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新茶飲上位,誰在為現制酸奶買單?
來源/氫消費
撰文/林小白
頻頻登上熱搜的茉酸奶,又將現制酸奶炒上了高熱度。
無可否認,今年被稱為“現制酸奶元年”也不過分。與常溫酸奶不同,現制酸奶更傾向于零食化、茶飲化,常常是酸奶打底,外加水果、零食谷物、冰塊等的攪拌型酸奶。
如今在這條賽道上,已經出現了多股勢力。一類是新興創業品牌如“麗茉酸奶”、“王子森林”、“K22”等,忙著開店、融資、出新品;一類則如“Blueglass”這類創立已經十余年的老玩家;另外還有傳統乳企的入局,如新希望乳業的“一只酸奶牛”,完達山的“乳此新鮮”等。
現制酸奶的風潮,也刮到了新茶飲賽道,開始不卷“0植脂末”拼起了“酸奶”。喜茶上新酸酪系列,采用100%鮮果添加新西蘭奶源定制牧場酸酪;奈雪推出霸氣冰酪酸奶牛油果……
據大笨象統計,6月5日-6月11日有19個茶飲連鎖品牌共推出35款新品,其中,酸奶品類共上新7款,占總推出新品的20%,可以發現,春季頻繁出現的酸奶,熱度持續到6月。
當現制酸奶被炒至高熱度,價格刺客再次刺痛人們的神經,在被賦予“養胃健康”“美容養顏”“輕體減脂”等更多的高期待后,消費市場始終要回歸商品的價值理性,買單行為或許最終趨于冷靜。
01
新茶飲遇冷,
開始轉戰功能性酸奶整活
新式茶飲回歸平靜后,消費升級賽道總要有新的“替代者”,無論資本還是市場都在簇擁這樣的品類出現,現制酸奶就在此時,踏著新茶飲趟出的老路“上位”了。
縱觀茶飲的發展歷史,歷經數十載沉淀,最終以口感、休閑、社交屬性奪得消費者心智,而最初酸奶的誕生也幾乎是作為乳品的零食化補充角色,如今到現制酸奶的演變更像是走上新茶飲的老路。
但無論是新式茶飲,還是垂類的現制酸奶品牌,都讓今夏的飲品圈舉起以酸奶為基底的“解暑良藥”,酸奶奶酪、酸奶奶昔、水果酸奶等等紛紛成為飲品圈內新晉寵兒。
據氫消費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至今年7月,包括現制酸奶品牌及泛酸奶飲品品牌,獲得融資就不下20起,最高融資金額高達上億元,其中Blueglass Yogurt拿到明星投資機構華創資本等的聯合投資,更是在其后一年再度獲得融資。
兩度備受資本追捧的“酸奶界的愛馬仕”——Blueglass Yogurt,同時也在快馬加鞭推進開店步伐,據窄門餐眼數據,從2021年中的33家門店,至今以直營模式拓展的Blueglass門店數已達103家,進入了廣州、深圳甚至無錫等一、二線城市。
茉酸奶也在加快開店步伐,于2021年底開放加盟,從2014年成立時的不過90家門店,到今年6月已突破千家門店。
不僅新興創業品牌拿融資,傳統乳業也開連鎖酸奶店攪局,如新希望乳業(以下稱新乳業)通過收購一只酸奶牛從酸奶零售踏入現制酸奶,完達山成立現制酸奶品牌“乳此新鮮”入局。
但幾乎所有現制酸奶品牌都將所使用的酸奶原料出處為大型牧場、經過低溫發酵工藝等背景作為飲品標配,從0添加的純凈酸奶到搭配各種輔料如水果、燕麥直指代餐場景,在行業內卷增加各類有助于“健康”的燕麥、膠原蛋白、益生菌等等,意在打通新式飲品的細分化道路,瞄準健康之外的調理養身、美容養顏之間的鏈接。
*茉酸奶、K22、Blueglass、王子森林相關產品,圖源/小紅書
與其附加價值相對應增加的,還有售賣價格的一路飆升。
目前市場上新茶飲的售賣單價幾乎都在15-25元區間,甚至喜茶、奈雪已經開始推出10元檔輕茶飲,而現制酸奶瞄準的是中高端飲品市場。
如Blueglass Yogurt添加了各類“高科技”輔料的一杯酸奶最高價格可達50元以上,茉酸奶的蘇丹王榴蓮系列最低一杯也要38元,價格稍低的一只酸奶牛,也均價15元以上。
顯而易見的是,現制酸奶們的目標垂直細分化很明顯,將消費人群標簽圈在了“年輕人”“白領”“小資”“中產”。
本質上,從這批爆火的酸奶品牌不論是中高端的價格定位,還是圍繞“健康”話題作延展的產品開發等等,都將酸奶戰爭指向了現制飲品更精細化、也更內卷。
但內卷之下,為何能夠火爆出圈,還要回頭看現制酸奶們的突圍戰爭,重點或許落在了既是不得而為之,也是必須沖刺。
02
另起爐灶,
酸奶的細分賽道突圍戰
以新乳業一只酸奶牛、完達山乳此新鮮這類現制酸奶品牌為例,兩家企業都選擇了各自領域內的“垂直賽道”,這與其各自的入局時間有關。
隸屬于新希望乳業業務部的新乳業成立時為2006年,彼時新茶飲賽道中的老玩家Coco、一點點等奶茶品牌已初具規模,奶制品行業中伊利、蒙牛等品牌也已發展出了相當規模,無論是茶飲市場還是奶制品的龍頭梯隊,整體主流競爭格局基本成型。
時間走到2011年后,新茶飲市場也開始逐漸爆火,喜茶2012年成立,亦舒燒仙草2013年成立,奈雪2015年成立……跑出圈的現制果茶、燒仙草等成為了細分領域龍頭,也在新茶飲越演越烈追求精細化、健康化的道路上不斷演變發展。
