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清理”低購買力粉絲背后:走了百貨店的老路?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
平臺做到一定程度必然面臨客戶分層,無法再有效服務全客層。是圈住有購買力的粉絲,還是繼續深耕低購買力粉絲?圈那些有意識的粉絲,還是圈容易引導的粉絲?處于不同環境會有不同的選擇。
李佳琦的“實話實說”深刻刻畫了底層殘酷:那么弱勢的行情下,你沒有參與更殘酷的廝殺,最后連雜牌都買不起。為什么“魷魚游戲”會爆?因為它是整個社會的寫實,引發了極高強度的共鳴。這幾年,人人都是艱難地活著,像某地產管理人員因為沒有深度介入內部斗爭,直接出局,行業的蕭條下臨時開起滴滴,靠著以前的積蓄過著極大反差的生活。就算斗贏的人,發不了工資,有時候還墊資,也是艱難地熬著。
如果不是踩在風口賽道或所謂的鐵飯碗,大部分人的命運都是很難。從剛開始的“舔狗經濟”覆滅,男生不再追求女生;到后面對實體經濟造成沖擊,鮮花沒人送了,靠女生自悅消費。行情好時,幾十塊不算什么;行情不好時,下載拼多多共度難關。今年比較明顯可以發現,各種“媛”減少了,連郭美美出來都想換賽道了。
直播從2020年開始遇到大風口,以前半夜辛苦偷偷躲倉庫直播的人,開始動不動幾百上千平的租辦公樓,到2022年這批玩家把錢花在買地、買樓,基本宣告高增行情結束。
零供關系矛盾是根源
李佳琦以往的“全網最低價”面臨當年家樂福的命運,出現極大零供關系矛盾。不是你站在消費者這頭,你就能玩轉市場,各類壓力會紛紛過來:該漲價了。不壓供應鏈利潤,就只能自己割肉保持價格優勢,或者維持以往的高利潤開始賣白牌。玩百貨出身的都知道,早年那些服飾品牌為了維持自己的調性,就在百貨渠道租個柜臺,迎合市場取個洋牌名。百貨公司想要高租金,服飾品牌就拉高吊牌價,隨便動則幾千上萬,反正那時候百貨公司流量大,外加百貨公司背書,東西隨便都能賣得出去。
李佳琦走了線下實體當年的老路而已。越大品牌、生意又好的柜員越挑客,越看不起不匹配的消費者。當年不時有某個看起來沒什么錢的消費者到柜臺亂轉,受不了柜員刺激一下子花了多少錢來證明自己的花邊新聞出來。
頭部被去中心化,腰部及各種垂類細分玩家不斷切走市場份額,全攻全守的打法不適應流量不夠充沛的局面。重新梳理核心盤的時刻就會出現。往上游端壓品牌商拿最低價,壓不動了。做自有品牌,小楊甄選(頭部網紅“瘋狂小楊哥”的自營品牌)選擇更輕松的路,價格相對便宜就好了,李佳琦做美妝賽道起來的,不好這么玩。別看李佳琦捧紅了一堆網紅品牌,但李佳琦后端的人力板凳和人才結構不夠,根本不可能支撐他做一個實力品牌出來,況且他整天在直播間關著,時間更不支持他。降低毛利,公司不一定允許。
李佳琦的困境
李佳琦的困境是很明顯的。
公司層面肯定要去頭部化,交個朋友要上市,讓老羅哪里涼快哪里去,需要的時候再過來撐住。當頭部IP對企業影響力過大,就是個不穩定因素。管你功勞大過岳飛也好,袁崇煥也罷。最好是需要用你的時候你好用,不需要用你的時候,其它人能夠頂上。其它人頂不上時,你也不能有不滿,還是得來頂上。有些頭部主播看似風光的背后,早已暗流涌動。
供應商很多都是一邊陪著笑臉,一邊很多早已咬牙切齒,反水只在落水時。一有風吹草動,就準備解綁。特別是主播深度綁定的網紅品牌,大部分都是靠營銷推出來的,本身產品質地不咋樣,一旦營銷出了問題,會動搖其根基。
