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詩蘭黛、LVMH旗下基金連投中國品牌,釋放了什么信號?
來源/未來跡
作者/向婷婷
連續兩天,兩家中國美妝品牌先后獲得國際美妝巨頭的投資。
12月14日,企查查信息顯示,中國專業底妝品牌Blank Me半分一的母公司“上海永熙信息科技”發生股東變更,新增股東路威凱騰壹號(成都)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這是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旗下基金L Catterton(中文名:路威凱騰)的首支人民幣基金。
而在12月15日,雅詩蘭黛旗下投資公司New Incubation Ventures(NIV)宣布對中國香氛品牌melt season進行戰略投資,相關投資金額達數千萬元,由棕櫚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這也是繼紅人品牌codemint之后,雅詩蘭黛集團NIV第二次在華進行投資,同時也是對中國本土香水品牌的首次投資。
兩天兩筆
國際巨頭CVC看上中國新銳品牌
先來看這兩個品牌。
Blank me半分一,2016年在上海創立,定位于「專業底妝品牌」,致力于開發適合中國人的底妝產品。
品牌建有號稱全球第一間的「肌膚光學實驗室」,有基于全國7座城市、100個市售產品的超20萬個優先數據構建而成的中國女性肌膚光學圖譜研究體系,基于肌膚光學模型獨創的研發體系,以及基于肌膚光學的獨家技術專利創新。
得益于在底妝上的專研創新能力和有力營銷,Blank me半分一逐漸成為底妝類目的頭部品牌。據天貓數據,2019年blankme半分一上線首款底妝產品便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饋,到2020年品牌已攀升到第15名;2021年,blankme半分一成為中國底妝品牌第一;2022年,在天貓底妝類目國貨排名仍是第一。
相較而言,melt season是一個更為年輕的品牌。
2021年,由倪麗詩創立的東方香水品牌melt season在微信小程序官方商城開啟預售,品牌正式上線。在創立之初,melt season就獲得了壹叁資本的投資,2022年3月又獲得Breeze Capital的超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投資。
至今,melt season仍未入駐天貓、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線上銷售渠道僅有品牌官方微信商城小程序。上線兩年的時間里,melt season共有兩次上新,截至目前品牌共有4款高定系列和6款經典系列的10支香水產品。
雖然上新慢、渠道單一,但melt season十分注重對核心消費人群的培育。
2022年,melt season在上海徐匯區太原路開出首個品牌旗艦店「塵境」;今年(2023年)5月和9月,又先后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開出北京首店「拾間」,以及在上海嘉里中心店「巖語」。除了三家旗艦店,melt season在今年還陸續在深圳萬象天地、杭州天目里、上海前灘太古里開出主題限時店,以觸達更多消費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路威凱騰對blankme半分一的投資、NIV對melt season的投資,都是在短時間內的第二次在中國進行的投資。
今年9月16日,曾獲資生堂旗下資悅基金領投的創健醫療宣布完成B輪融資,融資金額超2億元,由路威凱騰(成都)、中信里昂資本聯合領投。同樣的,今年9月7日,雅詩蘭黛集團NIV投資紅人創辦的純凈美妝品牌——COMEMINT紈素之膚,完成了該基金在華的首筆投資。
三個月內,兩大美妝巨頭旗下基金接連完成兩次對中國企業的投資,上演的速度與激情在新消費普遍遇冷的當下顯得很特別。相對于巨頭們通過投資對中國細分賽道近距離研究和探索,獲投企業可能是收獲更大的一方。
獲投品牌最大的收益并非資金
曾幾何時,憑借小紅書、李佳琦迅速崛起的新銳美妝品牌,一度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甚至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就能完成品牌的從創立到上市。而伴隨流量和渠道紅利漸漸消退,這一批由資本而大起的品牌也在資本市場中迅速大落,一茬茬的新銳美妝品牌紛紛倒下,能夠存活下來的品牌仍舊在艱難轉型求生中。
“那一波之后其實資本圈開始流傳‘中國真的存在消費品牌嗎’的質疑,”一新銳彩妝品牌創始人向《FBeauty未來跡》分享,“所以在這方面(品牌)的投資也冷下來了,資本都在往更上游端的技術、原料流動,這些更能增強自身產業實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自“名聲響亮”的美妝巨頭們的投資,對個性標簽的新銳品牌和隱藏的上游“獨角獸”來說是巨大的明星效應。
