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兔上市背后:快遞巨頭,掘金萬億海外熱土
來源/一點財經
撰文/趙同
“確實投了,算是友情支持一下�!�
有網友曾問段永平是否參投極兔,這位“中國版巴菲特”在雪球上如此回答。
此番“友情支持”,如今或許獲得豐厚回報。10月27日,極兔在港交所上市。截止10月31日,極兔市值達到1045億港元,遠高于京東物流(605億港元)。這意味著在資本眼里,極兔跟順豐(1930億港元)和菜鳥(最新估值1850億元)站在同一梯度,躋身“千億俱樂部”。
縱觀快遞行業,今年的主題詞顯然是“資本”。8月,順豐宣布將赴港二次上市;10月13日。證監會披露已經接收菜鳥在港上市的備案材料。市場之中,已經能聞到金錢的味道。
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趨于飽和的形勢下,積累資本、備足糧草是一條必經之路。只是,備足糧草后往哪里走呢?
無一例外,這些快遞業巨頭都把目光投向廣闊的全球市場,踏上掘金之路。通過極兔、順豐、菜鳥三家,可以發現它們的商業模式分別“輕、重、輕重并舉”的特點。誰的競爭力更強?誰能笑到最后?
01
萬億級別的激烈競爭場
出海,已經成為許多國內互聯網企業的必經之路。
電商、短視頻、游戲之后,快遞成為出海的熱門賽道。這條出海路上的火藥味同樣濃烈,想象空間也非常大。
根據Transport Intelligence發布的《2023年快遞和小包裹報告》,國際和各國快遞市場均有望復蘇,全球快遞市場規模預計將同比增長3.6%,達到5421億歐元,相當于數萬億人民幣級別的市場。
面對這片萬億市場,極兔屬于在海外誕生然后進軍中國市場的一派,順豐、菜鳥則屬于扎根國內,對外進軍海外的一派。
本身自帶海外基因的極兔,并不像“兔子”那么溫順,反而非常驍勇好戰。
上市敲鐘的時候,極兔創始人李杰沒有去香港現場,而是在上�?偛空f了一番話,大致意思是:
極兔在每個國家都是“土匪”,要么開疆拓土,要么搶占別人的市場份額。
極兔的上半場,的確是在開疆拓土。
海外的快遞市場,發展水平并不均衡,北美、歐洲相對成熟,東南亞、非洲相對落后,但也意味著開拓空間大。2015年,東南亞的電商才剛起步,快遞領域亟待開拓者,極兔避開國內激烈的競爭格局,選擇在東南亞誕生。
《2022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顯示,在2017至2022這五年間,東南亞的電商GMV已從109億美元躍升到131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4%。與此同時,極兔躍升為東南亞市占率第一的快遞公司,2022年市場份額達到22.5%。
極兔上半場在東南亞開疆拓土,下半場就去其他地方搶占別人的市場份額了,包括中國市場。
當極兔在2020年進入中國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五家頭部企業擁有超過70%的市場份額。不過,當時的極兔已經站穩腳跟,擁有足夠的實力與國內巨頭PK。招股書顯示,2022年極兔在中國市場市場份額達到10.9%,已經占據一方天地。
避開競爭中心場,從邊緣市場搶占先機后再往中心地帶進軍,這就是錯位競爭的具體表現。
在極兔誕生之前,順豐早在2010年開始了海外擴張。不過,當時順豐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并沒有大舉擴張,國際業務的營收占比只有2.5%。
2020年之后,順豐加速出海,收購了東南亞最大物流企業嘉里物流。并表嘉里物流后,順豐2022年的國際業務規模位列亞洲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第一名。
此后,順豐國際供應鏈業務擔負起創收重任。該業務板塊收入占比從2020年的8.7%上升到2022年的33.6%,已經成為順豐的第二成長曲線。
根據10月30日順豐發布的2023年Q3財報,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在二季度企穩基礎上保持回升。
相比于順豐通過資本擴張出海,菜鳥則通過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邁出去。
2018年,菜鳥啟動「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截至2023年6月底,菜鳥擁有約300萬平方米跨境電商倉庫,2023財年公司國際物流包裹量超過15萬件,這兩個數據都是全球第一,說明菜鳥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物流服務企業。
讓外界抱有更大想象力的是,今年3月阿里啟動“1+6+N”組織變革形成6大業務集團后,菜鳥率先啟動上市計劃。今年9月,蔡崇信接任阿里董事會主席職務,并且擔任菜鳥集團董事長。
主帥親自上陣,可見對菜鳥的重視。此前,蔡崇信給菜鳥指出一條明確路徑——立足中國根基、著眼全球市場,持續構建全球化的物流網絡�?梢姡龊J遣锁B接下來的重中之重。
事實上,并不是說快遞企業必須出海。只是從2019年以來,行業“以價換量”的價格戰擠壓著企業生存空間。如果只留在國內市場,瓶頸很快會到來。
出海,既是被動的無奈之舉,也是主動的謀求機會。
02
各自突圍的“殺手锏”
管理大師德魯克指出,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
極兔、順豐、菜鳥三家企業,本身就深耕于不同的土壤,長出來的果子也各不相同。分別來看,三家的商業模式帶有各自的差異化特點:
輕、重和輕重并舉。
在招股書中,極兔透露區域代理是“公司的文化載體”。其實,這也是它用來突圍的商業模式。
極兔能在東南亞和中國快速擴張,靠的是“低價”這一殺手锏,尤其是在中國下沉市場受到價格敏感性顧客的偏愛�?恐暗蛢r”,極兔只用10個月日單量就突破了2000萬,而中通、圓通、韻達等實現這一目標則花了十幾年。
