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新機遇,中國賣家出海正在進入下半場
出品/聯商網
撰文/文一
義烏市場被譽為全球飾品及配件的流行趨勢“風向標”,不僅產品種類豐富,并且研發設計創新能力走在全國乃至全球前列,行業集聚顯著。
據不完全統計,義烏目前有8000多家飾品生產企業和貿易企業。其中,各類飾品生產加工廠3000多家,產品主要包括胸針、項鏈、頭花、手鏈等,種類超過80萬種,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坐商、行商再到電商,一代一代的義烏外貿人正在通過創新,不斷尋求出海新機遇。
后疫情時代的市場環境變化,使得外貿行業不斷承壓,原材料、運營、物流等成本都在蠶食本就稀薄的利潤空間。不少外貿人思考的是,在海外賣貨怎么樣才不會那么難?他們需要的是降低生意門檻,讓供給更加靠近市場。
做跨境生意,中國的電商平臺顯然更有經驗,阿里國際站聚集了大量的中國產業帶商家。而透過義烏外貿人的自我求變,也能窺探出跨境出海新趨勢。
尋找新機遇
義烏是一座自帶流量的電商創新創業城市,而義烏“寶總”——陳金寶,也把自己的“繁花”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陳金寶是義烏市朵芙仿真花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時也是在義烏打拼十多年的老外貿人。2011年,大學畢業的陳金寶,從鄭州回到義烏,揣著借來的13000塊錢開始在淘寶上賣仿真花。談及為何踏入仿真花賽道,這位身邊人稱“寶總”的陳金寶坦言道,是“機緣巧合”,一開始在義烏擺夜市賣女裝,生意不是很好,選擇仿真花是因為創業成本低。不過,當時這個未經深思熟慮選擇的仿真花品類,陳金寶卻一直做了13年。
淘寶讓陳金寶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3年他又謀劃著從C端轉到B端,開始上1688做起了批發生意,他的生意也開始壯大起勢。2021年,陳金寶的生意完全轉向B端、在內貿批發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陳金寶,打算趟一趟外貿的路,看了一圈出海平臺,選了阿里國際站。
“古話說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成王,雖然過程有過徘徊,但最終我堅持了下來,成為了行業TOP企業。從戰略布局的角度來講,我不應該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于是又開辟了阿里國際站賽道。”陳金寶告訴《聯商網》。
2021年,陳金寶加入阿里巴巴國際站,成為出海大軍中的一員。彼時的團隊,全是做內貿電商出身,身為老板,他是團隊英語的天花板,但是口語也完全不行,從未和外國人打過交道。
此外,他最擔心的還有傳統外貿中的壓貨問題。做外貿最怕的就是賬期和壓貨。產品積壓在倉庫,無法及時銷售出去,導致資金占用和庫存成本增加,回款不及時會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和運營。比如,受到信息差等因素影響,國內批發端賣爆的款,放到海外往往也會完全賣不動。
雖然沒有任何經驗,但陳金寶認為用內貿電商經驗做外貿,能夠走得通。“阿里國際站作為數字外貿平臺,幫助中國賣家和海外買家連接起來。通過深度電商運營,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客戶流量,從而不斷留存和返單,這些模式和以往的經驗是相通的,相比傳統外貿的大單思維,其實我們用電商思維做外貿,更能適應當下訂單碎片化的時代。”他表示。
不可思議的是,陳金寶團隊是純線上接單模式,外界都說能接到單簡直就是奇跡。不過,陳金寶在阿里國際站的年銷售額已經突破2000萬元。
通過阿里國際站,陳金寶甚至把老外都請到了義烏的辦公室。而他也不用擔心壓貨問題,“阿里國際站是秒到賬,訂單接下來之后,錢馬上打到我這里來”。
除了陳金寶這種“老外貿人”,二代們也在尋求新的機遇。
義烏服飾配飾商家馮俊峰是“創二代”,父母那一輩并不懂得電商,而是在拉鋼絲這種重工產業領域默默耕耘。“這個行業對資金周轉要求非常強,經常一墊資就是幾百萬,利潤也不是太高”,在堅持了四五年之后,馮俊峰開始轉型做出口生意,并將其發展成自己的主要業務方向。
2016年,馮俊峰通過代理采購的外貿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堅持不拿國內客戶的業績提成,以誠信和服務贏得海內外客戶的信任和口碑,僅靠客戶轉介紹,一年銷售額高達1.5個億。但是由于老客戶的一次延遲打款,讓馮俊峰經歷了一次巨額的墊資——7000萬元。
