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周默:會員是美團的一件大事,它指向更大藍圖
出品/36氪未來消費
作者/任彩茹
2024年初,周默從美團外賣事業部調往美團平臺,擔任用戶增長與運營部負責人。打通到家、到店兩大業務的“S級”項目“神會員”,是他在新崗位做的第一件事,將原本主要應用于外賣的“神券”整合到更多業務中。
這一動作,為美團推出真正的會員體系打下了地基——一項所有業務都通用、且邊際成本可控的權益,是做會員的基礎,也是美團過去所欠缺的。而做會員,又是美團多年來沒有放下的愿想,“S-team每過一段時間都會討論有沒有機會做。”周默告訴36氪。
3月31日,“美團會員”終于面世。神券(原“神會員”)是其中的通用權益,也是核心所在,酒店、出行、生活、影音等領域的權益也在跟上,一套覆蓋吃、住、行、游、娛、購、醫等全生活場景的會員體系浮出水面。
放眼互聯網行業,美團會員是姍姍來遲者,但某種意義上,它又處在一個恰到好處的時機。
除了神券整合帶來的機會外,對今天的美團而言,老用戶的粘性也比以往更重要。2024年,美團的年度交易用戶數達到7.7億,覆蓋中國過半人口,“用戶規模足夠大,新客增長空間必然在變小,更需要老客提頻。”周默說。
在整個商業敘事中,會員的歷史夠久、類型也足夠豐富——2005年,亞馬遜推出Prime會員,被譽為“互聯網最成功、最具顛覆力的會員計劃”,阿里的88VIP、京東的PLUS會員分別在2018年和2015年推出,它們均采用付費形式,用差異化的優質服務幫助平臺鎖住了那群最“粘”的人。山姆、Costco的會員則充當“門票”角色,用最直接的手段觸達自己最想要的目標客群。此外,積分制等也算形態簡潔的會員。
但在周默看來,作為后來者,美團會員依然沒有太多的“抄作業”空間。美團做會員的選擇是全用戶激勵體系,相應的權益也橫跨線上線下、多個領域。
基于7.7億的用戶體量,美團將會借由會員完成“白盒化”、顯性化的用戶分層。在目前可見的范圍里,它的影響有二——幫商家將有限的營銷資源投入到真正想抓住的客群里,做到更高效的營銷;以及吸引用戶跨業態、跨領域、更高頻地消費,它可能會變成一種新的用戶消費動力,“比如還差一杯咖啡、一晚酒店或一張機票就能升級時,相應的推薦就更容易激發用戶。”
最近一年來,“供給側創新”是美團對外高頻談起的詞,外賣業務里的神搶手、拼好飯、衛星店等項目都是樣本。而今天的美團會員,可能是營銷資源的供給側創新,或許也是美團自己對增長一題的解法。
“我們期待美團會員成為中國人手一張的會員卡。”周默告訴36氪,這也是令內部熱血沸騰的愿景與共識,而美團的業務領域之廣以及各業務間的整合,都讓這個愿景看起來“make sense”。
以下是36氪與美團用戶增長負責人周默的對話:
多年構想,與一個好的時間點
36氪:新的會員項目是在去年11月開始推進的嗎?
周默:有一個構想可能更早,這次決定要做是在神券整合之后,差不多去年10月、11月。
36氪:最初決定要做會員整合的時候,參與決策的有誰,大家的期待是什么?
周默:這個比較細節,肯定不能具體點名。它既有自上而下的推動,又有自下而上的過程。早期的時候,每過一段時間S-team都會討論,美團有沒有機會做會員。
36氪:多早期?
周默:五年前就有了。美團覆蓋這么多生活領域,如果真的有一個聯合這么多領域的會員卡,肯定是很好的,所以一直想做。自上而下的思考一直沒有放棄,只不過每次都會花很多力氣論證它的可能性、風險。
36氪:過去討論了很多次,為什么是這個時間決定大力去推?
周默:做會員的出發點是一般老客提頻,因為存量用戶的價值更大。過去在業務增長比較快、新客驅動的階段,它的優先級相對靠后。現在美團年交易用戶大幾億,新客增長必然會變慢,更需要老客提頻。
另外,做會員比較難的一件事在于,能不能找到一個所有用戶通用的權益,這個權益最好是邊際成本可控的。過去美團一直缺少每個業務都適配的權益點,今天正好趕上神券整合,也就有資格去做真正的會員了。
36氪:所以神券是一個邊際成本較低的產品。
周默:首先它有金額的靈活性。比起“積分按比例兌換”這種形式,神券的金額更動態。比如五塊的券可以膨脹成不同金額,也可以按品類、按毛利水平,做差異化膨脹。第二,它具體的張數或者其它門檻很多,都有靈活調控的空間。
所以要看跟什么比了,比起簡單的滿減、積分兌換來說,它的邊際成本稍好一些。但類似航司的“升艙”、“免排隊”權益,以及影音會員卡等,邊際成本會比神券更可控。
36氪:這件事的推動中,“自下而上”的部分是什么?
