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下的店長該如何轉型?有四大關鍵點
聯商網前言:沒有永遠繁榮的行業,也沒有永遠卓越的公司,決定企業和行業興衰的關鍵因素在于價值創新,即為顧客提供創新的價值。因此,在新零售實體店價值重估的背景下,《新零售卓越店長系列》的意義不僅在于為企業贏得快速的利潤增長,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幫助企業打造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忠誠度。
為了幫助門店重新構建顧客價值因素,塑造新的價值曲線,打破差異化和低成本之間的替代關系,創造新的價值曲線,《新零售卓越店長系列》將從四個核心問題對現有行業的管理邏輯和商業模式提出挑戰:
1、哪些店長工作應該被剔除?
2、哪些店長工作應該被壓縮?
3、哪些店長工作應該被加強?
4、哪些店長工作應該被創新?
這四個問題將幫助我們系統地探索和超越現有門店管理認知的邊界,重組消費者價值因素,向消費者提供全新的購物體驗,同時又將成本結構保持在低水平,獲取較高的利潤。
為了讓廣大讀者朋友能夠系統地獲取和閱讀《新零售卓越店長系列》文章,筆者將以專欄連載的方式發表于聯商網《店長》,敬請期待。
一、沒有新型店長,新零售就等于零
目前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是一個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的時代。許多新零售理念在顛覆傳統的零售理念,許多新零售模式在顛覆傳統的零售模式,許多新技術手段也在改變傳統的零售管理模式,但是卻很少有人去思考和關注:如何培養新零售時代下的新型優秀店長?
在過去,電商與實體零售是對立的;如今,新零售將二者進行融合。要融合,就離不開實體店;要做好實體店,店長的培養就必不可少。沒有新型店長,新零售就等于零。
筆者認為,實體店很有發展潛力,但傳統的零售方式必須轉型升級。電商憑借渠道優勢迅猛發展后,需要對接實體店加深消費者對線下商品體驗的認可。無論是電商還是實體,增加展示和體驗的特色,都是贏得先機的關鍵。但是,如果沒有新型店長的推動,這個先機就難以掌控。只有在新型店長的推動下,企業以實體門店、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為核心,通過融合線上線下,實現商品、會員、交易、營銷等數據的共融互通,向顧客提供跨渠道、無縫化體驗的目標才能實現。
一個店長,要把一個門店管理好,在過去,只要店長的心態好、積極努力地工作,基本上這個店長就是優秀店長。但是今天不行,因為如今的企業和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企業要轉型,店長必須先轉型。那么,作為新零售下的新型店長該如何進行轉型呢?
二、新型店長必須清晰認知新零售
什么是新零售?從本質上來講,新零售是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但是有很多人把新零售認為是O2O,O2O的解釋是要么線上到線下,要么線下到線上。但實際上新零售不是O2O,O2O還是一種割裂的狀態,新零售的本質是O加O,是融合,或者說O乘以O。店長要真正理解這個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就必須要清晰了解線上與線下到底有什么區別,這樣融合起來才能取長補短。
線上和線下的區別主要有:
1、商品和店鋪的順序區別
線下是先進入門店,再看到商品;而線上是先看到商品再進店,或者連這個店鋪首頁都沒有去逛就直接購買。所以這個順序跟線下是相反的。這就告訴我們:線下的競爭首先是店鋪和店鋪的競爭,進了店才有商品的競爭。而線上的競爭,首先是寶貝之間的競爭,比如說我們看到的商品最多就是看前幾頁,后面的根本就不看,連展示的機會都沒有。
2、瀏覽效率的區別
瀏覽的效率變了,線下的瀏覽比如說你進入到一個門店,你可以幾秒鐘就把這個店內的上千個寶貝看個一目了然,而手機端一屏只有幾個寶貝,瀏覽的效率比較低,人們停留的時間更短,跳轉會更高。這就要求我們做線上商品,一定要不斷的精選寶貝,圖片一定要做的足夠好。
3、客服和導購的區別
線下我們叫導購,線上一般叫客服。線下是主動型的,但線上是被動型的,你問什么他答什么,你不問他也不會搭理你。所以線下推銷的意味比較濃,從能力上來說,線下導購的能力大大高于線上的客服。
4、購買決策因素的區別
