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上市傳聞后 菜鳥再聯手中國人壽設30億基金
來源/觀點網
撰文/馮嘉煒
菜鳥問世十周年,朋友圈逐漸從熟悉的“三通一達”,擴寬到各類金融機構。
近日,中國人壽與菜鳥物流共同發起的倉儲物流基金完成簽約設立,總規模約30億元。
該基金基礎資產是位于長三角區域重點城市的高標倉,項目采取不動產股權計劃+私募基金的方式,由中國人壽作為基石投資人,并獲得了中宏保險、財信人壽出資認購。
“建倉”重資產
中國人壽與菜鳥的合作由來已久。
早在菜鳥宣布成立的2013年,中國人壽在業績會上就宣布與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利用保險資金支持阿里倉儲和物流建設;2017年,菜鳥網絡宣布與中國人壽共同設立物流倉儲基金,規模為85億元。
到今年3月份,吉倉(天津)物流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注冊資本18億元,大股東中國人壽持股55.5%,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9.94%。
業內分析認為,險資、物流巨頭的牽手,往往是通過打包優質物流資產組合進行合作,因為保險公司長期穩定的資金與物流資產的回報周期互相契合。此外,險企對物流企業從倉庫、包裹、人員乃至車輛機械的投保,以及數據資源等方面合作都具備想象空間。
此次倉儲物流基金的基礎資產則錨定重點城市高標倉,這是當下物流競爭最為激烈的分戰場。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人均擁有甲級物流資源僅0.06平方米,華創證券預計我國當前實際高標倉或僅約 8000 萬平方米,測算缺口或達 7000 萬平方米以上。
其中,以生鮮配送所必須的冷鏈倉庫為例,按中物聯冷鏈委數據,冷鏈在途運輸量約占冷鏈需求量的50%計算,我國冷庫總容量約有4000萬噸缺口。
去年“618”期間,菜鳥供應鏈宣布升級冷鏈服務,與天貓超市聯合推出“化凍包賠”等措施,僅菜鳥杭州冷鏈倉24小時就能發出幾十萬根雪糕。
這依托于菜鳥冷鏈在全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華中、東北等七大區域多溫區冷庫,目前自有冷鏈倉網面積超10萬平方米。
菜鳥官網顯示,其已在全國設立了3個產業園,在國內30個城市布局了50余個物流園區,并已在海外建設了多個物流園區和物流樞紐。
重資產推進,往往需要證券化退出,此次發起物流資產基金在菜鳥體系內也有先例可依。
去年3月21日,“菜鳥中聯-中信證券-中國智能骨干網倉儲資產支持專項計劃” 完成向優先級投資人兌付本息,三個月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清算公告,成為國內首單完成清算的可擴募類REITs。
該專項計劃于2019年首次發行時底層資產為菜鳥重慶兩江倉,發行規模10.7億元,2020年將同屬于西南區域的菜鳥成都雙流倉入池,擴募發行規模8.85億元。
在建立之初,菜鳥的愿景是通過數據整合平臺,成為物流行業的“大腦”,而從近兩年對重資產的投資布局來看,菜鳥也開始兼顧“肌肉”。
上市傳聞
繼三月底的上市傳聞后,近日再度有市場消息傳出,菜鳥計劃于2024年初在香港IPO,旨在籌集高達20億美元資金。對此,阿里集團菜鳥方面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暫無明確上市計劃消息。
阿里內外,都充滿著對菜鳥上市的期許與顧慮。
今年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發布內部全員信,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
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并分別建立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的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這被外界解讀為阿里24年來最大的一次組織變革。
全員信透露了一個重要信號:“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目前,阿里旗下高鑫零售、阿里健康、阿里影業都已獨立上市。仍未上市的業務集團中,已經成立十年的菜鳥是呼聲最高的“黑馬”之一。
2月23日,阿里巴巴發布了2023財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于2022年12月31日止季度,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前,菜鳥的收入同比增長17%至230.23億元。在抵消跨分部交易后,菜鳥單季營收同比增長27%,達到165.53億元。
從總營收上看,菜鳥營收占阿里巴巴總收入的比重約為7%,僅次于中國商業(淘寶天貓,占比69%)和云業務(占比8%)。
從業績增長看, 2023財年Q2及Q3菜鳥業績增速分別達36%和27%,居各分部首位。
如今的菜鳥已逐漸成為阿里第四大營收支撐,獨立上市似乎理所當然。
從2021年四季度開始,阿里在公布菜鳥業務數據的時候,會單獨拎出來一個維度,即菜鳥的外部業務占比。2023財年第三季度該外部業務占比72%,比2022財年的69%增加三個百分點。
一方面,這意味著菜鳥的經營獨立性有所提升,但是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菜鳥起家所依靠的“淘系”客源市場占比下降,未來的話語權或許會受到一定影響。
數據顯示,2021年,“淘系”電商平臺的市場份額為52%,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0%、15%、5%、4%。
相比起2015年的75%和2018年的70%左右,淘系電商平臺市場份額被后來者瓜分不少。但在2022財年里,阿里的年度活躍消費者突破了10億,用戶增長空間基本變得很小。
無論是物流還是背后的電商平臺,國內都已逐漸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
阿里系的目光開始放到全球維度,2023財年三季度菜鳥繼續投入全球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海外分揀中心總數增至15個。
目前菜鳥已建設了7個特大核心物流樞紐,含200萬平方米的保稅倉和海外倉,覆蓋了世界6大洲、174個國家和地區。
2023財年三季度,菜鳥調整后的EBITA虧損1200萬元,虧損同比收窄87%,上年同期虧損9200萬元。2022財年菜鳥經調整EBITA為虧損14.65億元(這主要系擴大物流業務所致),2021財年為虧損8.13億元。
一面跑馬圈地,一面構建資金退出通道,羽翼漸豐的菜鳥或在做上市前的最后準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