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美妝大敗退
來源/化妝品觀察
撰文/李杏
下行的時代,集體的失意。
高速增長了6年的中國高端美妝市場,這一次徹底扣動了敗退的扳機。
一面,歐萊雅、雅詩蘭黛、寶潔、拜爾斯道夫等巨頭在上半年皆失意中國,其中高端美妝從增長的引擎變成難啃的骨頭。
另一面,九大高端護膚、彩妝和香氛品牌在中國敗走,或線下關店,或整體退出。
增速在下降,撤退在增加,高端美妝市場的潰敗,呈現斷崖式的硬著陸。
在2016年,“高端領先”4個大字還被寫在雅詩蘭黛官網首頁1。此時,中國高端美妝市場開始狂飆,2018年增速已近29%²。
6年后,局勢變幻,中國高端美妝市場份額首次迎來2%的下滑3。
到了今天,巨頭們冷顫頻繁,寶潔直接點出在中國不再奢望重回兩位數增長。
下行時代的大山,終化為灰燼落下,掀起居民負債、消費降級、行業內卷的連鎖反應,接連壓在高端美妝品牌們的肩上。
這將引發新一輪的產業更迭。最直接擺在眼前的,便是中國高端美妝市場走到了新階段。
01
拐點2022
周期的拐點,失意的起點。在看待中國高端美妝市場時,我們不想局限于短期的市場震蕩,而是盡量拉長時間維度看待整體走向。
在美妝市場周期波動里顯露的一點是:中國高端美妝的失意,兩年前已埋下伏筆。
2022年,在創下21.3%的增速后,歐萊雅高檔化妝品部門踩下急剎車,增速僅2%。
這一年,TMI×BCG發布的《2022年中國高端美妝市場數字化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內地高端美妝市場規模從2021年的1280億元降落至1250億元,下滑2%。相比2021年的增速,2022年高端護膚增速減少1%,高端彩妝減少5%,高端香水持平。
這是中國高端美妝市場迎來的第一次危機,距離高端美妝的高光時刻不過3年。(2019年,前瞻研究產業院數據顯示,高端化妝品銷售市場份額首次超越了大眾化妝品,占據整體市場的的51%。)
到了2023年,危機加劇:
寶潔旗下SK-II大中華區銷量下滑34%;受中國大陸及旅游零售業務影響,拜爾斯道夫旗下La Prairie萊珀妮銷量下滑15.4%;資生堂旗下IPSA茵芙紗開始關閉中國線下門店……
在這一時期,高端美妝品牌還不能用“敗退”來形容,它們之中呈現著兩極分化:如赫蓮娜2023年銷售額突破77億元、日本高端院線品牌Takami取得增長……
面對這一事實,業內對于部分高端美妝品牌們的表現不佳歸因于品牌個體原因:如品牌老化、定位阿迪達斯化、渠道失策、組織決策周期長……
但到了2024年,歐萊雅們都感受到了更明顯的、更強烈的危機信號。
暴風雪真的來了。
02
巨頭“崩潰”、品牌敗走
“賣不動了”成為最直接的體感。
以歐萊雅為例,高檔化妝品部門成為歐萊雅四大業務板塊中增速最低的板塊,以2.3%的增速居末位。
財報中,歐萊雅直指,這受到中國大陸和旅游零售市場低迷影響。
歐萊雅外,雅詩蘭黛、寶潔、拜爾斯道夫等巨頭都集體“喊難”高端美妝。
雅詩蘭黛:受中國內地高端美妝產品的持續疲軟以及2024財年上半年亞洲旅游零售業務下降影響,集團2024財年在亞太區的銷售額下滑6%。
寶潔:大中華區有機銷售額下滑8%,除了SK-II,美妝事業部Q4的生意增長達到6%,全財年營收增長7%。
拜爾斯道夫:受中國市場疲軟影響,La Prairie銷售額下降 7.0%;
LVMH香水與化妝品部門:除日本以外的亞太市場銷售額下滑10%;
資生堂:中國核心營業利潤下降10.1%,門店銷售額下降10%~15%……
疲軟、艱難、嚴峻,頻繁出現在美妝巨頭們的財報中,高端成了它們共同的痛。
難題不止是巨頭高端美妝整體銷售的下滑,更是高端品牌們的實際敗走。
2024年1-8月,九大高端護膚、彩妝和香氛也在中國悄然撤退。相比去年,今年高端品牌受挫趨勢尤為明顯,且品類除護膚、彩妝外,還包括香水。
在這些品牌中,如LVMH集團的貝玲妃曾是LVMH旗下最賺錢的美妝品牌之一,“每兩秒就有一款眉筆被售出”;科蒂集團的肌膚哲理、LG集團的OHUI歐惠等都在中國市場都已經營十幾年,但最終還是因業績下滑停止經營。
2024年,無論落至巨頭還是具體品牌,高端美妝的敗退,已是共性事實。
03
奢侈品、醫美成了對手
為什么如此艱難?
