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天天低價”,淘寶要怎么做?
來源/電商在線
作者/王亞琪
價格力是今年雙11的關鍵詞。
京東方面表示,要用實打實的真低價為消費者帶來“真便宜、閉眼買”的消費體驗;抖音的“抖音商城雙11好物節”,通過超值購、低價秒殺等商城頻道吸引消費者下單;快手電商持續加碼“低價好物”,不斷強化“好的生活,可以不貴”的口號。
作為雙11的開創者,淘寶天貓在今年雙11啟動會上,把“全網最低價”定為核心目標,包括三大行業發展中心和用戶、平臺、直播等橫向部門,都明確“全網最低價”為核心KPI。
現在打開淘寶APP,你能看到多個代表低價的標簽。除了帶閃電標志的“全網低價”、“官方立減”,在淘寶不同的位置還會有“同款低價”、“90天低價”、“雙11天天低價”等多個標簽。
這些標簽背后的邏輯有什么不同?對于消費者而言,它們都代表著平臺認證的好價格力商品。但對于不同的商家而言,這些標簽的細微差別,實際上指向的是運營策略的差異。
雙11正式開賣前,淘天集團相關小二告訴《電商在線》,打好價格力將是天貓雙11最重要的戰役之一。“在淘寶天貓,價格力團隊是一個龐大的項目組,幾乎覆蓋全集團。今年預計將有10億消費者參與,超8000萬熱銷商品實現全年最低價。參與的團隊不僅囊括了營銷、市場部門,還有搜推(搜索、推薦)、百億補貼、淘寶好價等多個團隊的支持,各個垂直行業也都橫向支持了項目的推進。”
01為什么要做“官方立減”和“雙11天天低價”
今年雙11,淘寶天貓首次推出“官方立減”和“雙11天天低價”,往年只有“滿減”。
回顧歷年雙11的玩法,2009—2011年,頭三年的雙11一直是簡單粗暴的“五折”。隨后幾年,才逐漸衍生出五花八門的玩法。“滿300減50”的滿減玩法,也是誕生在此期間。
和打折相比,滿減是“湊單”的邏輯。淘天集團阿里媽媽及市場總裁家洛曾解釋過“滿減”出現的原因。他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當你走進一個小的超市,這個小超市只有100件商品的時候,消費者會更關注單件商品的優惠;但當你走進的這個超市,已經有10萬件商品時,為了讓消費者提升購買體驗,超市往往會選擇提供一個購物籃,進行統一結算。”
從打折到滿減,是雙11歷程中一個明顯的變化。在家洛看來,這是在雙11發展的過程中,因為有眾多商品、品牌、消費者參與進來后,自然而然延展出的一種變化。這種變化既保障了消費者的優惠,提升了極大的購買效率,同時也改善了消費者的購買體驗。
把目光重新投射到2023年,無論是傳統電商平臺,還是內容電商平臺,都將“價格”視為最重要的目標。在淘寶天貓平臺上,有用戶已經能在不同入口看到“官方立減”和“雙11天天低價”的標識,其本質就是單件商品打折,它和滿減的湊單邏輯完全不同,更近似于是一種比價場景下的邏輯。
一個問題在于,雙11走到第十五個年頭,平臺要讓“打折”重新回歸?
