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和美團干上了
來源/電商頭條
作者/風清
01
拼多多本地生活開始招商
本地生活賽道,又迎來了一位重量級玩家。
近日,拼多多旗下買菜業(yè)務平臺“多多買菜”開始在貴州、海南等省份測試本地生活業(yè)務,招募本地生活供應商,招商項目包括到店餐飲券、酒店券,以及景點門票券、電影票等。
圖源:微博
為了吸引商家入駐,多多買菜采取0傭金的合作模式,商家只需繳納保證金。但在要求方面,除具備相應品類的經(jīng)營資質外,多多買菜還要求商家應具備簡單的拍攝、文案和平臺對接能力。
本地生活,是拼多多創(chuàng)始人黃崢未曾設想過的道路。2018年《財經(jīng)》專訪時向黃崢提問:“據(jù)說拼多多一直拒絕和美團交流,你們是在考慮做服務電商還是擔心對方會進入實物拼團的領域?”
黃崢回答:“拼多多目前沒想做服務電商,因為實物電商已經(jīng)足夠大。服務電商是流量思維,即流量灌進來,用不同的服務去消耗這個流量。如果我們還在用流量化的觀點去做后流量時代的事情,肯定會掛掉的。”
如今看來,拼多多已經(jīng)具備了做本地生活的條件,或者說到了不得不嘗試本地生活的時候。
實際上,從2019年,拼多多就開始在本地生活領域躍躍欲試了。那年春節(jié)前夕,拼多多在App端和小程序上線火車票業(yè)務,提供5元無門檻補貼;2020年初,拼多多又在“萬人團”活動頁面推出醫(yī)美項目,不過很快便下線了。
圖源:拼多多
今年,拼多多開始在本地生活賽道加速。3月,拼多多旗下社區(qū)團購小程序快團團開始測試本地生活產品功能,并開啟本地生活招商,5月開始陸續(xù)上線本地生活商品,并通過團長店鋪進行傳播。
今年7月,拼多多在APP內開放“本地生活”入口,面向用戶提供美食類目品牌商家的商品與服務。雖然有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瑞幸咖啡等知名品牌商品,但多為第三方商家提供電子券或代下單模式,與美團那種直接合作。
顯然,拼多多并不滿足于“代賣”,而是想建立自身的供應網(wǎng)絡,因此開始定點測試,招募供應商嚴陣以待。
02
拼多多的底氣是什么
做本地生活,就必然繞不開美團這一行業(yè)巨頭。那么作為后來者,拼多多的競爭力來自哪里呢?
首先是龐大的用戶基數(shù)。 根據(jù)QuestMobile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23年7月拼多多日均DAU約3.07億,月活用戶約6.56億。服務型電商對流量的依賴是比較高的,而6億多用戶提供的流量就是拼多多的殺手锏。
其次是長期以來建立的低價心智。從一開始的“砍一刀”,到后來的“百億補貼”,拼多多成功給用戶留下了“低價”的印象。懂生活的人往往更擅于精打細算,在本地生活領域低價是十分有競爭力的武器。
更何況,如果真打起價格戰(zhàn),拼多多是十分有底氣的。今年三季度財報顯示,拼多多經(jīng)營活動產生的凈現(xiàn)金為 325.379 億元,持有的現(xiàn)金、現(xiàn)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為 2028 億元。對于新業(yè)務,拼多多一向是舍得“燒錢”的。
此外,拼多多也有著豐富的地推經(jīng)驗。多多買菜于 2022 年初跨界入局快遞代收業(yè)務,這與平臺廣泛布局的倉配體系和線下自提點能夠產生高效協(xié)同。在多多買菜地推團隊的推動下,連很多菜鳥驛站都轉成了多多快遞代收點。有這種地推能力,和商家談合作便不算難事。
從行業(yè)的角度看,拼多多入局也沒有那么困難。本地生活屬于平臺型業(yè)務,既沒有太高的技術門檻,也不需要重資產投入,本質上是撮合交易,一方面搭建有效獲客的流量體系,另一方面廣泛簽約商家,平臺從中抽傭并賺取廣告費。
所以對于拼多多來說,本地生活是一個可以在短期內獲得高回報的業(yè)務,證據(jù)就是抖音已經(jīng)做到了這點。2022 年上半年抖音本地生活 GMV 約為220 億元,超過 2021 年全年;《抖音生活服務2023探店報告》顯示,2023年1-9月份,入駐抖音生活服務團購中心的達人數(shù)量同比增長289%。
雖然拼多多沒有抖音那么大的流量,但目前美團在三四線城市的滲透率還沒那么高,具備下沉市場豐富“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拼多多,未嘗不能在美團的地盤上撕開一個口子。
03
美團的三道護城河
當然,作為深耕本地生活近十年的老玩家,美團的壁壘也不是能輕易攻破的。擺在拼多多面前的,至少有美團三道“護城河”。
第一道,是“高頻帶動低頻”的打法。
入駐美團開展到店業(yè)務的商家,多半也開通了外賣服務。而外賣作為一種高頻消費行為,是能夠為平臺帶來大量精準流量的。外賣高頻率低單價的特點使得美團具備長期粘性,從而使其本地生活入口地位保持穩(wěn)固。
第二道,是優(yōu)質的 BD 團隊和長期積累的商戶壁壘。
美團從“千團大戰(zhàn)”起即有重視商家的傳統(tǒng),用“狂拜訪、狂上單”的戰(zhàn)術聚攏了大量商家,并將“聚焦供給,先有再好”地推戰(zhàn)略保持至今。多年的積累,使得目前美團本地生活的覆蓋范圍相當之廣,涵蓋吃喝玩樂、便民生活、交通旅行等各個方面,短時間內難以對標。
第三道,是“點評”體系。
到店業(yè)務作為服務業(yè),需要一種自我加強的基礎設施——點評體系,而這恰恰是美團的獨有優(yōu)勢。艾媒咨詢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有54.6%的餐飲用戶通過在線生活服務平臺獲取信息,而截至2021,美團點評數(shù)量已經(jīng)超過100億條。成規(guī)模的點評體系,意味著平臺擁有更高的可信度,因此進一步強化了用戶心智,增加了消費者對平臺的依賴性。
即使美團實力強勁,本地生活的入局者也會持續(xù)不斷,因為其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艾瑞咨詢數(shù)據(jù)顯示,本地生活線上滲透率在2021年僅有12.7%,未來3-4年的增速估計也只有20%。
可以預見,未來美團面臨著,將是一場比拼內力的持久戰(zhàn)。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