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暉之后,貝殼如何打開未來價值空間?
5月20日,貝殼發布了今年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0.7%,達207億元。
僅從增速來看,這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然而,同一天貝殼創始人、董事長左暉因病離世的噩耗,讓外界對這家公司的擔憂增加。公司股價在當天盤前大跌10%。
自2001年起創辦鏈家、后再創辦貝殼和自如、再到帶領貝殼上市,左暉用“真房源”的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整個行業。
公告顯示,左暉持有貝殼38.81%的股份。
“賺錢”能力提高
數據上來看,一季度,貝殼總交易額(GTV)約1.07萬億元,同比增長達224.2%。其中,存量房業務GTV突破6734億元,同比增長244.2%;新房業務GTV達3434億元,同比增長194.9%;貝殼新興及其他業務也取得穩健增長,一季度GTV達527億元,同比增長197.3%。
同時,當季經調整后凈利潤為15.02億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14.78億元。
這個成績,超出了大部分機構的預期。不過,這其中有去年同期基數偏低的因素。
在利潤率方面,過去的一個季度里,貝殼的毛利率和凈利率趨于穩定,毛利率同比微降0.66個百分點,凈利率則同比提高0.29個百分點。
營收大漲,凈利率穩步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貝殼“賺錢”能力的提高,而這種提高主要得益于管理層在一季度推行的兩項策略。
一是貝殼在門店內推廣“一二手經紀人分崗”策略,既幫助經紀人專注自身業務、培育專業服務能力,同時還促進了客源在不同業務間的高效流通,提升店效和消費者體驗。以試點城市杭州為例,分崗3個月后,同一時期分崗門店店效較未分崗門店高11%。
二是“新房線上內容建設”的進一步落地。將線下看房驗房轉移至線上,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消費者體驗,還極大提升了成單率。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貝殼“樓盤字典”覆蓋房屋數量達2.44億套。同時,貝殼累計對超1092萬套房屋完成VR采集,同比增長197.3%。
而貝殼主打的“VR真房源”理念,也十分受資本市場追捧。自去年8月上市后,貝殼股價從20美元,一路漲到去年11月最高點79.4美元,短短4個月翻了近四倍。進入2021年后貝殼股價雖然有所波動回調,但截至最近一個交易日仍報收49.85美元,較發行價翻了一倍有余。
貝殼方面預計,二季度的營收將在225億元至235億元之間,同比增長約11.7%至16.7%。
行業新趨勢帶來利好
實際上,中國房屋經紀市場在近幾年迎來多重變化,才使得如貝殼找房、阿里易居等一系列線上房產服務提供商得以迅速崛起。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中介在中國住房交易市場中位置穩固。據天風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住房交易市場規模23.2萬億元,中介交易規模11.5萬億元,占比近半數。其中,新房交易規模13.9萬億元,中介交易規模3.9萬億元;二手房交易規模7.4萬億元,中介交易規模6.5萬億元。
其次,線上營銷渠道重要性日益凸顯。貝殼研究院在《2020中國房地產互聯網營銷報告》中披露,2020年前8個月的重點城市購房客群中,來自線上的比例達57%,較2017年增長近15個百分點;消費者線上活躍度顯著提升,客戶成交前平均需要IM(即時通訊)聯系近9位經紀人、IM次數平均達80次;貝殼平臺消費者和經紀人共同發起超3200萬次VR帶看,同比增425倍。
最后,線上線下或將加速融合。相比衣、食、行,居住領域具有高總價、低頻、流程復雜、信息不透明等特點,客戶對交易真實、安全性要求較高,天然需要線下實地考察與經紀品牌背書;疊加貝殼等傳統中介亦逐步線上化,線上線下雙渠道更具保障,決定純互聯網線上交易模式或難以走遠。
以上幾大趨勢對于貝殼來說都是極大的利好。
從全國數據來看,貝殼找房2020年的新房GTV(平臺交易總額)為1.38萬億元,占據全國新房交易量的8%;二手房GTV為1.94萬億元,占據全國二手房市場約四分之一。
金融和家裝有望成新增長點
眾所周知,數字化和智能化是當下住房產業的革新方向。
總體來看,貝殼未來的收入驅動因素主要包括:二手房領域的數字化改革以及更下沉市場的購房需求,新房領域的線上中介覆蓋率提升以及大型房企對資金回流的重視,還有貝殼在房地產金融和家居裝修領域的拓展。
不同于其他行業,住房交易是一個高度非標準的市場。簡言之,市面上沒有兩套房子是一模一樣的,也沒有兩個人的需求是一模一樣的。因此,要在其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第一步先要做到標準化,然后是數據化,最后才能實現智能化。
貝殼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努力推動行業標準化改革。以二手房交易的標準化為例,貝殼把房屋信息標準定義為433個字段,關鍵流程拆分成了10個以上的環節,并形成合作規則與指標,才算是現實了一套二手房的標準化。
標準化之后,貝殼將客戶、中介、房屋、交易流程等方面的多維度數據進行分類,同時將超過2億套房源數據進行匹配,實現居住交易服務的線上化、智能化發展,提升用戶體驗。
而后,貝殼平臺對歷史房產數據積累、平臺上的互動以及促成的交易數據中心進行分析,為平臺提供價值和算法模型,幫助平臺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匹配中介與房源、房客,實現智能化轉型。為此貝殼找房專門成立了三維空間重建服務商貝殼如視。
形成一套智能化體系后,貝殼的“成交”效率大幅提高,左暉曾在演講中提到,“原本平均7天甚至更久的成交時間在貝殼找房VR看房中直接節省至1.5天”。
甚至,貝殼如視的能力也對外輸出,相繼與騰訊家居、優居等平臺合作,并聯合紅星美凱龍、索菲亞、小米等近100個品牌推動裝修和家居定制化流程。這也為貝殼如視贏得了口碑和效益。
但問題隨之而來,雖然貝殼成交速度大幅提高,但是國內2020年新房傭金率僅2.4%,二手房傭金率3%,總體來看房產服務仍然是苦活累活。
因此,想要更高的增長,需要在低頻的房屋租購市場中尋找更大的價值。這個增值領域包括客戶購置二手房后普遍會產生金融貸款、家居裝修等服務需求,這類需求被統稱為房地產新興業務和服務。
從整體房地產新興業務和服務市場規模來看,2014年為4.5萬億元,預計2024年達18.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達14.93%。其中,預計家居裝修市場從2014年的1.6萬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4.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達9.87%。
因此,作為綜合性平臺的貝殼,轉化用戶的金融需求和家裝需求為自身收入,就成為拉高營收的最大潛力增長點。
具體到貝殼股票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據雅虎財經統計,目前9家機構中有3家給出“強力買入”評級,另有5家給出“持有”評級。同時,11位分析師給出的平均目標價為73.39美元,大幅高出5月20日收盤價49.85美元。
此外,高瓴新近增持的11只中概股中也包括貝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