周默:神券、或者叫神會員的打通,讓我們看到了機會,也拋出一個問題——神券可能是什么?它過去可能是一種貨幣,可能是一種維系用戶粘性的激勵方式,想著想著就很容易想到了——它可能會變成一種會員體系。這個點拋出來,我們就從核心本地商業的視角自己討論,最后整個公司層面很快達成共識。
36氪:這個共識什么時候形成的,具體是什么?
周默:去年底我們過年度計劃的時候。共識的點早已經不是做或不做,而是更具體的,第一是一定不以短期目標去衡量,第二是期待美團會員有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增長動力,我們認為美團會員可能成為人手一張的會員卡,甚至不局限于線上。
會員是基建,不是業務
36氪:這次的會員權益里,神券包是2.99元X張,這個價格是怎么定的?
周默:從美團視角,算短期賬肯定有壓力。但第一件事是要給用戶確定性的權益,一個同樣低的價格下,每個等級得到對應張數的券。具體價格的設定其實沒有太多考慮,怎么算都會虧。
36氪:虧多虧少的差異大嗎?
周默:這里面有很多的未知,我們今天愿意用短期的虧損回饋用戶,是希望用戶有動力持續升更高的等級。我期待的收益一定來自于后續用戶等級體系的提升和躍遷,這個部分站在此時此刻很難算,定2.99元有多少黃金會員愿意往鉑金去升?3.99元又有多少?它沒辦法精密計算。
36氪:賬打平會有一個預期的時間嗎?
周默:我們談論“打平”,就是把它當成一個業務了。但今天會員的定位不是業務,更像是一套底層基建。
36氪:“基建”怎么理解?
周默:過去互聯網做運營、做營銷是基于算法推薦,實際上是“黑盒”,發 push 到底發給誰,運營可能也不知道。我認為會員等級的本質是“白盒”,每個用戶是什么等級、適配什么樣的活動,都更有確定性。那么會員對每個業務而言,就變成基于這個白盒去做營銷,比如把最好的資源補貼給黑鉆用戶。業務自己在算這個賬,美團會員要做的是讓用戶覺得這套體系有價值。
36氪:業務的衡量指標可能是盈利情況,會員做得好不好,要用什么指標來衡量?
周默:短期內我對于會員不會做任何指標約束。籠統地說,我們期待的就是讓用戶對這套會員體系有感覺,喜歡其中的會員權益。
如果要換算,可以是大家對某項權益的領取率、使用率,更往上一層還可以設定會員躍遷的目標,比如一年時間有多少會員從黃金提到鉑金、黑金、黑鉆。我們有過這些討論,最后決定不去設這樣的指標。
36氪:你的意思是現在會員這件事并不嚴格考核ROI?
周默:對。每個公司對ROI定義不一樣,但翻譯過來大概就是,花一塊錢能賺回多少錢。今天這個事情是比較難算的,我們有個概念叫LTV(用戶全生命周期),我每花一塊錢可能當單是虧的,但未來一年可能有更大收獲。比如,演唱會給黑鉆會員包廂體驗,短期算不過賬,但長期一定會提升黑鉆會員對美團的好感。
美團會員在這個階段不應該以特別短視的量化指標去約束,否則它會變形。
36氪:你們有對標的對象嗎?
周默:這個還真思考過。行業里的會員類型挺多的,有的是“門票制”,比如Costco、山姆,或者像88VIP是用戶付錢、獲取更好的服務,它們的核心是“鎖定一部分用戶”。第二類是積分型,比如日本樂天,積分可以用來消費。
今天美團選擇的實際上是一個全用戶激勵體系,每一個用戶基于過往消費行為到達不同等級,獲得不同權益。如果對標的話,我們覺得航司的會員還不錯,但它的領域只限定在飛行上,而我們要做的是跨領域。
36氪:那兩種類型為什么被pass?
周默:一方面,我們想服務的一定是全量用戶,希望每個等級的會員都有動力。第二,我們做這套東西不是做一個業務,是做一套基礎能力,把美團的數億用戶完成顯性化分層,這個分層一定可以被行業所有玩家擁有。比如商家希望把預算投入給某一部分用戶時,能在這個體系中找到。我們指向的是更大的一個藍圖。
36氪:之前神會員的邏輯是通過外賣給其他業務引流,對美團會員來說,這還是核心嗎?
周默:我覺得“引流”這個說法不夠準確。事實上,高頻帶低頻一定是更容易的,低頻帶高頻更艱難。因為外賣是美團所有產品中頻次相對最高的,所以很多事情一定是基于外賣去做。
但對外賣來說,不是將流量向外引。以神券為例,去年整合時最擔心的是用戶把券用到別的地方,那外賣的頻次會不會因此受損,最終發現不是,用戶反而會買更多的券。
36氪:現在像優選這種新業務接入會員了嗎?