線下購買大多是群體購買,尤其女孩子喜歡好幾個人一起逛,而線上的購物,都是一個人拿著自己的手機在獨立購買,所以它的購買決策也不一樣。比如在線下購買,尤其是給小孩買東西,你要分清誰是主導者,誰是掏錢包的,誰是影響者,導購要著重關注那個關鍵人。
5、跳轉成本的區別
比如你在線下逛了一個店,這個店的體驗不好,寶貝不好,你想到別的地方逛一逛,但是別的店又很遠,所以一個下午也逛不了幾個店。但是線上呢,如果寶貝不好,就快速的跳轉,也就是一個鼠標的事。所以線上的競爭很激烈,線下這一塊雖然沒有快速跳轉,但是要求線下的導購要特別關注人的情緒,要察言觀色。
6、最核心的區別
線上有全數字、全過程的畫像,而線下沒有數字化。線下最多的數字就是結果化的數字,比如說今天賣了多少銷售額。所以很多傳統企業的數字化管理只有結果而沒有全過程,尤其是沒有基于用戶行為的全數字的過程。線上我們知道今天來了多少訪客,知道是男是女,大概年齡,他們看了什么寶貝,在頁面停留多長時間,點擊了多少次,他們是搜索過來的還通過直通車,他們有沒有參加活動等等,所有的數據全部都有。這些數據給我們的決策提供了很好的依據,所有的角色都可以數字化。但是線下全部都是中空地帶,所以現在新零售要做的就是把線下全部數字化,這是真正的目的,這樣才能做到線上線下的完美融合。
三、新零售下的店長轉型
面對以上這些線上與線下的區別和新的變化,以往的一些零售理念、零售模式、零售管理模式都需要實時做出相應的變革和調整,店長必須先轉型。具體的轉型方向是:
1、既等客上門,更主動鏈接顧客
傳統零售基本是一種等客上門的零售模式,以往做零售的理念基本都是這樣,選址開店后就是等客上門。當然,也通過把商品做好,把服務、口碑做好吸引顧客。但是到底能不能把顧客吸引來可能就是一個未知數了。在以往的環境下,顧客屬于企業的外部因素,是企業無法掌控的要素,包括一直從商品短缺時代走過來的零售商業,始終把商品看的最重,大家始終認為商品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把商品做好了,服務、口碑做好了就能吸引顧客到店。在以往的環境下,零售店也沒有更有效的鏈接顧客的工具,只能靠商品組織的更好一點、價格更低一點、服務更優一點去吸引顧客到店。所以在以往的時代,零售店與顧客之間的關系是很弱的,是非常松散的。
但是,在當前商品極大豐富的市場環境下,在消費者的訴求發生變化的環境下,在信息不對稱被逐步打破的環境下,在服務大家都做得一樣好的前提下,企業已經很難樹立你的商品優勢、價格優勢、服務優勢。也就是說單靠商品、價格、服務吸引顧客到店已經非常困難了,也或者說已經不夠了。
當前,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的鏈接已經改變了以往零售店與顧客之間的關系,互聯網的連接手段,已經為零售企業提供了可以實現鏈接顧客,可以通過連接產生對顧客的更大影響,可以通過這種影響形成一種新的與顧客關系的可能。也就是把以往零售店與顧客之間沒有鏈接,變成了可以實時鏈接,由弱關系可以變成為一種強關系。并且隨著零售競爭的加劇,顧客資源已經成為一種稀缺資源。當前零售店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來客數的急劇下滑,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零售店可能面臨嚴重問題。
因此,面對當前零售店來客數急劇下滑的問題,特別是面對互聯網已經帶來的重要的連接手段,店長迫切需要改變以往的零售理念,由被動等客上門,與顧客之間沒有鏈接,盡快變成為主動鏈接顧客,主動用互聯網的手段去鏈接顧客,通過鏈接把與顧客之間的弱關系變成為一種強關系。這是店長當前需要盡快轉換的一種新零售理念。鏈接顧客目前可以借用的工具、平臺已經很多,但是需要企業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好選擇,做好深度挖掘。鏈接顧客一定是在顛覆傳統的零售理念、模式,需要重構一種新的零售理念、模式。
2、既關注共性需求,又關注個性需求
長期以來,零售店一般是以關注顧客共性需求來確定自己的經營策略,我們也會把顧客按照一些共有的標簽,做出一些細分。譬如區分男女的需求差別,年齡上的老中青的差異,以及收入高低方面的需求差異。這種對顧客需求的分析,基本是建立在滿足共性需求的基礎上的。即便是我們按照相關的標簽,做了一些細分,也是在考慮的是滿足這一群人的共性需求。
