)傷”后的日料店何時能夠恢復元氣仍未可知。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