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質疑蜜絲婷“SPF值虛標”,行業老話題背后還能做什么?
來源/未來跡
撰文/陳韞萌
近日,某美妝測評博主在社交網站“喊話”泰國平價防曬品牌Mistine蜜絲婷,質疑其防曬產品防曬值虛標。雙方幾個“回合”戰下來,讓防曬霜功效的相關話題引發更多關注。
作為防曬類產品的關鍵指標,理論上SPF值越高,防曬效果越好,也因此,品牌在SPF值上大做文章,博主們也樂意在這方面尋找內容素材。但實際上,關于SPF防曬值的測定問題,也是“困擾”業界的一個老話題了。
為何“SPF貨不對板”問題頻發?關于防曬值的檢測標準,我國現行法規如何?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品牌在防曬賽道上還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FBeauty未來跡》采訪多位科研專家和學者站在專業角度對此進行探討。
01
SPF值虛標?
知名防曬產品遭博主質疑
先回顧一下蜜絲婷防曬事件經過。
早在2022年,該博主曾發布過“軍訓防曬篇”相關視頻,通過曬背測試稱蜜絲婷防曬表現力較弱。
2023年6月9日,該博主發布視頻稱,將蜜絲婷防曬產品送檢第三方檢測機構,共測試了20款左右的防曬產品;
(第一輪爭論)8月17日傍晚5點,該博主稱送檢結果出來,對蜜絲婷的防曬值提出質疑,“從官方海外旗艦店購買SPF50的蜜絲婷小黃帽國版新、舊版以及泰版的新舊版本、小藍帽和身體防曬,人體防曬檢測SPF值都低于50,測試出來的數值在31-33之間,其中身體防曬乳的SPF值僅為25”。該博主認為,該品牌旗下產品的防曬值與產品所標注的防曬值不符。
8月18日早上,蜜絲婷發首次聲明稱各項指標檢測符合標準,“MISTINE蜜絲婷國版防曬產品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2項防曬成分含量等各項指標檢測結果,均為合格,符合《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規定,并持有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的《國產特殊化妝品產品注證》,防曬值宣稱符合法律法規規定”。
(第二輪爭論)8月18日下午2點,該博主再次發布視頻,針對聲明當中的SPF值提出三點質疑,第一,蜜絲婷泰版小黃帽機測SPF值為52,但人體檢測的SPF值為53,人體檢測的SPF值高于機測不符合常理;第二,蜜絲婷一直沒有公開小黃帽的SPF值檢測報告;第三,檢測報告顯示泰版小藍帽有防曬劑未檢出。
8月19日下午,該博主再次發布視頻表示,“某CMA的檢測報告顯示,蜜絲婷泰版小黃帽中有4-甲基芐亞基樟腦、乙基己基三嗪酮和胡莫柳酯3個防曬劑未檢出”,“要求品牌道歉、下架、召回產品”。
8月19日晚上7點,蜜絲婷品牌發布多份防曬測試合格報告,并發嚴正聲明表示,“MISTINE蜜絲婷2023年國版、泰版小黃帽防曬霜在中國、泰國藥監局分別備案的產品配方中均不含有4-甲基芐亞基樟腦、乙基己基三嗪酮。胡莫柳酯是國家允許且常用的防曬劑,MISTINE蜜絲婷每批次添加記錄和成品核驗檢出結果均符合原定配方含量標準和《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要求”;“一概而論機器檢測比人體測試值要高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并表示將追求該美妝博主的法律責任。
8月20日午間,蜜絲婷品牌連發兩則博文稱要抵制造謠誹謗。
(第三輪爭論)8月20日下午,博主發布視頻,稱第三方機構譜尼檢測結果顯示泰版小藍帽防曬霜有三個防曬劑未檢出,有一個成分檢出未標注。
8月21日凌晨,博主發布新視頻,稱“并沒有造謠誹謗,此前所說的三個防曬劑未檢測出,是檢測機構把背標的化學防曬劑成分弄錯,后續將重新送檢并公布最新檢測結果。此外,蜜絲婷泰版小藍帽身體面部防曬霜120ML和蜜絲婷泰版小藍帽身體防曬霜500ML,也有兩個防曬劑未檢出,一個檢出了未進行標注。”
