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花西子后,年輕人涌入拼多多買美妝
來源/財經故事薈
撰文/萬天南
頓悟的年輕人,開始理性消費,不再獻祭智商,為高昂的溢價和熱鬧的噱頭買單。
被視為美妝刺客的花西子,在雙11預售里倉皇跌出了彩妝Top20榜單。
一路高歌猛漲的雅詩蘭黛,也掉頭向下——截止9月30日的最新財季里,其營收、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0%、92.65%。
價格刺客和高端品牌退場讓出的紅利,平價平替的美妝商家們,已經嘗到了。
總部位于廣州產業帶的美妝品牌柳絲木,早已習慣了高增長,2020年開店之初每月銷售額不過三四十萬,及至2023年,其單月銷售額已經暴漲了100倍。
“以前我們的用戶,主要是三四線、學生黨和小鎮青年,現在一二線的用戶也慢慢多了”,柳絲木拼多多運營負責人陳思強告訴《財經故事薈》。
高速增長之下,柳絲木團隊放開了手腳,招人、擴產線、創辦子品牌……
當完美日記等相對高價的網紅美妝,都遲遲走不出虧損泥淖時,柳絲木們依靠區區二三十元,甚至十幾元的低廉定價,真能保障品質,并且維持可持續的盈利嗎?
平價美妝爆火的背后,隱藏著另一套完全不同于網紅和高端品牌的新打法。
01
拒絕美妝刺客,年輕人轉戰拼多多
平價美妝的低廉價格,讓不少買過貴婦底妝的打工人直接破防。
在北京某985高校就讀大二的萌萌子,就是平價美妝的擁躉,“買了買了, 一支眼線筆6.9元,還不夠我喝杯雪王,更不夠我點杯瑞幸,我要看看這玩意兒到底是何方妖孽,姐妹們等我!”
當年輕人不再愿意肉疼,雅詩蘭黛的業績血流成河。營收和利潤雙降的寒意里,中國市場首當其沖,“中國大陸高端美容產品整體復蘇速度慢于預期帶來了阻力”,最終拖累雅詩蘭黛本季度亞太地區營收同比降低6%。今年以來,其股價已大跌近六成。
靠頭部主播撐場子的網紅品牌,日子同樣不好過——因為負擔不起高昂的傭金和投流,而減少頭部主播帶貨、削減廣告投放后,完美日記的營收已經連續六個季度陰跌。
不獨前述品牌,《中國高端美妝市場數字化趨勢洞察報告》透露,2022年,在單價持平的情況下,高端化妝品成交量較上年有所下降。
但這樣的寒意,產業帶美妝品牌柳絲木、NOVO,卻得以完全幸免。
NOVO銷量的大爆發,始于2019年之后。
在這之前,NOVO先后試水了多個電商平臺,但業績平平——這也不難理解。
彼時,傳統電商平臺聚焦于扶持頭部大牌和網紅品牌,在各種大促榜單上,歐萊雅、雅詩蘭黛、蘭蔻等國外大牌,總是穩居前列。上述平臺對于發源于產業帶的中小美妝品牌,則興趣了然,導致后者很難有出頭之機。
此時,拼多多的入場,給了NOVO爆發的機會。
主打性價比的拼多多,早期很難得到頭部美妝大牌的青睞,從產業帶中小商家以及美妝國貨撕開扣子,成為其必選項。
而廣州,則是拼多多的第一站。
位于廣州的白云區化妝品產業帶,云集了全國三分之一化妝品企業——持證化妝品生產企業1300多家、商貿企業4000多家、工商個體戶6000多家,擁有完備的產業鏈,貢獻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美妝產能。
2020年,拼多多在此召開“廣州化妝品新品牌計劃大會”。
彼時,拼多多副總裁放出豪言,“未來兩年,拼多多將扎根中國化妝品產業帶,培育50個億級化妝品新品牌,其中10個10億級化妝品新一線品牌。”
而2020年,也成為了NOVO業績大爆發的起點,“一方面是拼多多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多了,我們抓住了機會,從兩家店鋪,擴容到十家;另一方面,疫情導致線下門店不開門,用戶都到線上來了”。
如今,NOVO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其他電商平臺,主攻拼多多,“十幾二十元的價格,與平臺低價心智很契合”,其主流用戶是遍布全國的學生群體,月均銷量從3萬單增加到了大促期間的50萬單。
