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才是硬道理,盒馬要全面通吃
來源/電商報Pro
作者/風清
盒馬開店,全力下沉
盒馬的上市目標明確后,擴張的速度越來越快了。
6月底,盒馬宣布將在全國范圍內同時開出12家新店,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西安、合肥、鄭州等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光是在上海一城,盒馬就一口氣開了五家盒馬奧萊店。盒馬奧萊在盒馬商業版圖中的地位,似乎正變得越來越突出。
的確,盒馬奧萊一直被視為盒馬在下沉市場最成功的業態,可謂“全村的希望”。從2016年成立開始,盒馬便不斷嘗試各種商業形態,先后推出了盒馬鮮生、盒馬F2、盒馬MINI、盒馬里、盒馬小站、盒馬集市、盒馬Pick’n go、盒馬X會員店、盒馬鄰里和盒馬奧萊十種業態。
其中,盒馬MINI和盒馬鄰里都在不同時間內擔負起“下沉”的重擔,但都沒有濺起太大水花。
2020年,盒馬總裁侯毅在線上媒體溝通會上表示:“我認為盒馬MINI未來是生鮮電商的終極模式,它能開得更廣,更快,開放更深。”由此開始大力發展盒馬MINI店。
盒馬MINI的誕生,是為了填補盒馬鮮生無法觸及的空白商圈,它的選址一般在一、二線城市郊區以及三、四線城市,消費客群主要趨向老齡化,菜品以日常散裝菜為主,水果采用日常和當季結合的方式,高端水果較少,因此價格也比較親民。
雖然名字叫MINI,但盒馬MINI面積并不小,定位在500平方米左右,覆蓋周圍1.5公里人群。盒馬MINI的開店成本很低,初始成本只要200萬元,投入大約只有一家盒馬鮮生的十分之一。
然而盒馬MINI的后續經營情況并不理想,侯毅原本計劃一年內開出100家盒馬MINI店,但實際上只開了14家。這個擴張速度,顯然無法撐起廣闊的下沉市場。
于是,2021年7月,盒馬成立NB(鄰里商業)事業部,將盒馬鄰里作為下沉市場的重要武器。侯毅再次放話:“盒馬鄰里將是未來十年,盒馬最重要的業務!”
盒馬鄰里,本質上是一種類似于社區團購的業態,同樣采取“當日下單次日提”的模式,只不過它的“團長”是其店員,并且采用直營店的模式,提供免費配送服務,品質和成本都比一般的社區團購高。
由于盒馬鄰里主要開在城郊,周圍居民的消費能力不強,再加上價格相對較高,盒馬鄰里的銷售額難以支付店租和人工費用,大部分門店處于虧損狀態。2022年10月,杭州、南京的盒馬鄰里門店陸續關閉,由擴張變為收縮。
兩次嘗試接連失敗后,進軍下沉市場的重擔便落在了盒馬奧萊肩上。
盒馬奧萊,肩負下沉重任
奧特萊斯(OUTLETS),在零售商業中專指由銷售名牌過季、下架、斷碼商品的商店組成的購物中心。過去幾年,這種以售賣臨期商品、尾貨、過季商品或微瑕品為主的“軟折扣”店如雨后春筍般崛起,既是商家清理庫存的重要渠道,也是消費者“撿漏”的熱土。
盒馬奧萊,也是遵循奧特萊斯的思路,主打臨期商品,類似好特賣、嗨特購等。
在沒有盒馬奧萊以前,盒馬鮮生為了保證商品的新鮮度,會將一些快要過保質期的商品直接扔掉,從而達到“日日鮮”的效果。2019年9月,盒馬還因為扔掉臨期食品上了熱搜,引起了不小爭議。
的確,將還在保質期內的商品扔掉,不僅會增加損耗成本,還造成了大量食物被浪費,有違國人“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21盒馬推出了生鮮奧萊店,也就是盒馬奧萊的前身。
相對于盒馬鮮生“懸掛鏈”“海鮮缸”等標志性配置,盒馬奧萊的門店設計極為簡單,沒有水產箱、用餐區,不少商品連貨架都沒有,直接堆在地上。同時盒馬奧萊的門店也不大,只有500平米左右,有些甚至是由盒馬MINI直接改造來的。
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壓縮成本。由于主打臨期食品,盒馬奧萊的商品單價非常之低,15塊一盒的智利三文魚刺身、15.9元半斤的大連美早櫻桃、2 元一把的油麥菜……最低的商品甚至只賣一折。低售價帶來的是更低的利潤,毛利率僅為15%。
既然商品價格無法提高,便只能從其他地方“摳”了。侯毅曾表示:“當前中國的零售價格和生產成本之間有5-10倍之間的差異,是在于渠道的費用,物流的費用,市場的推廣費用,包括渠道的各種灰色的費用,這些費用本應該不存在。”顯然,盒馬是想通過優化供應鏈來提高利潤。
為此,2022 年盒馬專門成立了一個流通批發采購部門,侯毅稱之為 “竄貨部門”。由于各地定價不同,過去各地盒馬從區域經銷商進貨,拿到的價格往往不是最低。現在盒馬鼓勵采購人員在全國范圍內采購,哪里有便宜貨品就現金拿貨,突破區域價格限制。
另一方面,盒馬還實行總部集中采購,在擴大采購規模的同時壓低價格,還可以直接在生鮮產地 “包銷”:規格最優的給 X 會員店,次優的給盒馬鮮生店,剩余的給盒馬鄰里、盒馬奧萊。
此外在位置上,盒馬奧萊的地理位置分布和標準的盒馬鮮生有所不同,奧萊店選址更偏遠、店租低、店員少,從而可以節約成本。雖然可能會產生服務不佳、店面較亂的印象,但這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分流用戶的作用,不與盒馬鮮生標準店沖突。
一套組合拳下來,盒馬奧萊取得了超乎預期的成績。兩年時間,盒馬奧萊開店五十余家,均分布在一線及省會城市周邊。數據顯示,2022年盒馬奧萊和鄰里增長則高達555%。
不難看出,盒馬吸取了兩次下沉失敗的教訓,拋棄了“既要又要”的不切實際想法,專注于低價,找到了打開下沉市場大門的鑰匙。
盒馬擴張,不能只靠奧萊
2022年底,盒馬明確了三大目標:十年時間服務10億消費者、全國10000億的銷售額、建立1000個盒馬村。
然而,2022年盒馬的整體GMV僅為450億左右,即使2023年能達到1000億的“小目標”,也離萬億有相當長的距離。
那么,盒馬奧萊,能幫助盒馬實現這個遙不可及的長期目標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盒馬奧萊只停留在“臨期”領域,恐怕很難完成這個目標。
一方面,“臨期”業態會受盒馬鮮生供應的影響,奧萊的擴張會受到限制。目前全國有330多家盒馬鮮生門店,最多只能給不到70家盒馬奧萊供貨。如果盒馬鮮生當天銷售情況過于良好,盒馬奧萊會出現無貨可賣的情況。這種此消彼長的形態,顯然不利于盒馬長期發展。
另一方面,僅靠臨期商品無法做到真正的“下沉”,臨期商品只適用于消費觀念較為前衛的一二線城市居民,在三四線城市,盒馬的競爭力遠不如傳統商場和菜市場。
所以,盒馬若要追求更廣闊的市場,必須繼續探索更有想象力的商業模式。在試錯的道路上,盒馬從未止步,但愿未來依舊如此。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