周默:在溝通,但還沒完全定下來。一個確定的共識是,未來“美團會員”會是美團體系里唯一的會員,原來的酒旅會員、單車會員可能都不用“會員”這個名字,但具體的融合方式還在探討,需要一些時間。
解決業務的痛,解決商家的痛
36氪:你最近的工作重心是跟各個業務線談,讓他們把自己的權益放進會員體系嗎?
周默:確切地說不叫放進會員體系,而是讓大家思考如何基于新的體系,完成自己的用戶運營轉型。
36氪:這個工作有挑戰嗎?比如對方積極性不高。
周默:肯定會有。但很多業務自己也很痛,我也是從外賣出來的。在操盤一個業務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權益沒辦法給到你想給的用戶。
36氪:比如?
周默:最簡單的定價,法律規定不能有價格歧視,但商家想把優惠價格提供給優質用戶,業務也想把補貼精準給到某一部分用戶。那今天大家多了一個選擇,就是基于會員體系去做分配。
所以我們在做的事情,是把一套開放能力給到業務,而不是祈求業務給我點權益。現在各個業務的權益都排不下。
36氪:比較靠前的是哪幾個?
周默:外賣、閃購、住宿的好權益都在往里加,但我們前期準備做得輕一點。比如每周針對特定的會員等級,做一些限時、快閃的營銷活動,結束后收集數據,這樣可以在復雜的產品開發過程中逐步優化。
36氪:你們在調研中,商家最大的痛點是什么?
周默:營銷資源沒有指向那些真正好的用戶,很多時候是被有活動時來、沒活動就不來的“羊毛黨”薅走。現在各行各業迫不得已的低價內卷很激烈,美團自己也在想辦法減少無效內卷。有了會員這套工具,商家的營銷效率會有極大提升。
36氪:所以美團會員的本質還是用戶分層。
周默:是顯性化的用戶分層。一方面,商家可以選擇給某個等級的用戶提供權益,營銷效率會更高。另一方面,對用戶來說,可能會想“這個權益過期作廢是種損失”,也能更好地激發好用戶在美團嘗試不同業態。這也是為什么我說,美團最有機會做成人手一張的會員,因為跨業態比單品類更有優勢。
36氪:這種更精準的用戶分層應該會提升商家在美團的推廣有效性。
周默:一定會。
36氪:這對你們的廣告收入有什么影響?
周默:商家的營銷預算通常有兩個出口,一個是買流量,涉及廣告收入,但更重的實際上是打補貼。會員體系目前更多指向商家原本補貼給用戶的那部分營銷,把它再分配,還沒有直接關系到流量資源的采買。
36氪:你們理想的權益體系長什么樣?
周默:今天的切入點是優惠、省錢,但未來會走向更廣的服務、權益。美團會員的權益一定會覆蓋吃喝玩樂、線上線下,也許有一天,你在線下出示這張卡后,在很多商家那里能享受對應級別的額外優惠,我覺得這個邏輯推演是可能實現的。
36氪:未來它會變成一個收費的會員產品嗎?
周默:面向C端一定不會。面向B端,我們目前還沒準備把它當成一個盈利性產品,此時此刻它承擔的使命是更好地維系用戶、驅動業務增長。
但未來,如果有能力讓任何一個行業玩家的某種權益,通過這個體系觸達到大幾百萬中國最優質的、最有消費力的用戶,那商業價值是足夠大的。假設我們決定開放,還是有很多商業模式可設計,但一定不是今天。
美團的一件大事
36氪:目前公司層面對你們的關注點主要在哪些方面?
周默:我覺得任何一個相對長期且偉大的事情,初期的模糊度也許都是比較高的。比如說過去的三個月,我自己對這個項目的關注點也發生過變化。
今天大家的共識就是令人熱血沸騰的愿景,且至少找到了一個“make sense”的方法路徑。如果非要說這個月是關注權益數還是會員數,其實真的沒有。
36氪:比如你過去三個月的轉變是什么?
周默:最早我也在糾結,要給它定個目標指標,或者怎么樣。但隨著一次一次溝通,我自己也在漸漸被解綁。
36氪:會員是一個S級項目,S級在美團意味著什么?
周默:資源肯定是相對充裕的。
36氪:資源是指錢嗎?
周默:充足的預算,還包括關注度、決策層級等等。跟一般的S級項目相比,會員可能要算SSS級了吧,很難有一件事情是有耐心、指向長期、同時資源又充裕的。這也是為什么它短期內不會被所謂“評估體系”綁架的原因。
36氪:你們做這件事,有任何競爭視角的考慮嗎?
周默:說沒有肯定是假話。在增長過程中,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競爭對手。會員最大的價值是把若干個垂類放到一起,當你在機票、酒店、團購單個領域面對競爭對手時,跨領域的會員能發揮綜合價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