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度過最緊張的時刻
來源/36氪
作者/董潔
一種如釋重負的情緒開始在美團員工身上蔓延。
過去2個季度,他們經歷了5年來最大的考驗——抖音的突然入局,讓本地生活領域競爭生變。遠離戰爭年代許久,美團員工們被迫重拾戰斗精神,開始新一輪戰爭。
如今半年過去,曾被市場看衰的美團,似乎度過了最危險的時刻。剛過去的Q2,美團實現營收679.6億元,同比大增33.4%,經營利潤47.1億,同比大幅扭虧為盈,去年同期這一數字還是凈虧5億。
在傭金和廣告側,美團都強勢反彈,Q2這兩項收入的增速都超過了40%。去年Q4開始,市場最大的擔心是與抖音的競爭,會搶走了商家在美團的廣告預算——這在過去兩個季度部分變成了現實,但如今美團打消了大家的疑慮。
為了反擊對手,二季度美團在投入上拿出了最大誠意。銷售和營銷開支的增速超過了60%,這幾乎是收入增速的2倍,在大廠們仍停留在“降本增效”之時,美團的砸錢力度相當猛烈。
效果也顯而易見。年度交易用戶數和活躍商家數都在Q2達到了歷史新高——但從上一季度開始,美團不再披露這兩項數據。競爭敏感度升級,向來保守的美團愈發謹慎。
虧損大戶新業務在本季度繼續減虧。實現 167.6 億元收入(18.4%的增速)的同時,經營虧損同比縮小23.5%至 52億元,經營虧損率環比改善至31.0%。
之前我們就提到,相對于線下實體,互聯網具備更強的復蘇敏捷性;相對于地產、出口等領域,日常消費有較強的反彈韌性,而旅游、本地消費則顯示超預期反彈的跡象,這些都在美團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進入三季度,美團的這一表現很可能延續。“一房難求”的爆火暑期旅游、極端高溫帶來的即時零售訂單增長,都是極大的利好因素。美團管理層也在電話會上透露,“Q3外賣和到店業務的增長仍然樂觀,但到店整體GTV增速可能會有所放緩。”
排除匯率和地緣因素,競爭加劇是此前投資人對美團最大的擔心。但進入7月,美團的股價修復明顯,相較6月底已反彈近30%——市場的擔憂正在逐漸淡化。
01
砸最狠的錢,守最難的江山
“互聯網上半場是各做各的,下半場是你做我的,我做你的,然后等到發現適合自己的,再形成新的平衡”,這是2017年,微博CEO王高飛對知乎內嵌“微博”的回應。
時間進入2023年,本地生活的戰事還沒結束。二季度美團財報最大的關注點是,它與抖音的戰爭到底進展到了何種程度,以及它承受了多大的沖擊。
抖音入局本地生活,最大的野心是從美團手中掠奪商家的廣告收入。在過去2個季度,這一趨勢非常明顯。去年Q4和今年Q1,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的廣告收入增速分別只有-4.8%和10.7%,與傭金性收入的增速gap則達到了18.5%和22%。抖音的流量紅利,讓商家們趨之若鶩。
但到了本季度,這一情況有所反轉。Q2美團在該項上的收入達到了102億元,同比增速達到40%,與傭金收入增速的差距縮小到了只有7%。
據36氪了解,由于抖音對頭部商家過度傾斜的流量分發模式,導致腰部及以下商家難以在抖音上存活,部分品牌從4月開始有了往美團轉移的跡象。一位知情人士透露,“4 月,抖音本地生活廣告為 12.9 億(包括抖加和星圖),如果去掉這兩項只剩下7.3 億,環比3月只漲了 5000 萬”。
在GTV上,美團也實現了強力反彈。有內部人士告訴36氪,二季度美團到店核銷后的GTV超過了1500億,同比增速達120%,相對應的,抖音本地生活二季度的GTV則在660—670億,并沒有達到生活服務總裁朱時雨給出的700億的目標,環比增速也有下滑的跡象。
除卻去年疫情封城帶來的低基數,過去2個季度,“特價團購”和“直播”業務貢獻頗多。
繼4月將“特價團購”升級為一級入口后,近期美團再次將底部的“電商”tab更換為“特價團購”,算上首頁的banner位,“特價團購”目前已在美團app擁有三個一級入口。
“特價團購”在美團app的三個一級入口