最直接擺在眼前的,是搶奪蛋糕的變多了。
除LVMH、科蒂等發力美妝市場,近幾年,Hermes、Celine等也殺入美妝市場。
如2020年,愛馬仕推出了美妝產品線,其唇膏在2021財年大賣;2023年,科蒂集團表示將在2024年下半年為旗下奢侈品牌Bottega Veneta推出首款由集團自主研發的香水;2024年,Celine宣布推出品牌歷史上第一個化妝品系列Celine Beauté,并將于今年秋季推出首款緞面唇膏「Rouge Triomphe」……
從價格來看,這些品牌一般單品為2000元左右,價格最高的為Louis Vuitton ACTION香水袋,高達8000多。大多高奢品牌彩妝單品單價僅略高于大多高端品牌。
對于消費者而言,曾經買不起的或者舍不得買的奢侈品品牌,因美妝這一載體而“觸手可得”。
“購買奢侈品美妝,擁有奢侈品品牌”的心理進一步催化了高端美妝市場的競爭,導致相應品牌們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奢侈品“奪食”外,醫美對高端美妝也呈現了殺傷力。
根據《中國輕醫美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3年,2023年我國輕醫美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1461億元,增速為19.66%。
另外,根據新氧數據顏究院和新華財經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體驗過醫美抗衰項目的人群中,90%以上消費者年齡在21歲至40歲之間,其中21歲-30周歲的人群數量最高,達到53.1%。
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意識到外用涂抹型護膚品的局限性,將熱瑪吉、超聲刀、水光針、光子嫩膚人作為日常保養方式,“長期醫美+精簡護膚=省錢”已成為一種共有的時代情緒和意識。
換而言之,高端美妝品牌們,正逐漸被轉向醫美的消費者“拋棄”。
不止如此,更有價格優勢的國貨也把高端美妝拉下神座。
以資生堂大單品紅腰子精華液為例,官網價格為590元/30ML,而如珀萊雅紅寶石精華同等規格,價格在300元左右。
這種情況造成了國貨與外資品牌更為深度的競爭,尤其給代表高端入門的一些品牌造成了壓力。
由此,消費者被蠶食,競爭明顯加劇,成了高端美妝一個尤為明顯的變化切面。
04
一個大時代結束了
更令人唏噓的,是時代大山落在品牌肩上的灰燼。
經濟學家辜朝明在《被追趕的經濟體》中曾提出“資產負債表衰退”這一概念。
辜朝明認為,34年前,日本人普遍相信房價會永遠上漲、收入會永遠上漲,他們借錢投資、四處消費,但當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后,人們承擔著投資帶來的巨額虧損甚至負債,很多人由四處消費變為節衣縮食。
這時候會出現一種情況:即使在零利率的情況下,很多人都在儲蓄,很少借貸,追求“債務最小化”。
落至當下的中國,2024上半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居民支出增速超過收入增速,居民的資產負債表情況在惡化,如果再考慮到居民的資產(股票、房產)在貶值,實際上居民的資產負債表在衰退。
直接的結果,就是居民消費萎靡,即使手里有錢,也不敢消費。
時代石子落下,直接蕩起了消費降級的漣漪。
好比《過度消費的美國人》里所述,三十多年前,美國中產曾因收入縮水而度過一段“精打細算”時期,他們從買雷克薩斯、勞力士等高奢品,轉為追逐輕奢品牌。
不同的是,美國人消費降格為輕奢,中國人收入縮水了更喜歡逛拼多多。
對于高端美妝,不是不買,而是降低購買頻次;不是不消費,而是尋找替代品。
習慣增長模式的高端美妝,最終在這個時代奔向失速點。在麥肯錫、尼爾森等頂級咨詢機構對中國市場的分析中,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理性消費趨勢仍會延續。
這意味著,商業里所有參與者,包括高端美妝,將會迎來愈發殘酷的淘汰賽,并且這場賽事目前沒有任何平息的跡象。
誰都不想被擠下牌桌,但總誕生下一個“時代的眼淚”。
注:
1源自《全球9大高端化妝品集團排行,誰去年賣了774億》.化妝品觀察.2017.02.21
²源自Euromonitor歐睿國際數據
3源自TMI×BCG《2022中國高端美妝市場數字化趨勢報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