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兒童零食,很難吃出奶酪的未來
來源/虎嗅商業消費組
作者/齊敏倩
10月28日,妙可藍多發布了三季報。數據表現上,和此前發布的半年報一樣,前三季度妙可藍多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均處在下滑態勢中。
妙可藍多,曾是乳制品甚至整個消費行業中的明星企業,憑借爆款兒童零食奶酪棒,在一眾同行中脫穎而出。根據歐睿咨詢的統計,2022年妙可藍多在奶酪零售市場上以32.7%的品牌占有率,位列第一。
前些年,在奶酪棒產品帶動下,妙可藍多業績得以快速增長。不過,這兩年奶酪棒已有降溫之勢,妙可藍多和它的同行們,都需要在兒童零食外,培育第二條增長曲線。
01
奶酪不好賣了
從業績表現看,今年妙可藍多仍承擔著不小壓力。
前三季度,妙可藍多實現營收30.75億元,同比下降近20%;歸母凈利潤3388萬元,同比下降約76.4%。單看第三季度,妙可藍多營收10.1億元,歸母凈利潤約為531.2萬元,分別同比下滑約18個百分點和54個百分點。
妙可藍多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奶酪產品營業收入和毛利率下降以及遠期購匯收益較上年同期減少。
其實,早在去年妙可藍多就出現了增長乏力的跡象,公司營收增速從2021年的57%,下降到了8%;歸母凈利潤更是近年來首次同比下滑。
具體到奶酪業務上,今年上半年,妙可藍多奶酪業務的收入約為16.4億元,同比下滑19.5個百分點。而在今年之前,作為妙可藍多的“當家產品”,奶酪業務一直處在增長之中:2019年到2022年,增速分別為61%、125%和16%。
不只是妙可藍多的奶酪銷量有所下滑,從整個行業看,這兩年我國奶酪零售市場的增速也在下滑。以前兩年大火的兒童奶酪棒產品為例,有業內人士曾向虎嗅表示,巔峰時市場上的奶酪棒品牌可能超過60個,可這兩年大約有一半的品牌已被淘汰出局。“主要原因還是市場需求疲軟,愿意花20多塊錢給小孩買一小袋奶酪棒的家長變少了。”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歐睿咨詢數據顯示,較之前十年,2021年開始,我國奶酪行業市場規模增速,已出現明顯下滑。中金零研的數據也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奶酪行業終端商超銷售額同比下降了24%(存在商超人流量下滑及銷售渠道變化影響),妙可藍多商超銷售額同比-21%。
02
都要找新增長點
過去十來年,我國奶酪市場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奶酪棒產品在消費市場的普及。
奶酪,大體可以分為原制奶酪和再制奶酪兩種,原制奶酪由生鮮乳經過發酵、凝乳、切割、成熟等工藝制作而成。而再制干酪,是以原制奶酪為原料,加上其他原料、添加劑制作而成的,兒童奶酪棒就屬于這種。
跟日、韓,以及歐美多個國家相比,我國奶酪零售市場上再制奶酪的占比極高。此前,也曾有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零售市場上賣出去的8.2萬噸奶酪,一半以上都是奶酪棒。
對我國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奶酪屬于舶來品,大部分人沒有日常食用奶酪的習慣。兒童奶酪棒就像是最早進入我國市場的速溶咖啡,無論在價格上還是產品口味上,都有比較高的接受度。基于此,這類產品在行業發展中,往往能起到市場教育的作用。
不過,從這兩年的市場表現看,奶酪棒產品似乎已經發展到了瓶頸期。浦銀國際在研報中指出,奶酪棒過去十年給奶酪行業帶來的增長紅利很可能已經接近尾聲。
接下來,無論從企業發展,還是行業發展的角度看,奶酪市場的參與者都急需找到奶酪棒之外的新引擎。
面向B端的餐飲市場,和面向C端的家庭餐食,是兩條可行路線。餐飲市場消費量大,不過需要拼價格,毛利相對較低,目前國外品牌因為有成本優勢,所以在餐飲端的優勢比國內品牌明顯。家庭餐食對零售渠道和品牌力要求更高,所以被視為國內品牌爭奪的重點。
不過,無論是餐飲渠道還是家庭餐食,對奶酪市場的參與者來說,最核心的一條還是加大消費者教育,讓更多國內消費者養成對奶酪的消費習慣。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