柳絲木品牌的大爆發也在前后腳。相對之下,柳絲木的產品相對高端高價,但均價也不過三四十元左右。
2020年初入職柳絲木的電商負責人陳思強,親見了柳絲木在拼多多的崛起。
他剛入職時,對接拼多多的運營團隊只有四個人,如今增加到50多號人,銷售額也從當時的每月三四十萬元,暴漲了100倍。
而且,柳絲木拼多多渠道的增速,也遠高于全網大盤,“全網今年同比增長六成,拼多多平臺則翻了一倍有余”。
理性消費的風潮,與產業帶美妝的崛起,共同聚攏于拼多多。正如一位美妝用戶獲得高贊的微博評論所言,“質疑拼多多,偶爾拼多多,次次拼多多”。
受花西子事件影響,國貨美妝在拼多多銷量猛增。其中,郁美凈兒童霜單日銷量增長達到230%,7.9元套餐上線不久后即售出2萬單,花洛莉亞的眉筆單日銷量最高增長2萬單;謝馥春、孔鳳春等老字號也實現翻倍增長。
而在雙11大促開始后,國貨美妝成為入駐拼多多百億補貼數量最多的類目,多個國貨美妝品牌銷量增長顯著,部分熱銷單品銷量增長超過20倍。
拼多多,成為了平價美妝、國貨美妝的新主場。
02
比價格網紅品牌贏了,拼盈利產業帶商家笑了
用低質換低價,很難玩轉,守住品質底線,才有出頭之機,這是NOVO和柳絲木的共識——兩個品牌的用戶評論區里,好評刷屏。
以用戶評價超過10萬條的一款NOVO四色眼影盤為例,粉質細膩服帖,顏色搭配好看等正面評價,占比達到99.92%(平臺數據)。
嚴守品質安全的底線后,如此平價的NOVO和柳絲木,還能保持持續盈利嗎?
答案是肯定的——與網紅美妝賠本賺吆喝不同,在平價的限制下,產業帶美妝品牌雖然難以企及一線品牌的利潤率,但盈利卻是可持續的。
共性原因在于,無論是NOVO還是柳絲木,作為產業帶商家,都有著完備的供應鏈體系。
柳絲木的背后,盤踞著兩家公司,分別是從事化妝品原料貿易的廣州華圖,以及從事化妝品OEM、ODM加工的廣州華獅,名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兩家兄弟公司的客戶,包括多家頭部化妝品品牌。
從原料到生產,“我們老板很懂行,懂原料成分,也懂生產”,談起公司創始人,陳思強頗為自豪。
NOVO也是如此,其背后對接著兩家自有工廠、12條生產線,以及200號的生產工人。
自建供應鏈,以及多年的大牌代工經驗,其一,讓其可以輕松拿捏品控,對齊大牌的水準和要求,去做自主品牌。
“我們的新品研發生產出來后,都會和對標品牌進行對比測試功效。然后尋找用戶進行內測,小規模投放市場試探反饋,認可度高了才會大規模上線”,陳思強介紹。
另一方面,在成本控制和產能供給上,也能做到極致。
以NOVO為例,爆單之后,除了擴充自有產線,還能借由產業帶優勢,把一些環節如包裝、發貨等,分包給同行,快速補足供給能力。
實現品質、平價、盈利的兼得,還源于其極致壓縮了龐雜的中間環節,大幅削減了營銷投入。
在傳統模式下,營銷、渠道、包裝等費用,占據了美妝產品成本結構的大頭。
以歐萊雅為例,在其成本結構中,營銷銷售成本占比超過三成。
這并非個例。歐睿數據顯示,美妝行業投放在互聯網營銷中穩居首位,2022年為互聯網廣告貢獻的收入占TOP10的比重為32.9%。
另有統計顯示,2022年中國8家上市化妝品品牌,花費的銷售費用合計為133.70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為42.69%,遠高于研發費用(8.60億元)的占比(2.75%)。
而無論是NOVO和柳絲木,在拼多多平臺的高增長,都不依賴于高昂的營銷投入,這保證了其成本可以因此大幅縮減三四成。
當下正當風口的直播帶貨,同樣投入不菲。
一位美妝行業創業者曾告訴《財經故事薈》,“美妝行業傭金率基本在20-50%之間,越是新品牌,傭金越高”。
而這些高昂的成本,在拼多多上,NOVO和柳絲木都無需承擔。
另外一重費用的削減,則是減少了層層疊疊的分銷商,借助平臺,從工廠直達用戶,也讓其終端定價可以壓到更低。