MISTINE蜜絲婷在社媒發布多則聲明
從以上幾個回合的爭論看,雙方的焦點在于防曬值是否存在虛標和防曬劑標注與否的問題。
對此,網友表示對蜜絲婷的品質的認可,支持品牌開展維權。也有網友在筆記下留言認為,“蜜絲婷防曬是我用過最沒用的,軍訓用這個每天都是厚厚一層還被曬成黑炭,甚至曝光在太陽光下的時間也就一個小時”。還有網友指出對這件事需要理性看待,“相信科學報告不信什么博主。品牌哪那么有空去造假,成本高,傷害大。博主的說法的確有疑點,等看后續發展。”
截圖來自小紅書
截至目前,6月9日該博主發布的第一條標題為《蜜絲婷!我勸你做個人》喊話視頻在小紅書的評論收藏數總計達到6000,最新一條視頻6月21日發布的《澄清一下我問過我法務我可沒有造謠誹謗》的評論和收藏數總計突破8000。
品牌方和博主的正面“剛”尚未完全告一段落,與防曬功效指數相關的社會性討論還在各大平臺中持續發酵。
有業內人士指出,本次事件也許與蜜絲婷“樹大招風”有關。公開數據顯示,自2017年起,Mistine蜜絲婷已經連續5年穩坐天貓國際美妝Top3品牌榜,還同時上榜天貓進口防曬熱賣榜、加購榜、回購榜、好評榜TOP1;明星單品小黃帽全渠道年度銷量已經破1000萬瓶。
今年以來,行業中關于防曬的新聞不斷,而且關于防曬值虛標和防曬類產品用后安全等話題,在抖音、小紅書等眾多社交平臺引發了一輪關注熱潮。
6月18日,在小紅書擁有270多萬粉絲的博主“俊平大魔王”發視頻表示,多個知名品牌存在防曬值虛標,通過送檢到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做完臨床試驗后,博主驚訝稱“有的防曬霜實際的SPF值僅為真正標稱的一半”,引發了行業內外一陣熱烈的討論。不僅如此,更早之前,駱王宇等多位美妝頭部紅人也讓防曬成為網絡熱議話題。
而站在行業人士角度看,由于防曬產品自身配方和功效評價的特殊性,此次事件中爭議核心的防曬值檢測其實是一個“世紀難題”。
02
防曬值測定有法可依
卻為何總成“是非之地”?
作為一種特殊化妝品,防曬霜在我國監管機制中一直是重點關注對象。在上市之前,每款防曬產品是需要開展人體功效評價試驗,并出具報告才能拿到特證。
根據2021年1月起實施的國家藥監局關于貫徹實施《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有關事項的公告,防曬類產品需要通過國家認定機構的微生物檢驗、衛生化學檢驗、毒理學試驗以及人體安全性及功效性試驗并獲取報告,并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嚴格審批程序通過才能上市。
“我國的防曬評測標準是比較嚴格的”,上海皮膚病醫院談益妹教授告訴《FBeauty未來跡》,防曬功效檢測的方法科學性,在國內外標準規范方法建立的時候都會進行驗證,國家標準檢測出來的結果具有權威性。
這意味著,能夠順利上市的產品,本身產品的開發邏輯是合規的,但并不意味著每一款產品的防曬值都“抗打”。
由于防曬劑自身具有氧化性,因此防曬產品的防曬體系穩定性在業界一直是個大難題。有化妝品法規領域資深專家指出,由于產品中含有的防曬劑有一個正常衰退范圍,因此有產品出廠時能達到標注防曬值,但存放久了可能會衰減。這會客觀導致在市場流通的防曬產品SPF的實測值和標注值存在誤差。
不僅如此,現行的SPF值測定方法也加劇了數值的差異。
國家藥監局在《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中發布了共計27種防曬劑和21種防曬劑檢測方法。該文件中明確指出SPF人體法作為防曬化妝品防曬指數(SPF 值)測定方法、防曬化妝品防水性能測定方法和防曬化妝品長波紫外線防護指數(PFA 值)的測定方法。
有功效領域研究多年的學者告訴《FBeauty未來跡》,功效檢測有重現性、穩定性和精密度的判斷緯度,對于防曬值測試來說,“重現性”首先是最大的考驗。
按照我國現行的SPF人體法,受試者的皮膚類型,涂抹的面積、厚薄度和均勻度,照射計量遞增以及評估人員專業性等,這些都會影響最終SPF檢測的結果,導致一定范圍內的波動。