這一起初針對抖音團購的業務,在二季度發動了新一輪補貼,并開始嘗試推出類似于天貓“超級品牌日”的低價促銷活動,不定期的與各類餐飲品牌合作。以近期上線的庫迪咖啡“百億補貼”為例,點進活動頁,便可以看到庫迪各sku特價團購的套餐情況。
“因為ROI產出可觀,5月份總部把預算上限提了,覆蓋的品牌數也在增加”,一位美團到店BD透露。這也促使美團將底部tab位換為“特價團購”——更早前,美團曾想把這一位置給到優選甚至短視頻。
能夠牽制抖音的攻城略地,美團付出了巨大的投入。二季度,在銷售和營銷上的支出達到了145.5億元,同比大漲61%,這也稀釋了核心本地商業的經營利潤率,Q2這一數字從去年同期的22.5%下滑到了21.8%。
我們認同這種大力的“燒錢換增長”策略,若為了維持利潤率緩慢地跟進,最終可能既得不到市場,也得不到利潤。
一位美團中層此前就透露,“到店事業部今年對收入和利潤不做太多要求,主要抓商戶數量、交易額以及下沉市場,目標是2023年GTV實現60%增長。”
如今局勢趨于緩和,但持久戰或許還將持續幾個季度,抖音的伺機而動不會停歇,戰爭還遠未結束。
02
利潤釋放,重注直播
到店酒旅的強勢反彈部分掩蓋了外賣業務的強勢,它本季度的表現也相當亮眼。
Q2美團即時零售訂單量達到54億單,同比增長31.6%,折算下來日均訂單量在5935萬單。單看美團外賣,二季度單量超過了5300萬單,增速超30%,創了過去6個季度的新高。考慮到經濟環境、業務基數與疫情影響,這一增長還算不錯。
稍顯不足的是,美團即配單均收入有下行的趨勢。本季度美團配送收入 204 億元,增速為 27.7%,低于 32% 的訂單增速。由于美團2/3的訂單由專送騎手配送,二季度其單均配送收入環比下降了近 5%,Q1這一數字下滑了3%。
不過從上一季度開始,美團不再披露配送成本,這使得外界難以推斷出配送毛利率的變化,以及它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核心本地商業的利潤表現。
去年4個季度,美團在此項上的成本分別為178億、178億、200億和222億,也是除銷售成本外,美團最大的成本開支。據內部人士透露,Q2美團在配送收入和成本上的剪刀差還在擴大,這使得餐飲外賣的毛利潤繼續改善。
形式上,美團會向商家收取配送費,再將收入分配給騎手。過去幾個季度這兩項數據的增速差距普遍在5個點以內,但在本季度其差距進一步拉開,合理猜測美團的配送成本有下降的趨勢,且下降幅度高于單均收入下滑幅度。
外賣和到店業務利潤的釋放,都讓美團有了更多底氣去嘗試新的業務,尤其是直播。
自7月內測一級入口以來,美團在直播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據內部人士透露,相比7月底現在入駐美團直播的商家翻了至少3倍,KA和細分頭部商家之外,腰部以下的商家也開始集中涌現。
雖然官方直播間依然牢牢占據直播頁面的前列,但目前樣板的打造基本完成,8月初美團已經開始嘗試對自播商家開放全國流量,即商家用一個賬號直播,可推流至全國有門店的所有城市;用戶搶券后,會跳轉至最近的門店。
這迫使部分商家開始加大資源投入直播。以牛約堡為例,這家來自上海本土的西餐品牌,在全國有600多家門店,7月開始每天不間斷直播,每天直播場次也從一場變為兩場。
為了吸引商家入駐,目前美團直播均免費向商家開放,沒有額外的坑位費與傭金,還會時不時邀請明星、網紅進入直播間為商家引流。
有服務商告訴36氪,為了幫商家節省成本,美團初期在招募服務商時只會給到一口價(一場直播給到固定費用),但在抖音平臺上,服務商幫助商家達播通常采取的是“分傭”模式。
對于服務商,后者的吸引力顯然更大,但對商家前者更加劃算。這也是目前美團直播上由MCN主導的達播數量還十分稀少的原因。
但眼下,相比平臺超880萬的商家體量(2022年報數據),參與美團直播的商家數占比依然很低。大部分商家商家都反饋,相比肯德基、蜜雪冰城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場觀,自己的直播間人數少得可憐,“雖然不收坑位費和傭金,但做直播就要投入,投入就要看到水花,目前的美團直播還沒有這種勢能”。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