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小象超市將開線下店,或對標盒馬鮮生大店模式
出品/36氪未來消費
作者/任彩茹
36氪從多個獨立信源處獲悉,美團小象超市重新啟動線下業務,店型的探索方向起初對標盒馬旗下的社區店品牌“盒馬NB”,近期,類似“盒馬鮮生”的大店模式也成為一種可能。該業務在內部尚處于較高級別的保密狀態。
據36氪了解,目前小象超市線下業務已啟動工程、營運等相關崗位的招聘,其中“輸出全國連鎖門店營運SOP”的中臺相關負責人,招聘畫像是“餐飲、便利店、驛站等全國性連鎖業態的總部人員”。
36氪就以上信息向美團求證,對方表示不予回應。
這是美團時隔近8年后再次走向線下。
美團對線下零售的探索,最早與“新零售”大勢同行。2016年,阿里推出“盒馬鮮生”,美團為搞清楚其商業模式、拆解成本結構,前后派出十余個團隊到上�?疾�,歸來后便大力投入資源做生鮮,在2017年7月落地首家線下店“掌魚生鮮”。
大約一年后,新零售熱潮愈加澎湃,“掌魚生鮮”也升級為“小象生鮮”,在北京、無錫、常州共開出7家門店。同期競賽的玩家,還有京東七鮮、永輝超級物種、步步高鮮食演義等等,它們的共同點是以鮮活的波士頓龍蝦等高端海鮮產品作為引子、吸引消費者進店,同時提供線上下單配送服務,頗為吸睛的門店還承擔著“流量入口”的職責。
彼時,美團內部對小象生鮮的預期也是樂觀的,規劃著“一年開20家店”。但現實的結果是,“急剎車”很快到來——2019年4月,小象生鮮在無錫、常州的5家門店關閉。
這場嘗試中,美團得到的啟示是“高端生鮮有噱頭,但不是剛需、很難起量”——沒有規�;挠唵危惨馕吨甙旱某杀倦y以攤平,這或許是那一時期的新零售“通癥”,上述的其它玩家們也在同期遭遇了明顯下滑或宣告失敗。
“小象最早就是‘學盒馬’”,盒馬的一位早期員工對36氪總結,“但當時沒有成熟的貨品供應鏈,也沒有與外賣的流量優勢結合,全靠線下引流,這不是他們的強項。”
線下管理能力缺失,疊加外部一片火熱下的“需求誤判”,令美團在經歷了線下失意后很快調整方向——瞄準蔬果、肉蛋、糧油等剛需屬性更為確定的品類,同時回歸線上,于2019年在北京、上海上線“美團買菜”,定位為社區居民的“手機菜籃子”。該業務也一步步從生鮮品類向外延展,成為了今天的“小象超市”。
時至今日,小象超市走向線下,踏入的已經不是同一條河流�!巴獠康氖袌霏h境和小象本身都有了極大變化�!币晃恍∠蟪星皢T工稱,“小象把即時零售打到現在的狀態,在線上渠道的市占率、商品能力、用戶認知都遙遙領先,為什么不去拓展更多?”
拓展天地的一種方式是橫向“開城”,在成熟的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之外,小象超市近期正式開城長沙,進一步去往華中。另一種方式便是縱向“去線下”,而打開線上線下的邊界,已經是各路玩家都在做的事——京東旗下的“京東七鮮”宣布倉店建設全面提速換擋,今年6月底前將在天津區域新增20家倉店,北京等區域也有布局;盒馬在去年8月重啟前置倉業務,原因是“在盒馬門店已經非常密集的城市,仍存在一些鮮生店暫時覆蓋不到的區域”。
七鮮、盒馬、山姆等發力前置倉,都是基于線下門店優勢再去拓展線上,小象超市則相反。
從如今面臨的市場環境看,線下零售正處于新的洗牌期。沃爾瑪、家樂福、永輝等傳統商超要么淡出中國市場,要么努力調改,這些原本的“標桿”們又將山姆和胖東來視為新的學習對象,不再做單純的“渠道”,而是重構商品力與供應鏈、回歸性價比、明確自己的人群與定位。
“但現在還沒有特別成熟的‘新王’出現,且線上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成本不次于線下�!币晃唤咏缊F的人士表示,“線上的主要品類還是生鮮和快消品,這些品類沒有太多利潤空間,如果一直如此,整體毛利會比較薄�!�
從實際數字看,前置倉的盈利確實不易。多年的用戶心智、消費習慣培育之后,叮咚買菜終于在2024年首次實現全年GAAP標準下的盈利,樸樸超市同樣是在2024年首次實現年度盈利,小象超市目前整體處于盈虧平衡邊緣或微利狀態。上述人士表示,“如果不去線下,小象就只有拓城這一種增量來源,且全品類擴張會需要更長時間。”
外部環境之外,從能力上來看,小象超市已形成基于美團/小象app的“天網”與基于前置倉和配送體系的“地網”,供應鏈也已經足夠成熟,這些都能以它的生意規模作為“背書”。
2023年3月的供應鏈大會上,時任負責人張晶曾透露,小象超市4年間銷售額增長了50倍,而據媒體2024年報道,小象超市年度GMV接近300億元。據《商業觀察家》報道,按單量計算,小象超市已經是中國自營前置倉生鮮到家市場中排行第一位的玩家。
“但也有弊端或風險”,上述接近美團人士表示,“美團這些年沒有做線下的基因,能否找到合適的‘人’,以及找到的人能否順利landing都是重要變量�!贝送�,大店的利潤也更不容易打平。
但從它的對標對象盒馬來看,希望是存在的。2024年底,盒馬CEO嚴筱磊發布內部信,宣布盒馬在連續9個月整體盈利的基礎上實現了雙位數增長。這一年中,盒馬的業務方向更加明晰,砍掉多種用戶認知度不強的業態與店型,將戰略重點聚焦在盒馬鮮生和盒馬NB兩大業態。
其中,盒馬鮮生2024年全年新增72家新店,經營滿一年的門店大多已實現正現金流,目前作為主力業態繼續下沉;盒馬NB則定位“社區超市”,面積更小、商品普遍更便宜,其目標是拓展市場份額,久謙中臺紀要顯示,“兩種店型都采用集中采購的供應鏈模式,但產品等級不同,一二級產品進入標準店,三四級產品進入奧萊店�!�
在具體的店型上,小象超市的對標對象為什么在盒馬NB之外,又看向了盒馬鮮生?
據悉,盒馬NB目前只在上海和浙江開有門店,大多數開在菜市場或成熟居民區旁�!昂旭RNB客群太‘沉’,小象則希望能與之錯開客群,還在搖擺中。”一位小象超市員工告訴36氪,“且NB部分選址好的門店生意較好,選址不好的也仍在虧損�!�
“這種社區超市形態對供應鏈要求更高,真正要求用體量撬動低價�!币晃恍∠蟪星皢T工告訴36氪,“盒馬NB的自有品牌占比高,供應鏈議價能力更強,它的供應鏈其實不次于盒馬大店,相對而言這是小象的劣勢。”此外,大店向社區店的拓展相對容易,反之則會更難,“兩種店型客群不同,先占領高客群,后續可能性也更多�!�
上一次對標盒馬未成,美團內部復盤時高層一致認為,“前期考察結論下得太草率,盒馬鮮生上海金橋店的模型太過樂觀、難以復制�!睍r移勢易,盒馬在不斷的自我調整后活了下來,小象的高速增長也驗證了它的商品與如今消費需求的契合,再度的嘗試或許會有不同結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