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上的海底撈,給品牌們上了一課
來源/全食在線
作者/李青林
海底撈去夜市擺攤了。
從在商場電梯口撈人,到夜市擺攤賣火鍋,海底撈又開始了新的嘗試。
有網(wǎng)友直呼這是降維打擊。
01
夜市來了家賣火鍋的
腦花、毛血旺、串串等小吃,看起來很平常,屬于夜市的常態(tài)化產(chǎn)品,但在青島,卻讓人覺得不一樣。
因為這是海底撈開的,就是那個經(jīng)常在電梯口拉人的海底撈。
熟悉的招牌,熟悉的員工,唯一不同的是門店變成了小攤,但這或許是夜市上最干凈的小攤,紅色的招牌下,兩口味道不同的火鍋支了起來,冒著香氣和熱氣,為前來嘗鮮的消費者提供多款招牌菜品。
與門店不同的是,夜市上的海底撈鍋底免費,菜價相對于店里便宜,價格大概在8-18元左右,在夜市的價格體系中,屬于常規(guī)價格。
但消費者享受的體驗卻要超越90%的小攤。
首先是菜品質(zhì)量的保障,按照海底撈的調(diào)性,消費者可以放心大膽地賣,不用擔心買到不衛(wèi)生的東西。
其次是衛(wèi)生條件的保障,夜市上的海底撈,主打一個干凈,明廚亮灶在這里變成了明攤亮鍋,看得見的干凈更讓人放心不少。
三是產(chǎn)品的保障,海底撈的鍋,海底撈的料,海底撈的菜,源自于海底撈供應鏈的產(chǎn)品,讓消費者在這里也能品嘗到正宗的口味。
所以才有網(wǎng)友表示,這簡直是降維打擊。
的確,因為海底撈的攤也各有不同。
02
不一樣的攤位
目前海底撈已經(jīng)在青島、上海、山西的夜市上出了攤,而不同地區(qū)的海底撈攤,也有著差異化。
青島的海底撈夜市,以火鍋菜品為主,小酥肉、腦花等暢銷菜品擺到了夜市上;上海的攤位,主打缽缽雞串串,葷素搭配,再配上鹵味等特色小吃;山西的攤以海底撈夜宵車為主,賣的是啤酒、小龍蝦、火鍋,玩的是場景。
由此可見,海底撈出攤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布局,針對不同地區(qū)的夜市需求和客戶畫像,推出了不同的夜市模式。
但唯一一個共同點,就是選擇了人流量較大的夜市,選擇了更接地氣的地攤。
物美價廉、干凈衛(wèi)生,也成為消費者對海底撈地攤的評價。
那么海底撈為啥要擺攤呢?
是因為生意不好嗎?
顯然不是,因為在海底撈預計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超過22億元。
所以海底撈出攤不是求生,而是看上了極具煙火氣的夜經(jīng)濟。
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地攤經(jīng)濟規(guī)模已經(jīng)超過3000億元,約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所以這是一個具有煙火氣的大市場,充滿了無限可能。
海底撈進軍夜市,本質(zhì)上是服務消費者的體現(xiàn),將門店標準化的產(chǎn)品帶到消費者身邊,為有需要的人服務,顯然海底撈并不是靠擺地攤賺錢,純粹是賺流量,賺口碑,強化消費者對海底撈的品牌印象,通過話題,吸引消費者到店。
實際上就是轉(zhuǎn)化流量。
與此同時,進入新場景的海底撈,也能夠更深入的了解消費者需求。
同時也是品牌形象的一次提升。
03
品牌看好夜市?
當然海底撈并不是第一個進軍夜市的品牌,隨著線下市場的恢復,煙火氣重新回歸城市,在嘗到淄博燒烤帶來的流量后,匯源果汁加速了夜市經(jīng)濟的布局,雖然沒有自己擺攤,但是通過冰柜投入,把產(chǎn)品送到了夜市暢銷的餐飲上,讓消費者能夠直觀的看到。
與此同時奶茶品牌也出攤了,像蜜雪冰城等知名茶飲品牌,都在一些人流量較大的區(qū)域設立攤位,將暢銷大單品提前制作,供消費者選擇,解決了消費者排隊的痛點。
如此看來,品牌似乎開始看中夜市了。
其實品牌之所以選擇夜市這個場景,就是因為夜市的消費群體能夠更快的轉(zhuǎn)化成品牌的粉絲。
煙火氣,是當下消費者潛在的需求之一,可以說夜市滿足了消費者的情緒價值,逛夜市的目的不是購物,而是通過一家家煙火氣的小店,放松心情,更好地融入這座城市。
所以品牌在夜市上扮演的不是產(chǎn)品提供者,而是城市的名片,而品牌越大,給消費者帶來的情緒滿足感越強,因此無形中讓消費者對品牌印象更深。
04
逆風中的新思維
當下新場景、新人群的開拓成為品牌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除了夜市之外,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注重露營、戶外、運動等場景的打造,通過快閃店、新產(chǎn)品、周邊來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消費需求。
可以發(fā)現(xiàn),善于玩轉(zhuǎn)新場景的品牌,本身并沒有幾家身處危機,相反都是獲得了不錯的發(fā)展。
例如伊利冰淇淋在今年夏天搞得冰淇淋節(jié),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并且?guī)椭?jīng)銷商清了庫存。
當大多數(shù)品牌和經(jīng)銷商在抱怨今年生意不好做的時候,有些企業(yè)已經(jīng)悄然行動,不動聲色的完成任務。
所以新思維對于品牌十分重要。
在餐飲行業(yè)競爭激烈的今天,海底撈并沒有熱衷于“抓手”、“基本盤”、“長期主義”這樣的熱詞,而是用接地氣的形式尋找了另一條創(chuàng)新之路。
行動比思考更重要。
選擇大于努力。
而這兩點,正是當下許多品牌和經(jīng)銷商所缺乏的。
有人說消費環(huán)境不好,電商沖擊,線下實體店不好干。
但事實上,不是消費者沒有購買力,而是消費者不愿意購買你的產(chǎn)品。
究其原因,無非就兩點,一是賣貴了,二是不好吃。
可能在今天,愿意花幾百元吃一頓火鍋的人變少了,但花十幾元吃一次海底撈地攤的人一定是變多了。
消費者究竟在哪里,他們?yōu)槭裁床毁I我的東西了?
這才是當下品牌所要思考的問題。
如今,品牌不是主導者,消費者才是,我們已經(jīng)過了消費者教育的時代,現(xiàn)在的年輕人越來越難教育,但現(xiàn)在的消費者更容易被感動,被共鳴。
夜市上的海底撈,不是教育消費者,而是服務消費者。
燒烤店的匯源果汁,也不是教育消費者,而是服務消費者。
小吃街上蜜雪冰城的攤位,更不是教育消費者,而是服務消費者。
所以未來,能夠服務消費者的品牌,才能獲得消費者的喜愛和復購。
海底撈擺地攤,其實是給品牌最好的培訓。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