“功效定性容易,定量難。”上述學者指出,SPF測定具有一定門檻,每個檢測機構的儀器硬件和方法難以保持一個尺度,他以人體測試的紅斑量檢測,每個檢測人員判斷力不同,得出的結論可能就不相同,甚至會出現同一樣品在同一檢測機構出現不同的SPF值結果。
對此,廣州荃智美膚生物科技研究院研發總監張太軍結合實際經驗也認為,采用人體法會存在較大差異,不同的測試手法就會產生防曬數值的差異。
此外,防曬功效檢測差異性還在產品質量、送樣差異等問題。
另一位研發領域資深人士認為,防曬品檢測采用不同批次的產品,檢測出來結果也會不一致。即使是同一個批次的產品,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來測以及不同的測試方法,都會影響防曬值測定。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當前較熱的博主自行送檢的現象,專家們的一致觀點是:和國家藥監局備案要求的功效評價有本質不同,備案送檢是監管部門品牌、檢測機構三方信息同步的監督閉環,整個過程比較嚴謹。無論動機如何,個人送檢都只能稱得上是一種學術研究項目,是一個市場行為,不具有法律效應,且在過程中也難免有瑕疵。
03
防曬產品問題頻發
品牌可以做些什么?
“十幾年了,行業一直在討論防曬指數問題,但防曬產品的違法問題核心目前有兩種,第一種是檢測出了沒有標注的防曬劑,第二種是標注了防曬劑但沒有檢測出來。”上述法規人士指出,防曬霜因為防曬的特殊功效,本身存在致敏性的潛在風險,是“高風險”的品類,因此我國監管方面一直比較嚴格。
整體看,繼染發劑后,防曬品類正在迎來強監管期,這也提醒品牌要加強自律。
1月,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了關于56批次不符合規定化妝品的通告(2023年第3號),其中高姿多效倍護美白防曬噴霧等多款防曬類產品被點名未檢出產品標簽及注冊資料載明的技術要求標識的防曬劑。
緊接著2月,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第57次不符合規定化妝品的通告(2023年第11號),通告顯示蜜絲婷水漾修護防曬霜SPF50+ PA++++、露蘭姬娜美肌輕透水感防曬噴霧等防曬類產品被指出存在成分問題。
不久前,關于防曬噴霧的正確使用問題,也引來了監管部門的科普和安全排查。
對于近期頻出的防曬爭議,有防曬劑原料商選擇站品牌一方,認為“現在市場抽查非常嚴格,品牌方和工廠絕對不可能冒著風險去干違法的事情,違法成本太高。做一個特證需要12個月,檢測要通過理化、毒理、功效等嚴格的評價,一旦被查出違規,那就是天大的處罰了!”
上述法規專家認為,嚴監管時代,品牌一定要加強自我約束,要保證實際生產與備案信息嚴格保持一致,不要為了降低成本偷工減料,更不能為了強功效隨意添加一些沒備案的成分。
那么,品牌接下來可以在哪些方面努力呢?上述專家學者們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品牌要加強品控,考慮到防曬劑氧化周期,在研發階段就要考慮這些因素優化配方,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的穩定性;另外,從長遠來講,品牌要加強基礎研究,夯實科研技術底座,注重產品合規性和功效價值實現。
第二,在產品出廠后,除了用以備案的功效檢測,品牌方最好主動多次多地送檢,增加多維度的檢測結果,以便應對可能的質疑時拿出多方證言;
第三,聯動權威專業媒體做好科學傳播,多傳播監管部門的權威信息和科普文章。用科學打敗迷思,傳播正確科學的護理知識,推動行業走向有序發展。
品質是品牌的生命線。盡管防曬品類的種種特殊性,導致了防曬指數的爭議似乎會一直存在且難以解決,但品牌務必要想盡辦法來最大限度解決穩定性問題,畢竟最終防曬功效才是消費者買單的價值點。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