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雨姐”售賣的紅薯粉條涉嫌虛假標注
出品/電商報Pro
撰文/楊子
東北雨姐售賣的紅薯粉,檢測結果已出
鬧了半個多月,東北雨姐的紅薯粉終于出檢測結果了。
據經視直播報道,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稱,東北雨姐團隊直播售賣的粉條,檢測結果已出。由于涉嫌產品標簽虛假標注,現在正在查處中。
工作人員還表示:“紅薯里加入了木薯淀粉,肯定違法,已有違法行為,具體正在研判是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如果涉案金額較大,可能會構成犯罪,我們肯定會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這個消息一出,直接沖上熱搜第一,也算給了這場鬧劇一個結局。
圖源:微博
回顧整件事,讓人不禁感嘆,一袋小小的紅薯粉條,牽扯的事卻越鬧越大,直接導致東北雨姐人設崩塌。
9月23日,打假博主“大娃”發言怒懟東北雨姐直播賣的紅薯粉條里沒紅薯,表示自己曾三次將購買的紅薯粉條送檢,結果根本沒有檢出紅薯成分,只檢出市場價格普遍更低的木薯成分。
圖源:抖音
隨即,博主“賞金獵人灰燼”出來爆料,稱二人及團隊就紅薯粉事件上門找東北雨姐打假,結果不僅被關進房間限制人身自由,還慘遭對方群毆。
直到警察趕來進行協商,雙方才在派出所達成和解,并互相道歉。
此事曝光后,網友們炸開了鍋。相關事件也登上多個平臺的熱搜。
之后,東北雨姐和兩名博主灰燼、大娃針對30萬元和解費進行了多輪隔空喊話,再度為輿論素材添柴加火。
在大眾的審視下,身處事件中心的東北雨姐屢次沖上熱搜,又被挖出此前盤錦稻田蟹擺拍和近日酸菜包裝疑似貨不對板的事,在這場風波中越陷越深。
終于,9月26日,沉默多日的雨姐在直播間作出公開回應。
圖源:抖音
雨姐稱,打假博主假裝粉絲上門,結果卻是帶著目的偷拍錄像。雨姐報警后,對方同意刪除視頻,但在查看手機時,看到了對方詳細的行程計劃,再度引發爭執。為了爭搶手機,雨姐的手被劃傷,隨后雙方發生肢體沖突。
在警方介入后,雙方本已和解。但沒想到對方私自恢復并發布了偷錄的視頻,引發網絡輿論,還發來糾紛和解調解書,要求雨姐支付30萬。
東北雨姐承認,自己確實有爆粗口和打人,并為此向粉絲們道歉。
只見她一邊低頭認錯,一邊表示已經將粉條送檢,并強調道:“如果產品有問題,傾家蕩產都會賠。”
情緒激動之際,雨姐甚至淚灑直播間。
不過,目前這個道歉視頻已被刪除,僅保留了9月30日發布的一份致歉聲明。
聲明中,雨姐表示由于趕上國慶假期,官方檢測結果不能及時出來。凡是通過“東北雨姐”賬號售出的該款紅薯粉條,顧客均可憑借訂單鏈接,先行辦理全額退款。
圖源:東北雨姐聲明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有網友發現,“東北雨姐”的社交賬號在國慶假期期間都未更新動態,拍攝基地也空無一人,只留下一些破舊的道具,疑似已經跑路。
面對多方質疑,東北雨姐的出達人客服很快回應稱:“沒有跑路,家里總有人來打擾,雨姐搬出來住了,不更新視頻是因為她在加班加點處理售后。”
作為大網紅,雨姐賣出的紅薯粉條確實不少,售后起來估計夠嗆。
也不知道這次市監局的檢測結果和最終處理辦法出來后,售后方案是否會發生改變。
東北雨姐跌倒,東北雨哥出現
想當初,東北雨姐在帶貨紅薯粉時,曾經信誓旦旦地表示:“配料表嘎嘎干凈,干凈到什么,除了紅薯淀粉、飲用水、食用明礬之外,沒有任何東西了。”
東北雨姐帶貨紅薯粉 圖源:抖音
而如今市監局的檢測結果一出,無疑是狠狠地打了雨姐的臉,也讓很多曾經因為相信東北雨姐而果斷下單的消費者們五味雜陳。
幾個月前,東北雨姐還風光無限,并以半年漲粉676萬的成績,登上抖音2024年漲粉榜前列。但自該事件發生以來,她已經掉粉超過170萬,目前粉絲數降至2272萬。
而這只是行業現象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不少大主播接連翻車,網紅的更替也越來越頻繁。
新榜數據顯示,縱觀這幾年,直播帶貨行業的各個垂類賽道上,從未長期空缺過代表性的博主。
在流量造神能力越來越強的今天,前浪翻了還有后浪,縱使是再大的主播,似乎也并非不可替代。
例如,在外國人賽道上,今年就相繼出現了基本祐利、芊芊龍等半年漲粉超過500萬的后起之秀。
在吃播賽道的代表博主浪胃仙流量下滑后,巨愛吃的周黑鴨迅速上位,拿出半年漲粉638萬的好成績。
田園賽道上,李子柒雖然消失在了大眾視野里,但江尋千(九月)、山白等博主也能填補空缺,二者半年內分別漲粉478萬、370萬。
就連東北雨姐自己,也是在三農賽道的張同學熱度下降后,才迅速崛起。同時,她還被稱為“戰狼版李子柒”。
更有趣的是,目前抖音上已經出現了不少名為東北雨哥、東北雨弟、東北雨妹的賬號。
其中,東北雨哥和雨姐在長相和打扮上都很相似。突然火了一把的他,在被指蹭雨姐流量時回應道,自己就這長相,是“出廠設置”好的,發型也已經留了五年。
圖源:抖音
對于他的出現,網友們也是妙語連珠。還有網友發出銳評:“終于知道那句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含金量了。”
圖源:抖音
直播電商下半場,要讓品質站C位
互聯網時代,流量為王。然而,流量如同一把雙刃劍,在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暗藏著不可忽視的風險。
在因流量而聲名鵲起的同時,網紅主播們也會受到大眾的過度關注和嚴密審視,從而大大增加陷入輿論漩渦的風險。
近期,大主播們頻繁“翻車”,不僅嚴重損害了其個人形象,更波及整個行業,嚴重損傷了消費者對直播帶貨的信任。
直播帶貨行業紅利消退,競爭態勢也日益激烈,不再像當初那樣,“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
可以說,直播電商到了下半場,已經逐漸度過野蠻生長階段,開始步入“比拼內功”的時代。
隨著直播電商逐步邁向規范化,消費者的心態也在悄然轉變。直播間的觀眾們開始對“人”祛魅,將關注的重心轉移到“貨”和“場”上來。
這意味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不再僅憑主播的推薦就輕易下單,轉而對主播的專業能力、選品質量和整體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對新的挑戰,主播們要想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就要讓優質的商品和服務站到中心位。唯有堅持誠信經營,將保護消費者權益視為己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具體而言,這不僅要求主播嚴格把控選品質量,從源頭上確保每一款上架的產品都經得起市場的檢驗;還要求主播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與直播技巧,成為在消費者與優質商品之間充分傳遞信息的媒介。
只有這樣,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浪潮中實現長紅,行穩致遠。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