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為核污水“買單”的日料企業:有人已回血90%
出品/職業餐飲網
作者/旖旎
丘吉爾說:“不要浪費每一次危機,每一次危機都是一次轉機。”
截止到今天,距離日本核污水開始排放入海,已經過去67天……
在這60多天里,近8萬家日料店仍處于水深火熱的“劫難”中:
營業額直降70%接近冰點,斷崖式直落讓交房租都成了問題;
有17年老牌日料店,一天流水僅500塊;
當年叱咤魔都的高端日料店,一天僅接待3桌客人;
打折、團購,還是沒人來,等一天絕望一天;
……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成功學的故事,缺的是絕處逢生的逆襲。
在這至暗旋渦之中,我們發現,有餐飲企業抗住逆境下的“重錘”,不僅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刻,還讓業績如今回血到90%。
而這無疑是給還在水深火熱中的餐飲同行一絲鼓舞和信心,風浪越大魚越貴,活下去才有可能。也許它的升維涅槃之路能給我們一些思路上的啟迪。
直擊日料行業“眾生相”:
67天后,近8萬家日料店仍處在水深火熱中,90%出路無門!
距離日本8月24日正式啟動福島核污水排海,已經不知不覺兩月有余。
作為新聞事件很多人已經慢慢淡卻,可是對于日料行業的從業者來說每一天都是煉獄般的生活。
天崩了,一夜之間大變天!
“投資200萬開了家日料店,挺過了疫情,卻萬萬沒想到,核污水排海后,一夜之間,沒了客人”,有日料店老板向職餐記者表示。
對于很多日料店老板來說,很多人剛剛挺過疫情,寄托于今年好好大干一場,但沒想到突如其來的事件,讓他們無力撐下去。
想了很多辦法,但依舊無法扭轉乾坤……
轉型、打折、優惠,撕掉“日本”字樣,貼上“我愛中國”,但客人還是沒有回來,門店一家接著一家關閉。
而財務報表上冰冷的數字還不能摧毀人意志,精神上的打擊足以讓很多人接近崩潰,無數日料直播間被洶涌的人潮涌進來,他們根本不關系你賣什么,也不關心你是誰,他們只因為你是做日料的就單純的想以謾罵為發泄。
營業額的驟降,精神上的打擊,加上看不到明朗的前方,使得在事件發生67天后,近8萬家日料店仍處在水深火熱中,90%日料店出路無門。
很多餐飲人心中都在不斷思考一個問題,“未來,我們究竟該怎么辦?”。
“100天戰役”:
它15天菜單換血,用5大升維,讓業績快速回血90%!
“順境是所有人的狂歡,逆境是優秀者的天堂。”
如果說小店還可以轉型,而對于規模比較大的連鎖品牌,數百成千名員工和背后承載的家庭,這種壓力感分分鐘就讓人感到窒息。
職餐的大本營在北京,兩個月里我們見證了眾多日料店的生死,也分外關注大型日料連鎖品牌否能熬過這一次行業“大地震”。
我們發現在北京有這樣一家企業,如果沒有發生這件事情,它正處于品牌高速發展之年,無論是80+直營門店的體量,還是營收上都已經做到了北京平價日料榜上的第一名。
但事件爆發以后,他全部門店都經歷了客流腰斬、營業額直降70%……
最近職餐觀察到,其不僅在北京地區各大商場的門店開始恢復排隊,飯點大排長龍,據其內部透露數據顯示,營收也回血到90%!
這家企業叫做村上一屋·亞洲菜融合小館,近日我們就對村上一屋的創始人何世元進行了專訪,一起復盤一下它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扭虧為盈,化危機為轉機。
1、要么干,要么死!
從國民日料到“亞洲菜融合小館”
“意外降臨,擺在我們面前的就兩條路,要么干,要么死,而我們是合伙人模式,我的團隊無一人撤退,我更沒有理由躺平”,何世元表示。
80+門店何去何從,千名員工的生活何以為繼,抱著要么闖、要么死的赤子之心,村上一屋同很多日料同行一樣,拼命嘗試,努力活下去。
那不做日料,做什么?
這是何世元第一個要思考的問題,他覺得,要把路走寬,要做升維,從定位上鎖定了“異國菜”。
在原有的日本菜的基礎上,增加泰國、朝鮮、東南亞形成四大風味,并以小館做后綴傳達親民,接地氣屬性。
這樣定位的好處有三:
(1)讓顧客吃得更豐富,無需教育市場
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對出國的熱情度,讓人們更愿意尋鮮,對異國料理不再陌生,不用去做市場教育工作,增加多國的特色菜,也也讓顧客選擇更多;
(2)留其精華,更物美價廉,進入“質價比”時代
升級是在原有的優勢基礎上再去迭代,原有的菜品沉淀和積累不會放棄自己的基因,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供應鏈上依然具備集采優勢,價格也能夠降下來,讓顧客拿到更多的實惠;
(3)抗風險能力更強,更易對抗周期性(不會局限在某一菜系中)
正是因為這樣的改變,讓村上一屋上個周末客流就已經全面恢復,整體營業額也恢復到原來的90%。
目前村上一屋·亞洲菜融合小館,80平米小店翻臺在10臺以上,40個餐位,日流水近3萬 ,升級后的模型可以說非常成功。
(村上一屋北京區域部分門店10月21日對比核污水前周六同比堂食營收和客流數據)
2、 不換菜單,就換老板!