而新乳業、完達山旗下酸奶產品卻在其擅長的酸奶賽道還屬于茶飲輔料的進程,雖然新茶飲市場在角逐“健康”的道路上不斷內卷,但富含益生菌且能夠幫助胃部良性循環的酸奶賽道上,酸奶茶飲化、酸奶零食化的領域卻尚屬空白。
這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新乳業與完達山,正面交鋒不如側面突圍,依靠背后乳制品的原材料優勢入局酸奶賽道,成為了恰逢其時,應運而生的乳此新鮮由完達山在2011年成立,一只酸奶牛2015年成立,并在2021年由新乳業收購。
*完達山旗下“乳此新鮮”相關產品,圖源/大眾點評@仙女、@王~暖暖
從邊緣配角到炙手可熱正主,酸奶的這場突圍戰可謂生逢其時。
而對于傳統乳企這股勢力來說,還有另一種觸發因素——面臨急需“造血”的迫切。
據其財報顯示,新乳業近三年營收分別為67.49億元、89.67億元、100.06億元,同比增長18.93%、32.86%、11.59%,營收增速明顯呈疲軟態勢,且低溫奶制品業務營收占比年均過半,僅靠傳統乳業業績的拉動恐難大刀闊斧地前行。
完達山的IPO之路也艱難前行,日前北大荒電子招標平臺發布完達山IPO輔導及保薦服務項目終止公告,該公告顯示,終止原因為完達山上市進程發生變化,故終止項目。
此時不斷推進現制酸奶的進程,雖然趕超頭部乳企在乳制品賽道上距離較遠,但在新式飲品更為廣闊的細分賽道里,還未出現一個龍頭品牌,尚有希望用原材料籌碼來爭奪這個極具潛力的現制酸奶市場,更能為業績上的第二增長曲線謀得幾分希望。
03
再現新茶飲輝煌?
或許要敗給“內驅力”不足
現制酸奶賽道的空缺有了,但飲品圈的復雜環境,突圍之戰并不簡單。
從現如今新式飲品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現制酸奶品牌主要有三類競爭對手,一是新茶飲,如在喜茶、奈雪為代表的頭部代表推出酸奶系列的圍攻下,主打杯裝楊枝甘露的品牌7分甜、古茗、書亦燒仙草也都推出了酸奶系列,在新茶飲這一賽道,白熱化競爭明顯。
二是現制代餐產品,專門針對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白領,都在圍繞代餐場景做酸奶代餐產品,但這一賽道上各類輕食沙拉、減脂餐食已經基本做好前期的消費者市場培育,通常來說新興模式的興起,都需要一定時間周期來驗證。
三是如果走母公司零售道路,以零售酸奶形式搶駐便利店、商超的冷藏貨架,甚至在社區商業中用社區門店形式在社區做酸奶飲品,社區商業方向也已經有競爭對手林立,如有社區鮮牛奶店三度七。
群雄環伺,打破既定的市場格局,難度不小。
以現制酸奶的定價策略來看,中高檔價格面臨的困境顯而易見:客群很可能會限制在中產及小資群體里,小眾賽道的市場教育也還待培育,大部分酸奶品牌開店都落在了高線城市。
更重要的是,在消費者心智中,高價與高品質深度綁定,一旦脫軌,反噬迅速,茉酸奶就因被曝高熱量、原料中含有植脂末,導致口碑一路下滑。
背后砸錢的資本,又往往只關注財務賬面的數字,以及品牌是否能夠規模化,是否能夠開500家,甚至10000家店,從而帶來滾雪球般的盈利。
從現制酸奶這幾股勢力去看,傳統乳企有供應鏈優勢,加盟店開拓有品牌背書,或許更容易起規模。
但事實證明,一只酸奶牛的開店目標無法如期完成,卡在了“未來三年門店拓展至3000家,挑戰目標5000家,全面打造和提升品牌站位”的發展目標,乳此新鮮背后的完達山也還沒能成功上市。
*新乳業旗下“一只酸奶牛”線下門店,圖源/一只酸奶牛官方小紅書號
而其他新興創業勢力,與傳統乳企相比,首先,供應鏈上優勢不大從而傳導到產品成本上沒辦法壓低成本,進而影響下沉市場擴張,進而門店數量存在天花板,另外品牌背書弱,門店數量規模勢必受影響。
伴隨著現制酸奶的熱度和銷量飆升,瑕疵也逐漸被擺到臺面上。
追捧現制酸奶的年輕人們,在新鮮感退去后,開始不再滿足于酸奶口感的獵奇,另外現制酸奶的健康標簽也在時間推移下弱化,變成“噱頭”的意味更大,質疑的聲音開始頻繁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上涌現。
最重要的是,一旦線下現制作酸奶店出現質量問題,將很有可能反噬到線上酸奶品牌的商業道路,如一只酸牛奶頻頻爆出質量門,而其酸奶飲品的酸奶原材料,來自于新乳業。
*新乳業旗下“一只酸奶牛”牛油果酸奶昔產品,圖源/一只酸奶牛官方小紅書號
據黑貓投訴顯示,關鍵詞為“一只酸奶牛”的投訴不少均為產品質量問題,如不少消費者反饋在酸奶里喝到塑料袋、塑料片、甚至指甲碎片。
當線下現制酸奶門店的質量問題頻現,當供應鏈議價能力不足、規模難成,當價格不配品質難買人心,現制酸奶也終將只是“曇花一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