傳統模式下,美妝產品的成本結構中,生產、研發等環節,占比其實是小頭。無論是頭部品牌,還是網紅品牌,其研發費用占比,通常都在5%以下,生產和包裝的合計成本,通常也僅為兩三成左右。
因此,柳絲木和NOVO通過營銷和渠道費用的縮減,大幅降低終端價格后,依然能保留合理的研發和生產費用,維持可靠品質。
“平價+品質”之下,無論是NOVO和柳絲木,都保持了高復購和高粘性,兩個品牌的單店分別攢粉300萬+和100萬+。
其中,柳絲木美妝產品的整體用戶復購率,更是高達15%,可以對比的是,知名美妝品牌毛戈平普通會員的平均復購率,也不過僅有5.87%。
綜上,無論是NOVO,還是柳絲木,都依賴平價和相對安全的品質,帶來了高復購和粘性用戶,而極致的成本控制,又維持了持續的盈利能力,實現持續良性增長。
03
卷低價的平臺,爭搶產業帶美妝
今年雙11,各大電商平臺,集體卷起最低價。
產業帶美妝商家,也成了平臺爭相邀請的座上賓。
而如何把握平臺,拿捏平臺紅利,則是產業帶商家的必修課。
如今,NOVO在兜兜轉轉嘗試了多個電商平臺后,把主場放在了拼多多,“其他平臺基本不玩了,聊勝于無。”
NOVO對其他平臺的心灰意冷,原因在于,后者馬太效應過強,更愿意把流量和資源,傾斜到頭部大牌,導致品牌不夠響亮,同時投流營銷費用有限的產業帶商家,難有出頭之機。
柳絲木品牌雖然多平臺布局,但在整個線上大盤中,拼多多的貢獻占比達到三成多,也是單一最大平臺。
而產業帶的中小商家們,想在拼多多出頭,也有清晰路徑,并非全靠不可琢磨的運氣。
參與秒殺和百億補貼,都是屢試不爽的捷徑。
2020年,NOVO的起勢就靠秒殺活動,后者在拼多多位居首頁位置,流量極為可觀,高性價比商品很容易在這里脫穎而出。
如今,NOVO日常也會參加秒殺活動,大概是日常售價的八折左右,“銷量同比可以增三成左右”。
品牌屬性更強的柳絲木,則同時參加秒殺和百億補貼活動——今年11.11大促前三天,拼多多百億補貼的用戶就超過了6.2億。
“平臺補貼下,秒殺價大概是日常價的8.5折,參加一次秒殺,銷量能提升三倍”,陳思強告訴《財經故事薈》。
為了加速發展,NOVO和柳絲木也會投流拉新,但橫向對比來看,“拼多多的ROI(投入產出比)是最好的,算下來流量最便宜”。
目前,柳絲木營銷費用投入最高的平臺是抖音,但銷量最高的依然是拼多多,“拼多多的投入產出成效,大概是抖音的兩倍左右”。
更高效的轉化效率,對于習慣了精打細算的中小商家更友好,也讓其低價戰略更具可持續性。
目前,柳絲木的抖音專供和線下專供的產品客單價,都要高于拼多多,“雖然克均價格一樣,但規格更大”。
當下,電商平臺集體卷起了低價,百億補貼也成為行業標配。
不過,橫向對比來看,拼多多常態化的平價心智,依然是最強的。
這從NOVO的全年銷量分布中可見一斑,與其他平臺的美妝大牌,618、雙11可能貢獻了全年兩三成甚至三四成銷量不同,NOVO雙11期間的銷量,也就比平時多了10-20%左右,“全年分布很均衡,不會忽高忽低”。
當增長無需過度依賴于大促節點,供應鏈保持了平穩,整體成本控制也更有優勢。
無論是平臺集體卷起低價,還是美妝用戶消費越發理性,都給了柳絲木、NOVO更為強勁的信心。
雖然堅守平價,但NOVO在產品創新上,并不懈怠。
為了吃盡紅利,NOVO店鋪的SKU常年維持在千款左右,每月上線的新品SKU多達幾十個,不斷用平價新品去刺激消費。
而柳絲木的步子邁得更大,品牌意識也越來越強。
比如,為了保證品牌的獨特調性和產品的高辨識度,在外包裝上,柳絲木自主開發了專利私模,“就像那些大牌化妝品一樣,看到瓶子和外觀,就能識別品牌。”
與此同時,柳絲木已經開始嘗試多品牌布局。
在規劃中,未來柳絲木聚焦于護膚,而去年上線的新品牌安若花集則專注彩妝,后者上線面市才一年多,如今拼多多單店的累計銷量已超過90萬件。
作為數千萬家中小商家的代表,柳絲木和NOVO,在維持平價普惠的同時,還能常態增長和盈利,或許故事不如網紅品牌那般精彩刺激,但其模式更良性,也更具有可復制性。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