其實對每一個人來講,他既有共性需求,同時他還有非常強烈的個性需求。他既期望他的共性需求得到滿足,他更期望他的個性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可能從一些方面來講,真正能打動他的、感動他的是他的個性需求得到的滿足。因為他的個性需求得到滿足,可能他會認為他被得到更大的理解、得到了更大的尊重。因此,在當前的消費需求環境下,滿足顧客的個性需求,更加重要。這也符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原理。在人們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得到滿足的環境下,人們的需求已經升級到尊重的需求。
所以,零售店需要由滿足共性需求的時期,升級到研究、滿足個性需求的時期。這可能是當前主要的消費訴求點。
當然,滿足個性化的需求說復雜也會很復雜,說簡單也會很簡單。說復雜可能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個性化,對尊重的理解也會有很大的差異。說簡單可能每個人對被理解、被尊重可能就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可能就是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行為、一個語言、一個場景就有可能被打動。類似于江小白,就是用了一些相對簡單、但是能夠有效的手段,打動了他的目標消費者。海底撈也是用了一些很細小的動作,但是卻深深打動了他的目標消費者。
由研究共性需求、滿足共性需求的零售,到研究個性需求、滿足個性需求的零售變革,這是零售理念的重要變革,是必須要進行的重大變革。如何用一些有效的手段,去打動每一個個體,是當前及未來店長在營銷方面必須要去做深度研究的課題。
3、優化傳統的品類管理模式,注重重構場景化方案模式
傳統的零售商品管理一直是品類管理模式。我們的商品分類是:生鮮、日配、糧油、調味、煙酒、飲品、洗化、百貨等等;我們講究的品類策略是目標性品類、常規性品類、補充性品類等等;基本聚焦的就是商品本身。這種品類管理的模式,適合于以往的零售時期。這種品類管理的零售模式是完全站在企業自身的角度,方便于企業自身的商品管理。
但是在當前的消費者主權時代,面對商品極大豐富的零售市場環境,這種品類管理理念、模式可能已經不再適合,需要變革一種新的零售商品管理理念。當前的顧客購買,已經在逐步由買商品轉向需求生活方式。他不是為了一種商品,他需求的是一種滿足他的生活方式。再者當前商品極大豐富,各種品牌、各種品類,面對如此多的商品環境,消費者對很多商品、品類無法選擇。
所以,面對新的環境,當前店長迫切需要由以往的品類管理理念、模式,轉向圍繞目標消費者的生活,構建一種場景化的新的零售模式。
所謂場景化,就是建立在對目標顧客生活深度洞察的基礎上,按照目標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場景,在門店搭建起若干個生活場景區,把門店做成對準目標消費者的生活場景,打破以往的品類模式,使門店更好的吻合消費者的生活需求,使消費者找到更好的感覺。在目前,這種場景化的模式,可能會更好的打動消費者,使消費者找到生活的感覺,觸發他的需求動機,可以把更多的商品與其生活場景緊密關聯,使商品體現出更好的價值。
4、不只做到店模式,還要做全渠道模式
其實這已經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了,不是你需要做還是不需要做的問題,是顧客需要了,你不做,別人做,他就會去選擇別人。當前,到家零售已經占據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20%以上,并一直在呈快速增長的勢頭。外賣模式更是增速迅猛,17年的增長速度更是達到了將近70%,注冊用戶將近4個億,今年的外賣總量預計將要突破2300億。
特別重要的是,外賣模式切入了一個非常大的場景,非正餐時間場景,加班、下午茶、惡劣天氣等等,這些場景,正是當前零售企業特別需要的場景。到家、外賣怎么做,要看企業自己的選擇,是自己做,還是借助第三方平臺。目前,零售店必須要做到店、到家、O2O等多種模式。這已經不是可選擇可不選擇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做的問題。因此,這就要求新零售下的新型店長不僅要會做到店模式,還要會做全渠道模式。
(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云棲居士,本文來自聯商網《店長》2018年7月刊,禁止轉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