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仍保持平穩增長,日本成城石井靠什么?
出品/聯商VIP專享頻道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 潘玉明
回望三年疫荒,成城石井保持平穩增長,不簡單。
成城石井,是以關東地區為中心,在中部地區、近畿地區發展的日本超市連鎖店,當初的商品經營定位是以高質量食品為主,關注差異化價值,有大量進口食品,屬于高級超市。2011年以后自主調整為普通超市,但是,市場口碑始終認定它是高級超市。
價值:個性突出,健康成長
成城石井獨創一套采購、制作、零售體系。從1927年2月食料品店起步,到1976年轉型做食品超市(SM),初創便尋求個性化價值路線,不參與平價競爭。1980年代建立進口貿易公司(現東京歐洲貿易公司),從海外直接采購進口,在保持質量的同時直接運輸,并打造全運輸渠道的恒溫、恒濕的保溫系統。1996年成立第一個中央廚房,生產加工副食菜品,任命一流酒店注冊的廚師等專業工匠控制工藝技術。
因此,與一般零售行業企業不同,成城石井從經營食品超市成長期就獨辟奇徑,不依賴外部公司供貨,全鏈路介入原材料、產地、制法、物流直至配送到店,擁有全渠道主導權,具備生產、國際化采購的制造零售(SPA)系統,這也是開發自有品牌的基本條件。筆者以為,如果不具備這種掌控力,就別夢想做自有品牌。
成城石井不求低價、求差異價值。這是一個突出個性、也是被認定為高級超市的主要原因。2004年,成城石井經歷企業改組,一度出現業績下滑,引起行業熱議。在新任社長大久保恒夫的指導下,進行了多項組織和業務改革,不追求低價折扣,集中關注提供差異化附加價值、關注一批高利潤重點商品,帶領企業快速觸底反彈。
2020年疫情爆發以后,很多食品超市業績波動下滑,成城石井卻保持穩定增長,而且在一段時間,客單價有兩位數增長,為此,《鉆石周刊》特意組織8次獨立調查,調查中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是,成城石井注意提供高附加值商品和服務,滿足了中高層客群的個性化選擇需求。
其實,成城石井總體上一直處于健康成長軌道。從企業積累看,2011年改為現在商號,2014年9月30日,羅森以550億日元并購成功。現任社長的原昭彥,公司資本金1億日元,2021年度結算純利潤73.77億日元。到2022年2月為止,在職就業員工數近7500人,其中內部社員近1200人。從銷售業績看,2015年度,銷售額為690億日元,到2021年發展到1092億日元,增長1.6倍,同期營業利潤從58億日元發展到近120億日元,增長近2倍,成為羅森麾下業績突出的生力軍。從店鋪數量結構看,到2022年8月末,直營店鋪為172個,還有25個加盟店和6個餐飲店。
2022年9月,羅森向東京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對此,很多業內人士在議論,手握優良業績的企業,為啥要稀釋出讓?
據日經報道,成城石井與便利店業務的協同性較低。羅森為了突出便利店事業特性,希望沿著“成城石井→自然羅森→羅森”的邏輯,借助成城石井的優質特性,開發獨特且高毛利的商品,擴大市場規模,取得雙贏的局面。
店鋪:靈活布局,提供高附加值
成城石井以附加價值為軸心,經營邏輯靈活。主要在日本國內經營,追求高附加值經營制造零售型SM模式,商品布局涉及商品采購、研發、批發和銷售,進口熱品包括葡萄酒、奶酪、雜貨等,店鋪分布包括路面店、車站大樓、百貨店地下、購物中心租戶、商務辦公樓附屬點、便利店改造等多種布局,店鋪面積從40平米左右到600平米左右不等。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