對手盤之間的暗戰則更加兇猛。
李佳琦核心是流量,以及接收消費受眾信息進行解讀分解傳導到上游端。他更擅長于做聯名推廣,做代言人。往上游端就開始進入知識盲區,需要有人幫忙掃盲,供其進行決策。這是做超級導購與做品牌的底層結構不同導致的,要跨過研發設計等環節需要足夠的人才結構來支撐,這跟很多超市做不好自有品牌有很多相似的邏輯。要開始由螺絲釘角色向組織者角色進行轉換。組織者角色很重要的工作是找人,因為流量有了、錢也有了。但生活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必然限制其找人的能力。
外界很難看到李佳琦在自有品牌上有什么動作。從品牌方到超級導購之路,一般都會有個做自己品牌的夢想,也是在有一定資本后最想做的一件事。當有一天自己的品牌能夠布滿各種渠道,那種成就感是極其爽的。這種情況在服裝設計界挺常見的,供應鏈端極度成熟,就缺想法。美妝界出現國產巨頭,甚至反向輸出海外,條件已在逐步成熟。特別是這幾年中國文化通過短視頻快速對外輸出,為中國產品輸出打下了端口。當李佳琦被困在直播間,其自有品牌夢想自然會放慢步伐,犧牲掉市場難得出現的機會窗口。也就暫時相應失去一個從柜姐到企業家的轉型的契機,在別人眼里就算再努力賺錢,還是一個柜姐角色,這種痛苦會一直掙扎。
如果真的要放手來做一個自有品牌,其定位也不可能太大眾,當實現階層躍升后,可以選擇向上兼容,也可以選擇向下兼容。向上兼容難度大,挑戰性大,空間也大;向下兼容,就要搶國內很多低端企業的飯碗。在調整粉絲結構時,早晚都會出現清理浮動的低購買力粉絲。現在調粉絲結構,對于李佳琦的銷售沖擊并不會太大,本身頭部主播帶貨也處于下降通道,順應趨勢洗牌。一個短期快速實現財富自由的年輕人,怎么可能愿意回到過去呢?一定是抓住鐵粉進行變現。或者功成身退,進入新賽道,迎接新挑戰。
看打假網紅“鐵頭哥”在挑戰教培時碰到粉絲反水直接翻車的事件就能明白個中道理。“鐵頭哥”早期起盤打假海鮮、打假美容院,受眾很多是有一定消費力的群體,他們需要一個打假代言人,于是對其路轉粉。當鐵頭哥要打教培時,中產粉絲就坐不住了,有厲害關系了,就開始“搞”鐵頭了。這時鐵頭哥的粉絲快速分層,一批力挺鐵頭但沒有消費力的粉絲,一批反水但有消費力的粉絲,鐵頭直接認慫翻車。
鐵頭起盤太快,鐵粉太少,浮動盤太多,沒有及時構建自己的核心粉絲盤,就容易出現大幅震動,粉絲出現洗牌。粉絲洗牌是市場出現的必然現象,都會出現掉粉、增粉的時候,當價值觀、理念、定位等發展改變后,就會重新洗牌。鐵頭是有社會責任的,做覺得是對的事,通過做一些正確但別人不敢做的事來獲取流量變現。相比之下,李佳琦沒有考慮社會承載力,說的是實話,但太傷人了,觸碰到底層大眾的傷口,而不是采用更加關心粉絲的方式。
不管怎么樣,單純的直播紅利已經慢慢結束,就像被時代拋棄的其它渠道一樣,最終能夠堅持下來的還是強供應鏈做基底,適時倒推銷售上升。李佳琦做超級導購已經到了一個神話,激流勇退不失為一個值得考慮的方向。上層的人怎么看都只會覺得他是一個柜姐角色,下面的人往上看他都是忘恩負義。迷失了,該換賽道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