15天菜單“大換血”,用四大“鍋”物料理,搭配一桌好飯
“菜單,是顧客和餐廳之間搭起媒介的橋梁”。
村上一屋僅僅用了15天就完成了菜單大換血,新菜單升級的底層邏輯,何世元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讓顧客花更少的錢,吃得更好”。
所以新的菜品結構,以“鍋”為主,再搭配一桌好飯。
根據顧客市場口味調研鎖定四大鍋,分別是之前賣的較好的招牌壽喜鍋、新增的朝鮮辣牛肉鍋、冬陰功海鮮鍋以及東南亞奶油咖喱牛肉鍋,這樣就融合了亞洲東南亞、朝鮮、泰國、日式等四大風味。
從日料店,到以鍋物料理為主打。
鍋物料理的好處:
一是變成火鍋屬性,讓點單率集中,從而提高效率;
二是四個鍋味型,為提升復購率充分考慮,顧客吃不膩;
三是中國人對溫度敏感,更喜歡吃一口熱而有鍋氣的菜品,顯然鍋物料理符合。
目前新菜單含有50多個SKU,其中除了招牌“四大鍋”,還保留了之前菜單上顧客特別喜愛的招牌菜,另增加了一部分異國料理“11道特色菜”,讓與鍋物料理形成君臣佐使、相輔相成的新產品結構,搭配成更豐富的一桌好飯。
3、定價定生死!
從人均100降到60元提升復購
“三流的企業拼多多,二流的企業做促銷、一流的企業會定價、一個企業家頂流的能力就是定價體感”。
特別是在消費者錢包收緊的時候,性價比尤為重要。
而在極度內卷生死存亡階段,品牌應該降低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從效率、供應鏈上要效益。
據了解,升級之前村上一屋壽喜鍋+刺身基本占據總營收的50%,而用鍋物料理作為主打后,四大鍋+特色菜已經基本占據總營收的60%,人均拉低到60元。
這一動作還提升了復購率,便于品牌做三、四線下沉市場生意。
客單降下來之后,顧客可以周一吃壽喜鍋,周三吃辣牛肉鍋,周五吃咖喱鍋,顧客從以前的一周一次,現在變成一周三次,復購率也有明顯提升。
不僅如此,村上一屋的新店內,還提供和牛5折半價吃,辣白菜小菜、烏冬面免費續等福利,讓價值感進一步加強給到顧客。
4、擴寬消費場景,就是給品牌升維!
拓寬聚餐、一人食等場景,線上營收恢復70%
過去,來村上一屋的就餐客群,大多數是喜愛“日料”的顧客居多,兩人食為主要就餐場景。
如今升級為亞洲菜融合小館以后,在就餐場景上也做了很好的擴充。
比如朋友小聚、家庭小聚、一人食等場景,以前可能兼顧大家的口味,“日料”口味還是偏小眾,無法兼顧聚餐的所有人,但如今涵蓋泰式、日式、朝鮮、東南亞多種口味之下,還有四國小吃特色菜,對于家庭客、朋友聚會都非常契合,就餐場景得到了補充。
比如在外賣套餐搭配上,既有適合白領的一人食“加薪水”鰻魚飯、牛肉飯套餐,送免費的茶飲、小菜、蔬菜沙拉、土豆泥等,讓這一餐吃得飽吃得好;
還有針對小聚午餐場景的“四大鍋+特色菜”外賣,對于秋冬季來說,火鍋等都是暢銷菜品,村上一屋就對鍋進行了改良,取消了之前的自熱蠟燭禮盒,給顧客一碗實惠。
一人食白領外賣場景,加上聚餐外賣場景,讓村上一屋截止到現在外賣已經恢復到之前的70%,目前數據還在進一步增長。
5、在“惡評”背后尋新機會!
直播間從“惡評”如潮到2天賣出151萬
“流量在哪里,品牌聲量就在哪里。”
村上一屋也是較早一批開通直播間的餐飲品牌,在日本核污水排海之前,他們的直播銷售數據非常亮眼,一直處于北京地區日料排行榜首位。
而事件發生之后的一段時間,很多合作達人反饋直播間惡評如潮,基本每天都是全天刷屏式謾罵。
在線下門店升級的同時,何世元覺得,線上也要聯動做出升級。
他徹底改變了以前的直播間風格,不僅在直播場景上做了全新打造,slogan轉換為“吃亞洲名菜,來村上一屋”,還在直播頁面核心突出特色招牌產品四大鍋,不逃避面對惡評,努力做好自己。
“因為我們全國80家直營店,規模和鋪店率都很大,所以品牌影響力的帶動下,直播顧客下單就能直接到店去消費,顧客看到我們實實在在的線下、線上升級,就不會再繼續惡評,因為他們能感受到我們的菜品、服務、還有整個企業的改變”,何世元表示。
在努力和堅持之下,目前村上一屋的直播間已經創造了2天賣出151萬的好成績。
職業餐飲網總結:
“長期主義不是三五年,而是有生之年。”
中國近8萬家日料企業,近乎百分百全是國民本土企業,數百萬從業者,唇齒相依,應抱團取暖共同盡早走出陰霾,今天村上一屋的案例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一絲曙光。
每一次“重擊”,都是對團隊組織力的考驗,對帶頭人方向的測試,對企業生命力是否頑強的驗證。
需要企業晴時修補屋頂,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只有扎實的組織力,跨越一個又一個的逆境拔地而起,品牌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誕生!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