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搶奪iPhone 15首發?
來源/36氪未來消費
3C,即時電商的新戰場。
一年一度的科技屆“春晚”落下帷幕,iPhone新品再次站在了聚光燈下。
如何能在第一時間拿到新機,在眾人面前“炫耀”一把,成為了眾多“果粉”最為關心的問題,各大平臺早在幾個月前就摩拳擦掌,搶奪聲量。
餓了么成為了這場“春晚”重要的參與者。
9月22日早上8點,朝陽大悅城的Apple旗艦店內,隨處可見都是藍騎士的身影,他們很多一早就來到店里蹲守,目的只有一個——幫餓了么用戶搶到iPhone15新品手機,并在第一時間配送到家。
今天是iPhone15正式開售的首日,餓了么此前宣布將攜手全國近3000家Apple授權專營店,在新機現貨首發當日,在餓了么平臺同步開售,最快半小時送達。
此前的5月13日,餓了么宣布首批500余家Apple授權專營店登陸平臺,覆蓋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成都等全國80多個主要城市,上線商品包括Apple授權專營店內全線品類。
此次iPhone15新機合作發售,雙方合作門店已擴容到近3000家,覆蓋330余個城市。通過餓了么外賣,如今各地消費者都可以隨時隨地在餓了么上買到iPhone、iPad、AppleWatch等產品。
這場iPhone15首發爭奪戰背后,其實是以餓了么為代表的即時電商平臺的軍備競賽。蘋果之外,越來越多的3C數碼品牌也開始加碼即時電商賽道,一場3C外賣爭奪戰已悄然打響。
01
搶奪蘋果首發
一年一度的蘋果新機發售,考驗即時電商平臺的“iPhone時刻”再次來臨。
早上8點,全國多地門店便已排起藍色長龍,眾多餓了么快送騎士“蹲守”,等待第一時間取貨配送。
為了能幫用戶搶到新機,一位餓了么藍騎士在早上8點多就選擇在家附近的蘋果專營店蹲守,這是他參與早高峰配送的時段,但今天不同往日。
今年已是他連續第三年參與iPhone新機的首發活動。據他介紹,與往年不同,這次選擇在餓了么平臺下單的用戶明顯增多,承接iPhone新機訂單的蘋果門店也在變多。
往年可能根本搶不到,但伴隨服務門店的數量增多,在早上9點多,他已經幫4位用戶將iPhone15送到了手中。
“這是我第一次用外賣買手機,價格和線下門店、傳統電商平臺都一樣,但用餓了么買就要快很多”,作為公司里第一個收到新款手機的人,杭州消費者劉女士很是興奮。
今年餓了么平臺上參與iPhone15首發的門店達到了3000家,覆蓋了全國300+的城市,這比5月中入駐的500余家Apple專營店數量多了3倍,服務范圍的擴大也讓更多的年輕用戶有機會第一時間體驗到iPhone15的新機。
“搶奪iPhone首發”成為了今年即時電商最慘烈的戲碼。
餓了么之外,美團閃購、京東到家乃至盒馬等平臺都在今年紛紛加碼,從覆蓋的門店數量,到速度比拼再到售后服務,“應卷盡卷”。
但在36氪未來消費看來,伴隨同質化競爭的加劇,單純的配送速度和門店覆蓋范圍已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在這之外如何更“花式”的參與這場科技屆春晚,成為了各家發售平臺勝出的關鍵。
9月13日蘋果新機發布當日,餓了么在app內同步上線簽到打卡抽獎活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互動和趣味性。
它帶來的好處是,在蘋果新機發售前夕就充分的把氣氛帶動,無論是對于平臺的用戶和DAU,還是蘋果門店曝光度,都有非常好的拉升作用。
去年世界杯期間,餓了么就曾聯手一眾線下商家在App上線了“猜球贏全年免單”活動,球迷通過競猜賽果贏得吃貨豆,兌換免單額度和啤酒等獎品,收獲大量用戶的關注。
考慮到消費者在外賣平臺購買高價3C商品可能有的擔憂,餓了么此次還同步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配送簽收保障服務,包括定制帶封口的專屬包裝袋等等,充分保障貨品到手的質量和安全,讓用戶可以更放心地在平臺下單。
差異化的服務讓餓了么在這場“iPhone首發”爭奪戰中收獲頗豐。9月22日上午8點至10點兩個小時內,餓了么全站iPhone交易額超平日百倍,除了最新的iPhone15,iPhone14等次新系列也增長明顯,全站“iPhone”關鍵詞搜索指數較平日上漲83倍。
02
從買蘋果到買“蘋果”
從“外賣買蘋果”到“外賣買‘蘋果’”,近年來即時電商市場正呈現“小外賣”走向“大外賣”的加速化發展趨勢。
“越來越多用戶開始習慣通過外賣來買手機、買心儀的數碼產品”,餓了么數碼品類相關負責人應宵霞介紹。餓了么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七夕前后,Apple系列商品的日銷售額較剛上線時已增長約5-6倍。
