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超市王愛蘭:生鮮加工中心是區域零售的流量密碼
3月13日,由聯商網主辦的2023中國超市周在河南許昌許都大劇院隆重啟幕。本次大會以“美好之路”為主題,共設一大主論壇、九大分論壇,為期5天,匯聚了千家超市企業、數千從業人士,是聯商網面向中國超市行業舉辦的規模最大、專業度最高的活動。
在3月15日由聯商網舉辦的《中國超市生鮮經營論壇》上,新樂超市副總經理王愛蘭著重講述了生鮮加工中心的建設及運營,向同行們分享企業自建心得,她認為,自建生鮮加工中心是企業商品力和食品安全的護城河。
▲新樂超市副總經理 王愛蘭
以下是演講內容(經聯商網編輯):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區域零售企業的流量密碼——生鮮加工中心。在介紹我們生鮮加工中心之前,我先說一下我們企業的規模,目前有50多家門店,銷售規模有10個多億�;诖耍覀兘ㄔO了一個生鮮加工中心,目前建筑面積16620平米,投資1.3億元,有9條生產線。建設時,我們的生鮮加工中心有三個特點,即高起點,高標準,高投資。
01
為什么要建設生鮮加工中心?
建設之初,我們就引進了日本生鮮加工中心的管理模式,包括前期考察、后面建設以及運營。起初,對于供應鏈模式的預想是生產基地加主食廚房,再加自家門店商超的銷售渠道。建設中央廚房的目的是實現企業品牌戰略,做好食品安全和生鮮商品標準化。
實際上,2008年,我們就已經有了自己小型生鮮加工中心,大概2018年,小型生鮮加工中心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因此,我們決定展開擴建,但一場大火帶走了我們的小型加工中心。2018年,我們果斷重建。2019年建好以后,正式投入初期運營。同時也迎來了三年疫情大考。一方面,生鮮加工中心在疫情保供期間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時也驗證了它在提升企業商品力上的魅力。
現在生鮮加工中心正式進入精細化管理,當然它也會面臨新的問題。
帶著初心和使命,我們在這也分享一下,一個小規模企業為什么要建這樣一個龐然大物。
做好生鮮其實難度很大,尤其在供應鏈相對比較落后的區域。我們最開始也一樣,我們做過聯營,做過租賃,包括現場制售,但是這些都有極大限制。聯營和租賃無法控制商品口感和品質。而且我們每天吃到的商品都能吃到情緒的味道,受聯營人員、租賃人員和加工人員影響,產品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的企業愿景是要做一個受人尊重的百年企業,因此商品和服務必須有獨特的東西�;诖�,我們最后決定要建一個生鮮加工中心,目的有以下幾點。第一,守住區域零售高地,第二,實現品牌升級,第三,形成獨有的商品力,即商品差異化,第四,解決地域生鮮食品安全問題。
我認為對于區域零售來說,無論是什么樣的產品,只要有錢都能買過來,但唯有生鮮商品。因為它有太強的地域性,只有當地企業才能做出本地消費者喜歡的東西,同時再做一部分沒有的東西,這樣生鮮才會有特色,才能夠生存下去。
02
生鮮加工中心建出來以后,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首先解決了商品供應鏈問題,提升了生鮮商品力,現在每個門店都可以有豐富的熟食、面點和烘焙。之前采用聯營、租賃和自營模式時,沒有辦法統一質量標準和口感,能利用的生鮮資源也少之又少。再加上生鮮地域性特點,沒有辦法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
我們認為要做好區域零售,必須要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生鮮,而只有做好生鮮,才能鑄造起區域零售最堅固的商品護城河。
生鮮加工中心賦能產品,成功推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流量單品,讓工廠持續動起來,給門店固定持續引流,新型研發的預制菜,既符合當地老百姓口味,又解決了生活難題,地域特色商品更是直接提升了門店的競爭力。
其次是食品安全問題。整個企業品牌的建立是幾代人的努力,食品安全又是企業發展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因此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生鮮加工中心的建立讓地域生鮮食品安全得到了保障。
最后是門店的快速發展。生鮮加工中心是新開門店的發動機、已有門店提升改造的引擎。
03
要不要建設生鮮加工中心?
我們的中央廚房到目前為止年銷售只有 6000 多萬,而它的年配送能力達到 6 個億,現在我們只有1/10的產量,這是我們也面臨的一個問題,也是我想分享給各位同行,我們要不要去建這樣的一個加工中心。
我們生產時就想到一個問題,全國到處都有牛肉干,我們的牛肉干怎么能與眾不同?還有我們的一個月餅品牌,其實當時中央廚房制作的月餅推出后并不好賣,因為沒有新意。之后我們將月餅做成十二生肖,結果大受歡迎,后來還將做這類月餅的老師傅請到我們企業,十二生肖月餅成為特色產品。這些好的、有特色的產品,一來得到了傳承,二來讓賣場更接地氣、更有特色。
舉這個例子,其實想跟大家說,如果沒有生鮮加工中心,這些產品是不能做下去的,也可能有好多的訂單,但是承接不了那么大的量。
疫情保供期間,生鮮加工中心同樣也貢獻了強大的支撐力量,真正發揮出了它的作用。在特殊時期,我們能夠提供老百姓的剛需。
04
關于生鮮加工中心的一些建議
解決生鮮商品力,建設生鮮廚房是一個方法,但并不是大家都可以用的一個方法。
如果要做生鮮加工中心,第一,要有從零售商到制造商思維模式的轉換,用零售商的思路去看制造商是有問題的,所以首先要做好轉變。
第二,做好投資大、回報慢、效益低的思想準備。目前為止,我們的生鮮加工中心還是不掙錢的,所以要有這樣的準備。
第三,做好人才儲備,技術儲備,這樣生鮮加工中心才能夠持續地有力量。如果你沒有專業人才去管理、做產品、搞研發,做生鮮加工中心還是要慎重。
第四是痛點,生鮮加工完以后,雖然前臺呈現琳瑯滿目,但是產能如何釋放,品牌建設如何完成,還有必須還有拓寬哪些渠道,這些成本是非常高的。
總的來說,生鮮加工中心喜憂參半。希望我的分享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