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基礎設施納入REITs 合生、百聯們走到了哪一步?
來源/觀點網
撰文/龔麗欣
醞釀已久的消費基礎設施公募REITs,正式落地。
10月2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修改〈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第五十條的決定》。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上述《指引》刪除了“不含住宅和商業地產”的相關表述,將“百貨商場、購物中心、農貿市場等消費基礎設施”以及“保障性租賃住房、清潔能源”等明確寫入基礎設施范圍。
這也意味著,消費基礎設施正式納入了公募REITs的范疇。
可以說,這是一次史詩級的調整:一方面,新增了基礎設施公募REITs的投資標的,豐富了產品的種類,有利于吸引更多了資金參與公募REITs投資,推動市場的活躍度。
從修改后的《指引》來看,目前基礎設施包括了儲物流,收費公路、機場港口等交通設施,水電氣熱等市政設施,百貨商場、購物中心、農貿市場等消費基礎設施,污染治理、信息網絡、產業園區、保障性租賃住房、清潔能源等符合國家重大戰略、發展規劃、產業政策、投資管理法規等相關要求的其他基礎設施。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基礎設施的擴容,公募REITs市場規模和交易活躍度將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房地產仍舊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隨著保障性租賃住房、百貨商場、購物中心等正式納入公募REITs范疇,有利于盤活存量資產,促進消費場所的發展,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
實際上,早在今年3月,監管部門便首次文件明示,要將公募REITs擴容至購物中心等消費基礎設施。
隨后,9月8日,證監會也發文擬對《公開募集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第五十條進行修改,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10月8日。
醞釀半年多時間,靴子終于落地。
值得關注的是,3月份監管部分發布相關文件亦明確,政策原始權益人不能是住宅開發企業,但可以是房地產為主業的企業集團的子公司,同時優先支持百貨商場、購物中心、農貿市場等城鄉商業網點項目,保障基本民生的社區商業項目發行基礎設施REITs。
也就是說,一些城市級的、重奢類的購物中心并不在消費基礎設施REITs的范疇之內。
不僅如此,10月20日正式出臺的文件來看,證監會亦強調,基礎設施項目應當“符合國家重大戰略、發展規劃、產業政策、投資管理法規等相關要求”。
從這些文字當中,能夠明確看出監管部門的擔憂所在,但這是商業REITs的出發點,也是必經路。
即便發行有諸多限制,但不少商業運營企業早已躍躍欲試。
據了解,上半年以來,包括百聯股份、天虹股份、合生商業、萬科等接連傳出申報商業REITs的意向。
其中,7月12日,百聯股份率先宣布將“上海又一城”購物中心作為底層資產申報發行REITs,基金暫定名為華安百聯消費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由華安基金承做。
而天虹發展、合生商業及萬科暫未披露明確的底層資產。
但合生商業羅臻毓在此前接受觀點新媒體的采訪時亦強調:“可能會將幾個主要商場,如合生匯、合生廣場放到REITs。”
另有消息稱,萬科申請基礎設施REITs由旗下純商業地產公司印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進行,底層資產為杭州區域的一處購物中心。
不過,此前因政策并未最終落地,上述企業的申報工作還未有實質進展。而今,隨著消費類產品的正式納入,萬科、合生、百聯的商業REITs又更近一步。
據了解,政策出臺兩日,證監會官網雖未查詢到相關的申報文件,不過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政策的落地,消費基礎設施公募REITs有望進入申報和實施階段。
對企業而言,通過公募REITs,能夠將流動性較低的不動產項目轉換為流動性較高的金融產品REITs份額,從而獲取到權益性的資金,降低負債水平。
而百貨商場、購物中心等,因租金租期較長、租金穩定等特點,更容易吸引資本的參與。更重要的是,目前市場上擁有的存量行業資產巨大,此番消費基礎設施公募REITs正式開閘,將有助于盤活市場存量項目。
目前我國存在大量的商業存量資產,戴德梁行數據顯示,截止到2022年四季度,全國16個重點城市高品質零售物業存量達1.02億平米,四個一線城市的高品質零售物業存量達到4650萬平米。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