事實上,在快遞行業用低價打開市場,并不是新鮮事,被貼上高端標簽的順豐也打過價格戰。只是,跟其他企業粗暴地調低價格不同,極兔的低價來自“區域代理”模式。
所謂區域代理,就是在普通加盟商的上一級設立區域代理,他們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能夠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制定擴張策略。這種模式非常“輕”,具有非常高的靈活性,進而降低成本。招股書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極兔的營業成本占總收入比重同比下降了近十個百分點。
較低的成本,讓極兔能夠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推行低價模式,獲取更多用戶,從而在下沉市場所向披靡。
相比極兔的“輕”,順豐自營的出海模式,顯得比較“重”。
順豐能將觸手伸向全球上百個國家,依托于自營的國際航空資源,其中的典型當屬鄂州花湖機場。
過去幾年,順豐花了大量資金建設和運營鄂州花湖機場。在此之前,國內200多個機場中沒有專門的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成了國內真正意義上的首家貨運機場。根據順豐2023Q3財報,目前鄂州花湖機場國內、國際進出港貨量累計突破10萬噸,其中國際貨量占比近20%。
自建航線模式的好處在于用戶體驗,按照順豐的規劃要實現“一夜達全國,隔日連世界”的目標,這也符合順豐高端的品牌調性。
相比極兔的“輕”、順豐的“重”,菜鳥出海采用的是“輕重結合”的物流模式。
所謂的“重”,就是投入物流基礎設施,加強海外本地倉配、自營配送和自提設施建設�!拜p”,就是用數字科技進行高效運輸,這是菜鳥一貫的優勢。
相對來看,“輕重結合”的模式比自營模式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同時又比加盟模式的服務質量更好。并且,菜鳥在海外擴張面對復雜的本土情況時,擁有更低的試錯成本,從而能夠進行靈活的戰術調整。
03
海外擴張中的隱憂
幾家企業,都用各具特色的商業模式,向市場描繪出自己的藍圖。
藍圖很好,但回歸實際,最終都是錢的問題,所以它們才會接連沖擊上市。
除了在中國市場迅速擴張,過去兩年極兔開始進軍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墨西哥等市場,其逐漸與UPS、DHL等國際物流巨頭直面過招。
在進入其他國家市場過程中,按照極兔過去的動作,收購是必備操作。此前為了更快進入中國市場,極兔在燒錢上可謂大手筆。2021年10月,極兔以68億元收購百世快遞國內業務。今年5月,極兔又以11.83億元的價格收購了順豐旗下豐網速運的全部股權。
頻繁的收購,顯然能夠更快地進入當地市場,但是弊端也顯而易見。比如,資金壓力大,對被收購企業的管理和掌控不足,再加上“區域代理”模式帶來的管理松散,很容易引發服務問題。
因此,在極兔“快”的另一面,能看到的是“慢”。
不少用戶吐槽極兔快遞非常慢,雙11期間其他快遞平臺的貨都到了,只有極兔慢吞吞的,堪稱“龜速”,只能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國家郵政局的調查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極兔速遞在快遞企業公眾滿意度上的得分在74-76分,落后于“三通一達”,在同行中墊底。
在海外很多國家,尤其是歐洲市場,很多用戶對快遞服務質量要求很高。如果極兔的服務沒有提升起來,很容易在市場競爭中折戟。
另外,極兔的低價優勢,是否在全球擴張中具備可持續性,還需要打上問號。在過去的商業史上,很少有企業能夠通過降低價格來建立持續的競爭優勢。如今不是資本火熱的年代,燒錢大戰的熱鬧場面很難重現。
相比極兔,順豐出海路上的隱憂也是顯而易見的。
盡管自建航線,能夠讓用戶的服務體驗更佳,但是也需要承擔更多的成本。這些年順豐大搞基建,買飛機、建機場,花去了大量資金,負債率也在節節攀升。
截至2022年底,順豐負債總額1186億元,同比增長約6%,為2017年上市時負債總額的4.8倍,資產負債率已達到55%。
負債上升的同時,順豐在海外并沒有取得亮眼的收入。
在后疫情時代,國際空海運價格已經從較高區間回落到三年來的較低水平,再加上全球貿易的需求減退,順豐的海外收入急速下滑。2023年上半年,“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成為順豐唯一收入下滑的板塊,營收同比下滑36.31%至288.57億元,凈利潤轉虧至-3.08億元,上一年該數據為16.89億元。
當收入下滑、負債上升,順豐沒有取得資本的進一步信任。眼下,順豐市值相比巔峰時期縮水一大半。
相比極兔和順豐,菜鳥的出海之路相對更為穩健,不過也并非沒有壓力。
在阿里進行“1+6+N”的組織架構調整之后,菜鳥需要加強自負盈虧、自我生長的能力。財報顯示,2021-2023財年,菜鳥經調整EBITA均為虧損,分別為虧損8.13億元、14.65億元、3.91億元,直到2024財年第一季度才實現扭虧為盈。
剛剛扭虧為盈,同時又要進行重資產運營,菜鳥的任務依然艱巨,因此通過上市備足資金顯得尤為迫切。
另外,菜鳥出海業務擴張主要依托阿里系的跨境電商,但這一塊市場的競爭同樣激烈。菜鳥不能把想象力局限在電商上,而是需要對市場講一個更大的故事。
04
結語
成功上市,遠非終點。
快遞行業競爭已經走入深水區,并且走向更高維度的競爭。手握資金之外,優質的產品、服務和模式缺一不可。企業需要筑牢競爭壁壘,在全球市場謀求更長線的發展,準備迎接一場更長期的激烈廝殺。
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王者。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