首先對新銳品牌而言,來自國際大公司背景的投資無疑是一個營銷好利器。
從雅詩蘭黛集團NIV投資的角度來看,其在今年的共三起投資——包括在今年3月投資的英國香水品牌Vyrao、9月投資的中國純凈美妝品牌codemint,以及剛剛官宣投資的中國香水品牌melt season,三個美妝品牌的成立時間均在2020年之后,并且品牌都帶有著創始人強烈的個人特色。
例如,melt season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作一個紅人品牌。倪麗詩除了melt season創始人的身份,她同時還是中國偶像造星公司——坤音娛樂的股東,持股比例達12.25%。
紅人的自帶熱度加上國際大公司的背書和肯定,是品牌們的一筆“宣傳財富”。針對NIV對于這些新興品牌的投資,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其投資回報“并不明朗”,且紅人品牌本身有自帶的風險性。“總的來看,結合雅詩蘭黛集團在香水品類的綜合優勢,NIV的投資對集團的生態建設意義,遠不如帶給被投品牌的廣告效應。”
而對于相比低調的上游技術企業而言,獲得巨頭基金的投資無異于有了破圈拓展的助推器。
以創健醫療為例。在2022年8月,由資生堂中國獨家出資的資悅基金首筆斥資近億元,領投重組膠原蛋白生物材料企業創健醫療的A 輪融資,瞬間將創健這家成立僅7年的高科技公司推到了聚光燈下。
一年之后,另一美妝巨頭LVMH旗下基金再度對創健醫療出手,在一雙雙行業目光的注釋下,創健醫療公司超2億元的B輪融資完成,成為投資領域的香餑餑。
投資風向轉變
美妝集團CVC正在改變行業生態
《FBeauty未來跡》梳理發現,2023年至今,歐萊雅、聯合利華、雅詩蘭黛、LVMH等國際美妝集團共完成了至少15次對品牌/企業的風險投資。其中,針對品牌的投資共有7起,針對上游技術企業等的投資共有8起。美妝巨頭們的CVC投資也都有一定的偏好。
第一類,雅詩蘭黛、LVNM更加關注潛力賽道上的新興品牌。
作為雅詩蘭黛集團的早期投資和孵化部門,NIV于2021年3月亮相。資料顯示,該部門傾向于與“具有前瞻眼光的創始人和企業家合作,創建、資助和支持全球最好的新興美妝品牌。”這一點,從上述今年三筆投資案例中可見一斑。
LVMH路威凱騰的今年共4起投資中,有三起針對品牌的投資、一起針對熱門賽道(重組膠原蛋白)的投資。
第二類,歐萊雅、資生堂兩家公司都特別在中國專設了投資公司,尤其偏好投資上游,并在投資之外建立合作關系。
在今年6月,歐萊雅集團通過企業旗下的風險投資基金BOLD,對美國生物技術公司Debut進行了少數股權的投資,使其成為該公司的獨家美妝行業投資者。
歐萊雅表示,這一舉動旨在加速進入合成生物市場的步伐,為此已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創性的生物技術孵化器Bakar實驗室建立合作關系,以滿足市場對用于化妝品、護膚品和包裝的突破性成分日益增長的需求。
今年9月,歐萊雅又通過上海美次方對中國創新型生物科技公司——深圳杉海進行少數股權投資。據杉海創新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張嘉恒透露,雙方已經在皮膚護理、彩妝、護發和染發領域,共同開展了多種活性原料的超分子開發研究。
此外,歐萊雅對元宇宙服務平臺Digital Village、韓國縮微印刷初創公司Prinker Korea Inc等進行的投資,也都伴隨著與投資企業的相關合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投資了創健醫療的資生堂,也對外宣布與創健醫療建立了合作關系,雙方將在醫美賽道上共同進行研發創新。
另外,從獲投資的品牌來看,專注細分賽道,以及主打綠色、天然、可持續的品牌更受青睞。
美妝巨頭們針對品牌的投資共有8起,大多數投資的圍繞天然成分、純凈可持續的品牌展開。例如,LVMH基金投資的護膚品牌Irene Forte Skincare和護發品牌Maria Nila、雅詩蘭黛NIV投資的Vyrao和COMEMINT紈素之膚等,都主打天然成分、純凈可持續。
另外,國際美妝CVC同樣關注細分賽道的機會點,專業護發品牌、頭皮護理、專業底妝等細分賽道的品牌同樣熱度頗高。例如,除了LVMH集團旗下L Catterton對blankme半分一的投資,聯合利華旗下Unilever Ventures今年先后對澳大利亞頭皮護理品牌Straand進行了兩輪投資,顯示了較強的投資回報信心。
縱觀美妝賽道的投資市場,通過投資收購品牌來擴大生意面,來獲得營收上的增長是一種方式;而通過投資產業鏈上下游,來探尋自身產業協同正在成為另一種快速上升的趨勢。CVC正在加速美妝市場的格局變化,對于國際公司來說,更開放更深入的創新機制是適應新周期的戰略武器。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