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關店106家,家樂福中國面臨破產風險
來源/中國商報
記者/蔣永霞
樹欲靜而風不止,家樂福關店風潮仍舊沒有過去。
近日,蘇寧易購公布2023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家樂福自營門店數量為41家,今年1—6月關閉門店106家。可見,關店成為家樂福上半年的“主旋律”。
而這一切并未結束。不久前有消息稱,家樂福中國于8月26日關閉了廣州的最后一家門店,此次關店后,家樂福在廣州、深圳已沒有門店。截至目前,家樂福在北京正常營業的門店也只剩下一家。
如今看來,家樂福中國依然在推進瘦身自救計劃,但一味關店并不能解決問題。若是還找不到出路,接下來,家樂福中國或許只有兩個選擇。
01
上半年關店106家
家樂福中國母公司蘇寧易購2023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家樂福超市所剩的41家門店主要分布在華東二區(上海、福建、浙江、江西)和西南地區(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西藏);包括北京、天津在內的華北地區僅剩下3家門店;所剩門店中有37家分布在一級市場(副省級以上城市)。
2023年上半年,家樂福關店速度加快。數據顯示,1—6月,家樂福超市關閉門店106家,沒有新開門店。且關店范圍是全國性的,除了西北地區關閉1家門店外,華東、華中、華南、華北、西南、東北關店數量都在兩位數以上,關閉的門店大部分分布在一級市場。
資料顯示,2023年一季度,家樂福在中國關閉了33家門店,如今從上半年的數據看,家樂福二季度關店的速度明顯加快。
蘇寧易購按照既定的家樂福中國業務瘦身調整計劃推進實施,上半年聚焦核心優勢城市開展店面經營,加快店面關閉調整,尤其是二季度進程加快,帶來銷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閉店相關的一次性賠償支出金額增加較多,同時蘇寧易購對家樂福中國業務賬面包括商譽在內進行了減值測試,將家樂福業務相關資產或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與其可收回金額進行比較,按照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綜合來看上半年家樂福中國歸母凈利潤虧損12.93億元。若不考慮前述影響,家樂福中國業務經營相關的利潤二季度環比一季度有所減虧。
同時,蘇寧易購2023年半年度報告提及,基于上半年家樂福中國業務的快速調整,下半年經營性業務利潤虧損還將持續快速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4年前,家樂福在國內開設有210家大型綜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覆蓋22個省份及51個大中型城市,擁有約3000萬會員。
02
瘦身自救看不到頭
近日有消費者反映,家樂福中國于8月26日關閉了廣州最后一家門店,而當前北京市場的情況也并不樂觀。
據悉,當前北京市場只剩下兩家家樂福門店,雙井店已無法正常營業,四元橋店的貨架也出現大面積空置。家樂福四元橋門店的工作人員表示,等東西賣得差不多后,有可能也會關店。持續關店讓市場對家樂福充滿擔憂。
眾所周知,去年年底,家樂福出現大面積貨架空置、購物卡限購等問題,當時家樂福方面積極應對,否認倒閉傳言,并稱會盡快解決問題。2月初,在家樂福召開的內部會議上,家樂福中國執行總裁李奎提出了“大干50天開創新局面”的豪言壯語。此時的家樂福給外界的印象,頗有最后一搏的氣勢。
但此后,家樂福關店消息依然不斷。對此,蘇寧易購稱,其對家樂福中國運營計劃進一步確定了必須“瘦身、求變”的未來發展基調,要求虧損區域必須堅定地關店和退出,同時降低各項運營成本投入;保留門店縮小經營面積,加大與電器業態的融合,加快社區生活業態的招商;各地區經營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實施多元化的供應鏈合作模式,從而提高資金周轉效率。
那時,家樂福也在積極求變。4月初,家樂福在北京和上海的首家融合改造店開門迎客。重新開業的家樂福門店一改以往大而全的大賣場形態,瘦身變小后營業面積和SKU(單品)分別縮減一半,且增加了社區服務業態。
然而,家樂福這次業態轉型升級效果并不理想。就在2個月后,也就是6月初,當記者再次來到家樂福雙井店時,又出現貨架空置的現象,營業時間縮短,且購物卡限購20%。僅僅過了2個月,升級改造后的門店再次一片狼藉。