如果說,從打折到滿減,是為了讓消費者湊單更方便、體驗更好,那么在滿減的基礎上,打折玩法的重新回歸,是因為平臺看到了消費者分層運營的重要性。
“一個十塊錢的商品,如果湊到了滿300減50,其實也減了一塊七。但是實際上我們會發現,一個十塊錢的商品,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去湊單,越低單價的商品湊單比例越低。這意味著,其實并不是所有消費者都享受到了優惠(有些性價比人群也許根本不需要購買300元的商品,也不需要湊單),而立減是讓所有消費者都享受到雙11的優惠。”小二解釋。
至于“雙11天天低價”,強調的則是讓消費者在雙11周期,每一天都能享受優惠。
雙11雛形來源于“黑五”購物節,它是典型的High-Low Pricing模式。本質是以貨為先的運營方式,貨的價格就像彈簧,每逢大促就壓低。相對應地,沃爾瑪提出的EDLP(Everyday Low Price,天天低價)模式,對應的策略是以人為先,先壓低價格,然后圍繞人來分發商品信息。
“從商家角度來看,今年我們的官方立減,要求的是商家至少給出八五折的優惠,它實際上是為了校驗商家是否給出了,和過去一段時間相比之下最低的價格。但是今天我們也留意到,有一部分商家日常已經給出了全網最低價,是典型的EDLP玩法,比如在我們的價格力體系中做到四星、五星的商家,我們沒有必要要求他們在全網最低價的基礎上再做打折。”
價格力團隊的小二告訴《電商在線》,新推出的“雙11天天低價”,其實是給這部分商家新增了一個參與雙11的通道。這也是為什么,只有在價格力體系中達到四星及以上的商家,才可以報名參加這項活動的原因(價格力體系中,四星可以理解為淘內低價,五星可以理解為全網低價)。
總結來看,“官方立減”是讓更廣泛的消費群體參與雙11,平臺讓不同消費者都可以找到自己心儀的購物方式,不管是滿減還是立減。“雙11天天低價”則是讓低價的周期盡可能延長,更多擁有好價格力的商品被展現在消費者眼前,不必再特意蹲守雙11正日子當天。今年雙11,從優先級來看,天天低價和官方立減都是大立減,平臺優先級均會高于跨店滿減。
02“雙11天天低價”背后,商家的新機會
如果從標簽位置來看,幾個“低價”實際上出現的位置不盡相同。“雙11天天低價是業務心智,是商家報名參加的,它的標簽位置和百億補貼、天貓超市等標簽是一個位置。而全網低價和同款低價,是實時動態比價的,不需要報名,它的標簽是在商品卡片偏下方的位置。簡單來說,只要日常能做到全網低價和同款低價的,基本都有資格報名雙11天天低價。”
而全網低價和同款低價,在今年3月左右,就開始出現在手淘APP,從猜你喜歡、搜索到各個淘內會場,都有相應標簽的露出。包括此次“雙11天天低價”也是淘內平臺全購物鏈路的露出。
對于商家而言,帶上這些標簽,意味著得到了平臺的信任背書。
“帶標的產品和沒有標的產品,最直接的體現,是商品有價格競爭力,有平臺背書,商家在流量和轉化率上可以得到雙重提升。” 官方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個月,商家提供的全網低價商品在淘寶平臺的平均流量漲幅達62.5%。這種“以價換量”的玩法,對中小商家而言是一種更為友好的分發邏輯,也讓他們有機會在雙11期間和大品牌有一同比拼。
對平臺而言,通過打贏關鍵戰役,能讓消費者一想到便宜就能想到淘寶天貓。更關鍵的是,持續打造價格力這一關鍵詞,考驗的是平臺的組貨和運營,是一種系統能力的建設,更加具有價值。
今年年中,“MichuGo飾品”的掌柜余波接觸到了淘寶天貓的價格力項目,他嘗試著報名了一款產品。“這款產品日常定價是3塊8。活動過程中,平臺補貼2塊錢,我們讓利1塊錢,消費者到手是8毛錢。”通過這個活動,余波一個新鏈接一天就賣了40萬單。店鋪也迎來了持續的流量,“活動當天,店鋪訪客突破了30萬,銷售額也從平時的6萬漲到了28萬。”
“給好價格這件事,賣出一單算一單,參與‘天天低價’只要測算好自己的成本,通過價格去換流量就可以了。” 這名價格力團隊小二透露,“從自然跑出來的數據來看,目前參與‘天天低價’并獲得了很好效果的商家中,有非常多中小商家、經銷商等生態型商家,已經找到了生意的爆發點。”
“雙11天天低價的推出,本質其實是我們希望價格力,它能帶來一個持續性的價值。”小二解釋,“通過雙11去放大后,商家和消費者都會有更強的感知。商家的參與度和意愿度會提高,越來越多商家會在大促乃至日常經營中重視價格力。我們希望有更多好價格的貨品涌現上來,以及這些貨品都能獲得更好的銷量,這實際上也是我們現在最核心的考核指標。”
從打折到滿減,從滿減又到立減、天天低價的出現,雙11的變化就是消費市場的縮影,印證著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淘寶天貓目前在做的事,比十五年前開創雙11更具挑戰,這更像是原本更擅長于High-Low Pricing模式的淘寶天貓,正在和EDLP模式融合。這個全新的消費者分層運營模式,也將挑戰10億消費者的需求匹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