彼時,正值跨境電商飛速發展時期,馮俊峰開始減少墊資的生意,轉型做現金交易,踏入跨境電商領域。偶然間,馮俊峰發現了一款在法國流行的環保可降解材料,他將其運用到主營的發飾、發夾上,隨后打開了歐美市場。
雖然能夠不斷提供產能,但受限于人才、區域等因素,營銷能力很弱,在銷售推廣、品牌運營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他嘗試過其他跨境電商平臺,瘋狂氪金買了關鍵詞后,一年到頭接了幾個客戶,卻沒賺到錢。
馮俊峰開始不斷學習,無論是通過線上還是線下,研究如何運營、接單、生產、建立供應鏈,也專注于飾品行業的研發、設計、潮流走向等等。
發展至今,阿里國際站依舊是馮俊峰經營重地,80%的客戶來自平臺,通過客戶沉淀、返單,馮俊峰從一個人發展到22個人的團隊。目前一年的銷售額達到4000萬元。
降低生意門檻
不少商家對于跨境電商模式是熟悉而又陌生的。陌生的地方在于,在供需兩端,他們有時候會顯得束手無策。
比如,語言不通,如何針對海外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產品、供應鏈的調整;物流倉儲、配送能力弱;售后爭端處理不暢,效率低等等問題都亟待解決。這些也讓跨境生意變得更加不確定。
而與阿里國際站合作后,外貿人的生意確定性增強了。
今年2月,阿里國際站在B2B外貿領域率先推出半托管模式,國內賣家在自主經營、自主定價的基礎上,可以把最復雜的跨境物流托管給阿里國際站,利用平臺能力快速地為海外買家提供更有確定性的履約服務。
陳金寶背靠著強大的供應鏈,也在第一時間加入了阿里國際站半托管,目前已經上線了兩三百款商品。“以前的定制客戶,基本上都要業務員反復溝通,現在半托管這塊,因為商品價格、物流價格都確定,海外客戶基本上都是自主下單,每單也有幾百美金。這個市場一旦客戶量大,那真的大有可為。”陳金寶說自己很看好半托管模式,自家的仿真花、仿真多肉小盆栽等,也是非常適合現貨直接下單的品類,所以必須搶先布局。
今年阿里國際站3月新貿節期間,朵芙在阿里國際站上又拿下了300多萬的銷售額,把一朵朵小小的仿真花、一塊塊人造草坪,賣到了歐美市場。
身為義烏市燦源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馮俊峰,也開始了他跨境生意上的新規劃。在半托管的加持下,他又準備將外貿中最復雜的物流、售后等托管給阿里國際站,利用平臺的能力快速的為海外買家提供更有確定性的履約服務。自己則繼續深耕研發設計,用半托管建立自己的自主品牌。
而小訂單也能成為大客戶。馮俊峰回憶稱,有一個客戶6年時間僅見了一面,卻談了七八千萬的生意。起初,這位德國客戶只是一個小規模的采購商,從馮俊峰的公司訂購的貨物價值僅為100美金。
“我接過最大的一筆訂單金額有1500萬人民幣,也是來自這個客戶。”馮俊峰稱。事實上,英語并非馮俊峰的強項,反而是整個公司最差的存在。但是這一點不影響馮俊峰做跨境生意。馮俊峰介紹,當初就是用阿里國際站后臺的國際版旺旺跟他的德國客戶交流。去年,AI生意助手上線后,更是能轉換成17國不同國家的語言,“在線上我們都能用各自的母語溝通。”
出海正當時
實際上,阿里國際站通過AI+半托管模式,把優秀的產業帶商家更快帶入到全球商品流通的浪潮中。平臺專注于物流履約等環節,而商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商品的品質提升、研發和經營之中。
數據顯示,當前阿里國際站一年的線上成交額近500億美元,而阿里國際站支持的B2B出口規模達到3500億美元,成為中小企業出海的主力賽道。阿里國際站的AI外貿工具推出僅僅半年不到,就有1.7萬中小企業訂購使用,AI優化過的商品在海外的搜索量大幅提升37%。
2024年4月以來,阿里國際站上義烏的新商家數量同比增長77.5%。根據阿里國際站聯合義烏跨境電商協會發布的“義烏出海產業帶地圖”,當地各個商家聚集的鄉鎮、街道幾乎可以說已經成了“國際站小鎮”“國際站小區”。
“像圍巾商家聚集的福田三區、飾品老板首選的興中小區,更不用說本身電商氛圍濃厚的北苑。”義烏跨境電商協會會長徐儼告訴《聯商網》,這些地方的商家都在大批地開始做阿里國際站,整體的跨境氛圍更加濃郁。
這背后的動因在于,近年來阿里國際站推出的AI外貿工具和半托管服務,大大降低了義烏老板們轉做外貿的難度。
而在5月16日舉辦的2024跨境浙商大會上,浙江省商務廳、義烏市政府也與阿里國際站啟動發布“活力浙商出海保效計劃”,為包括義烏商家在內的廣大浙商提供確定性的商機保障、成交提效、人才輸送等服務體系,支持他們進一步開拓數字外貿生意。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海外市場,中國出海產業帶的產品競爭力并不差,但缺乏的是如何讓商品更好更快地賣出去,獲得相應的市場價值。
而AI+半托管這種新的成長渠道,也能為商家出海提供另一種成功路徑參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