隨后,家樂福購物卡限購、關店裁員、拖欠員工賠償金及供應商費用的消息不斷發酵。而家樂福門店業態創新也歸于平靜,除關店瘦身止損外,家樂福再無其他積極自救的動作。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大賣場業態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消費習慣,在行業下滑的背景下,家樂福關店止損,保住能夠自我造血門店的做法并沒有錯。只是,在瘦身的同時還要積極探索業態轉型與創新,當前家樂福只忙著關店,部分一線城市幾乎全部退出,而企業本身的問題并沒有得到緩解。
曾被稱為零售界“黃埔軍校”的家樂福,如今只剩下一地雞毛。
03
賣身或破產
家樂福中國的經營情況并不樂觀。對于家樂福而言,當前最缺的就是資金。沒有資金,自救就是空談。
家樂福也在積極尋求資本方。2月底,家樂福中國對外表示,家樂福中國與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引入安慶市迎江區國資戰略投資,雙方將在供應鏈、資金、商業運營等多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然而,從如今家樂福的現狀來看,這次合作并未發揮出太大成效。
“關店越來越多,看不到一點起死回生的跡象,購物卡限購這么久,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很擔心企業會倒閉。”對于家樂福的未來,消費者很是擔憂。而市場上對家樂福的態度同樣不樂觀。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家樂福還找不到出路,接下來很可能就要賣身或者破產倒閉了。
該業內人士認為,賣身對于當前的家樂福或許是不錯的出路,但頹勢明顯的家樂福想要在中國“二嫁”并不容易。
4年前,蘇寧易購斥資48億元接手家樂福中國業務,當時的家樂福在中國擁有200多家門店,且在供應鏈、管理等方面都走在行業的前列,其中也不乏業態創新,盡管沒有過去的輝煌,但那時的家樂福依然生機勃勃。
隨后幾年,家樂福中國業務持續虧損。2019年—2022年,家樂福中國的凈虧損分別為3.04億元、7.95億元、33.37億元、28.32億元。今年上半年,家樂福中國歸母凈利潤為再次虧損近13億元。
當前傳統大賣場業態低迷,家樂福曾經的供應鏈優勢也隨著關店收縮、拖欠供應商費用而化為塵埃。如今正常營業的門店數量驟減,家樂福中國業務的資產也必定大幅度縮水。
對市場來說,家樂福中國業務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主要還是其門店資源。一般超市及商場與物業方租約簽訂的時間較久,且很多門店還與物業方簽訂排他協議。比如今年5月,當家樂福廣州新市店出現關店傳聞時,家樂福中國方面對外表示,拖欠商場租金正在逐步償還,家樂福完全沒有關閉新市店的打算,其與商場簽訂的排他性租約在2032年才到期。
另外,家樂福中國在北京還有一處自有物業。據了解,家樂福北京四元橋店是家樂福在中國首個擁有自有物業的自建門店,且該賣場曾被作為亞洲最大賣場來打造,開業時整個賣場的建筑面積達71380平方米。
截至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任何家樂福出售的相關消息,也沒有資本方與家樂福接洽的舉動,反而是家樂福關店風波不斷,家樂福成為被執行人的新聞也不斷出現在公眾的視野。
如今,向家樂福中國追討貨款的供應商名單仍在不斷增加,包括好麗友、統一食品均因家樂福拖欠貨款而申請凍結家樂福的資金;因買賣合同糾紛,統一、桃李食品、全申食品、昆明雪蘭牛奶、愛吃兔食品、英豪食品、悅欣服飾等多家企業將家樂福供應鏈公司告上法庭。就在8月,家樂福旗下供應鏈公司家樂福(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被多地法院列為被執行人。
業內人士表示,家樂福中國業務急劇收縮,但資金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問題會越積越多。僅靠關店瘦身無法讓企業活下去,接下來家樂福中國業務還面臨破產風險。
根據我國現行企業破產法第二條和第七條之規定,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對債務人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的申請。
瘦身自救的家樂福再次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