在許多場景,即時電商的確是滿足用戶3C數碼消費的最佳途徑。比如住酒店忘帶數據線、充電器、耳機、剃須刀,打開外賣平臺下單可以馬上解決;比如手機等數碼3C產品壞了,想快速更換時;再比如遇到節日、紀念日需要給TA送數碼3C禮物時,外賣平臺可直接送貨上門……
3C品類的崛起是近年來即時零售的新趨勢,這背后是用戶對即時零售模式的認可,從而帶動的需求爆發。
據商務部研究院電商所數據報告,近年來,即時零售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2022年市場規模達到5042.86億元,預計2025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2022年的3倍。
在36氪未來消費看來,被外賣培養出用戶習慣的即時電商,當下依然帶有強烈的“外賣”性質,平臺們需要借助一個具有大眾矚目且高價值的流量單品去扭轉用戶心智,證明萬物一小時可抵達,蘋果新機成為了那個最佳選項。
不過,搶奪iPhone新機只是一個開始,借此即時電商平臺更需要完成的是快速補足自己在3C品類上的供給不足。
對此,餓了么顯然也早有準備。2022年9月,全國3000多家小米之家陸續進駐餓了么,除了手機之外,消費者還可以通過餓了么購買小米平板、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全系產品。
今年5月,蘇寧易購成為首家進駐餓了么的家電3C連鎖零售商,首批600家門店全部成功入駐,上架的手機、PC、家電產品超過3000種。
就連看上去“不愁賣”且在零售渠道布局上很謹慎的蘋果,也早已親自下場布局即時電商,宣布與各大即時零售平臺合作。
蘋果、華為這樣的頭部玩家都不約而同地重視外賣平臺表明,即時電商已逐漸成為3C數碼行業的必答題——對亟需升級零售體系、適應存量競爭、探索增量增長的3C數碼廠商來說,即時零售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尤其是對于對于新機首發這種特殊節點,即時電商平臺的時效性優點會被進一步放大:iPhone15這種重磅新品本身就是一種社交貨幣,用戶想在最短時間內拿到新機,滿足自己的嘗鮮和社交需求,“一刻也不能等”。
埃森哲此前的《聚焦中國95后消費群體》報告就顯示,以95后為代表的“年輕一代”,更加注重配送速度,超過50%的年輕消費者希望能當天到貨,有7%的消費者甚至希望能在兩小時內收到貨。
更重要的,相較于其他品類,數碼3C更加標準化,用戶往往已經通過觀看體驗評測、試用朋友手機等形式有了對應的產品決策,在購買時打開外賣平臺“所買即所得”就成了很自然的消費習慣。
03
即時電商3C爭奪戰
從搶奪新品首發,到優化商品供給,再到履約及相關配套服務的保障,為什么各大即時電商平臺都紛紛重視起3C品類?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相對于商超、餐飲等品類,3C品類天然客單價更高,人群關注度高,也天然自帶流量,相比平臺花費大手筆宣傳平臺價值,一部華為、小米或者iPhone新品的首發,就足以吸引上千萬乃至過億的流量,對平臺來說這是巨大的吸引力。
另一側面,現在正進入萬物到家的時代,用戶已不僅僅滿足于只通過即時電商平臺點外賣,而是可以購買所有的即時需求。
在一個“萬物到家”的行業愿景中,3C數碼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一個平臺綜合實力和商業價值的體現。
在流量愈發昂貴的當下,每一個品牌都渴望找到更多的流量渠道,打開銷售思路,尤其是對于擁有眾多線下門店的3C品牌來說,過去幾年他們不禁發現,授權店越開越多,但客流卻在往線上走,門店獲客越來越難。
對于品牌和商家來說,即時電商平臺則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增量渠道。
它們有充足的流量、成熟的交易體系和高效的配送團隊,這使得3C數碼門店的經營半徑大幅擴大、獲客成本大幅下降,很多時候門店只需要備好貨、做好線上運營和服務,就可以在平臺獲取訂單增量。不知不覺間,還能實現門店的數字化升級。
以“外賣到家”的基礎上,展望未來,餓了么或許可以繼續探索交叉營銷(比如買生鮮、抽小家電)、直播帶貨、定制產品(比如平臺定制微波爐等廚電)、新品首發等活動,這對于激活用戶需求,盤活平臺資源,創造更大的增量大有裨益。
總結來看,搶奪iPhone15首發或許只是一次“佯攻”,這背后是即時電商平臺對整個3C品類的爭奪。餓了么已經向品牌證明,即時服務將給品牌零售市場帶來全新的銷售高潮。伴隨“萬物到家”的理念深入人心,這場關乎用戶、流量、平臺價值的即時電商大戰已經鳴鑼開炮。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