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餐,為什么不受餐飲企業的重視?
來源/聯商專欄
撰文/胡柯柯
在商場看到一組山葵家的宣傳海報,文案是小小美食家,愛吃山葵家,海報配圖是三個小孩在吃兒童餐。
我看到這組宣傳海報的時候,以為是專門開了一家兒童餐廳。后來快速回憶了下,發現山葵家是一家日料店。日料店,在商場的中庭,大力宣傳兒童餐,這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今天就來談談這個有點意思的現象。
先說我的三個帶娃就餐體驗:
第一個體驗:帶娃聚會選餐廳的苦惱。最近和朋友約飯,4個大人3個1-6歲不等的小孩,我們在商場逛了一圈,發現可選擇的餐廳很少。逛了一圈把商場的餐廳分為四類:第一類是重口味的(比如辣的、麻的、腌制類、咖喱味),典型的如川菜、烤魚、酸菜魚、泰國菜、牛蛙等都不太適合帶小孩去吃(重口味調味料太多);第二類是西餐類,比如肯德基、披薩、薯條、漢堡類(也不是很適合孩子吃);第三類是火鍋,比如牛肉火鍋、椰子雞,感覺火鍋類第一印象還是喜歡海底撈;第四類是清淡的炒菜,比如港式茶餐廳、杭幫菜。以上這四類餐廳,都沒有兒童餐可供選擇。
我們最后選了一家杭幫菜,考慮的是正常的清單飲食,孩子們都能吃。這家店菜的口感不錯,但是給帶娃群體提供的兒童服務卻非常少,或者說壓根就沒考慮這些群體的需求。我問他們有沒有兒童餐具,說是有,但是被用完了。我只能用大人的碗筷給孩子喂東西,因為全是易碎的陶瓷,我只能全程在照顧孩子吃喝,自己完全顧不上吃幾口,等孩子吃飽了,又滿餐廳亂跑,我又得看著他,這餐飯吃得累得慌。其實我家孩子能夠自己用勺子、叉子吃飯了,如果餐廳能夠提供一套兒童餐具,我至少可以輕松一半。
第二個體驗:帶娃出門聚餐我喜歡選擇海底撈。原因很簡單,海底撈的服務比較好,上述餐廳的問題不會出現,不用擔心這沒帶那沒帶。海底撈會提供兒童餐具、圍兜、玩具等,小月齡還有嬰兒搖籃,服務員還會幫哄娃,也有可能還有我沒有解鎖的兒童服務。別小看一個搖籃,一個玩具帶來的良好體驗。我體驗過兩次,大概6個月小月齡的時候,孩子睡著了,放在搖籃,我們大人可以安心吃一頓火鍋,搖籃很干凈,里面會給你換一次性的墊子,家長放在座椅旁邊,自己可以安心吃飯。等孩子大一點了,一個小玩具汽車,完全可以收服一個一周歲多一點的孩子,讓他自娛自樂一會。提供的寶寶餐具、寶寶圍兜,給我這種出門經常忘記帶寶寶就餐裝備的媽媽非常友好。
第三個體驗:我一個人帶娃出門一般會選西貝。因為西貝是我印象中唯一一家有兒童套餐可供選擇的餐廳,對,是印象中,并不是實際!不用考慮菜品適不適合孩子吃,如果大人吃的菜不適合孩子,就給孩子單獨點個兒童餐。再加上西貝配套提供的一系列兒童服務,更是讓家長省心省事省力不少,很多東西很能抓住帶娃家長的痛點。比如我很喜歡西貝的兒童座椅是高低腳的,可以放在沙發座椅上,緊挨著家長,喂食方便。西貝還會提供一系列硅膠類的兒童餐具,可以讓寶寶自主進食,不怕寶寶推翻,還會提供一次性圍兜,還有蠟筆、畫紙,兒童點餐本,讓兒童有參與感,順便適當解放家長。
以上三個關于兒童就餐的體驗,我總結了三點關于兒童餐的心得:
1. 兒童餐的需求旺盛,提供兒童餐的餐廳卻很少。現在的購物中心,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業態是兒童的天下,比如開在購物中心的早教培訓,少兒編程,少兒舞蹈,少兒運動,小小主持人各種各樣的花樣培訓班,是家長帶著孩子周末游走于商場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有些孩子上午下午都有課,或者家長不想回家吃飯,或者出于周末改善伙食的需求,很大一部分帶娃群體,都會選擇在商場就餐。兒童經濟在培訓市場如火如荼,在餐飲市場卻還不太被重視,很少有單獨推出兒童餐的餐廳。西貝的兒童餐有點出名,其實它很大一部分是預制菜,有些是冷凍的,微波爐加熱一下。有些是做了很大一份放著,要兒童餐了,單獨盛一碗,裝在好看的餐盤。他們把這些預制菜,做了搭配,裝了兒童喜歡的餐盤,每份要賣到幾十元,有29元的套餐,也有79元的套餐。竟然有不少家長愿意為之買單,可見市場的選擇實在太少。
2. 有兒童餐的餐廳,大部分宣傳并不到位。西貝是我第一反應想到有兒童餐的餐廳,這就是為什么我經常去西貝。我后來在商場仔細觀察過,在一層全是餐飲的樓層(估計有20家餐廳),除了西貝大概還有1-2家餐廳也提供兒童餐,只是他們沒有大力宣傳,導致很多家長并不知道。下圖這家牛肉火鍋就是有兒童餐的餐廳,但是我對它完全沒有印象,仔細觀察了才發現有。
我想這也是文章開頭提到的,山葵家大概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兒童餐需求旺盛,但是真正提供兒童餐的餐廳卻不多,即使有些餐廳在做,宣傳做得也很一般,不被家長所熟知。所以一家日料餐飲,選擇在商場中庭,大肆宣傳兒童餐,這個問題也就可以解釋了。山葵家提供的兒童餐的類型和西貝很像,餐盤很像,兒童套餐的種類也很像(水果+主食+糕點+湯)。
3.兒童餐附加的服務是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大家都說海底撈的服務好?服務員給你端茶倒水,這些都是我們表面看到的,其實本質上是海底撈幾乎洞察了每一種不同群體的需求,并且匹配了相應的服務,有些服務看似很簡單,卻能夠為就餐的人提供方便,提供舒心,這就是好服務。
兒童服務就是其中的一種,它幾乎考慮到了各種帶寶寶出行家中的需求,從嬰兒的搖籃到大童的玩具,本質上是對于這個階段用戶需要什么的洞察,進而提供服務,并且能夠在全國門店落地執行,這是海底撈很強的一種服務能力。
現在大部分餐廳對于兒童服務,還僅限于提供寶寶座椅,他們真是考慮到帶娃來吃飯的群體,娃坐哪里,后續一系列娃拿著陶瓷碗吃飯,會不會把碗打碎,娃吃飯會不會把衣服弄臟,帶著小月齡寶寶的家長們怎么吃飯呢?更深入的問題,他們顯然沒有進一步去思考,這就無法帶來更深入更細致的服務。
他們為什么不去抄海底撈呢?這里的原因就很多了,第一沒有這種意識,經營管理者往往選擇隨大流,不深入思考;第二出于成本考慮,認為投入產出比太低,無法提供更多服務;第三種,太多了,學不過來,比如考慮帶娃群體、考慮孕婦、考慮過生日的群體,各種各樣的服務,應該學哪樣?第四種想學卻無法落地,比如培訓不到位,實際執行不到位等。
從山葵家的宣傳海報來看,我相信兒童餐會成為越來越多餐廳的標配。會有越來越多餐廳意識到,抓住兒童的胃,幾乎等于抓住了家長的錢包。至于兒童餐怎么做得更精致、更好吃,顯然還有很大的空間,兒童餐跟上了,就要匹配上相應的兒童附加服務。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