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火鍋頂流大規模閉店后,將“鐮刀”揮向縣城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作者/余從
曾經紅極一時的火鍋頂流選手
正在大規模閉店
前幾天,譚鴨血“一年閉店超百家”的詞條登上了熱搜。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
譚鴨血今年年初在全國有654家門店,到了今年8月31日,譚鴨血在全國的在營門店則變成了545家,這意味著,在這短短一年中,譚鴨血就關掉了百余家門店。
目前譚鴨血北京、上海、廣州的在營門店分別為9家、8家和3家。
遙想當年,和譚鴨血能夠一爭高下、同樣有著明星效應加持的“初代頂流網紅火鍋”賢合莊,現如今維持著龜速的開店量、驚人的閉店量,且在北上廣都已沒有了蹤跡。
在一線城市收縮更快速的是賢合莊。賢合莊曾經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拓店700家,開店速度、開店規模一度在業內甩了其他品牌一大截。就在去年中旬,賢合莊全國閉店數已經超過了270家,占總門店數的三分之一。
截至目前,賢合莊門店數量僅為167家,在北京的門店全部關閉,閉店率已經達到了70%,賢合莊一線城市只剩下了1家。
再來看這些品牌近幾年的開店速度:
從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這批頂著各種明星光環的火鍋品牌,在2020、2021年前后,新增開店數量開始大幅下降,有的品牌甚至出現斷崖式下跌。
敗退一線
初代頂流火鍋來到縣城
初代頂流火鍋大批量閉店,開店速度驟降,但開店的步伐倒是沒停下來,緩緩地、緩緩地,還在開店。
相關數據顯示,譚鴨血2019年開店數量300余家,2020年200余家,2021年100余家,2022年數十家,今年截至9月,也開了數十家。
根據品牌最新的開店情況,以及品牌現有門店位置信息占比顯示,三四五線城市的加盟商占比越來越重,這些品牌大有向縣城蔓延的趨勢。
縣城會接納他們嗎?縣城會讓它們再度紅火嗎?
回答這個問題,要溯源初代頂流火鍋的流量。初代頂流的紅火和明星是分不開的。
無論是“明星開的”,還是“明星助陣”,或者是“明星參演的影視劇拍攝場地”,都在為火鍋店引流,給火鍋店鍍了一層光環。這些火鍋店,讓消費者乃至加盟商認為,自己和屏幕中遙不可及的人,生命中有了一個交點。這無疑是一個動人的心靈體驗。
但火鍋還得要吃。品牌本身欠缺內里,餐飲干不好,吸引不了消費者復購,品牌加上廣撒網的加盟門店沒有辦法請明星持續到店、甚至是全國巡店“加持”這個動人的心靈體驗,光環注定只能是存在于一段時間。
一線、新一線城市大有火鍋品牌在,失去了光環的初代頂流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于是奔走四五線城市、走到縣城鄉鎮,去下沉市場開店。
但下沉市場的消費者,會“養著”這些初代頂流火鍋品牌們嗎?
答案是不一定的。初代頂流網紅進入下沉市場,最理想的路也許就是把當年在一二線的路重走一次,但這已經不太可能實現。
對于下沉市場的消費者來說,初代頂流火鍋的明星效應存在,很多人愿意“吃一次”“試一試”。
小紅書上一些消費者打卡了縣城第一家火鍋店,覺得非常開心,“過生日有表演,也感受到海底撈的快樂”。也有消費者表示,“服務員超級激情,社恐的我瑟瑟發抖,太好玩了”。
4月,譚鴨血開到山東德州樂陵時,就有消費者表示“樂陵終于有個正兒八經連鎖火鍋品牌了”,開心。很多縣城消費者樂于嘗試,但縣城消費者并不買單譚鴨血在一線城市的規則。
有人說,“能預定和不能預訂先告訴人家,別說來了就吃,結果等了好幾桌”。
消費者更計較的是價格。有人說“去過一次,除了貴沒毛病”;有人說,“昨天剛吃的,還可以,就是價格接受不了,倆人259”;有人說,“本來代金券可以疊加使用,店家出爾反爾后悔了,搞不起就不要搞”。
數據顯示,這家譚鴨血老火鍋人均價格約為100元,和它當年在一線的價格相比,這個價格更低了,但對于下沉市場的消費者,在消費更加理智審慎的時期,100元的人均,依舊沒有優勢。
對下沉市場的消費者來說,初代頂流火鍋,依舊是高客單。譚鴨血們如果依舊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做其他火鍋品牌的“縫合怪”。在下沉市場,它最大競爭力恐怕還只能靠產品稀缺性和還算可以的第三空間,但這能解決復購問題嗎?
很難。
今年的火鍋
其實挺難
如果問一個從未開過餐飲店的小白,圓他一個餐廳夢的話,他的答案一定是:開一家火鍋/奶茶/烘焙店。
這和我們之前同二手餐飲設備回收商聊到的情況也基本吻合:“奶茶機、咖啡機回收的最多,然后就是火鍋設備,但火鍋設備回收對于老板來說最不劃算,折損率高,二手的電磁爐、桌椅板凳啥的幾乎賣不上什么價錢,遠不如正品的咖啡機……”
但從今年上半年的開店量也能看出一些端倪,開火鍋店的人少了。
如果把今年的數據和去年相比能看出來,今年作為餐飲爆發量猛增的一年,火鍋這個萬億級的賽道截至目前新增開店量為4.9萬家,按照這個增速,可以大膽預測整體開店量將遠小于去年。
但在閉店量方面,今年閉店量已經超過了五分一,也就意味著今年新開的店里面每五家店,已經有一家倒閉,處于“注銷/經營異常”的狀態。去年一年火鍋賽道的閉店率僅為八分之一。
融資情況也能反應一二。
2023年,火鍋賽道還未發生過一起融資事件。雖說今年餐飲整體融資的熱鬧程度不及去年、前年,但我們依舊可以看到,資本更青睞于小吃、茶飲、咖啡賽道。有投資人士表示:“我們較為關注單店模型較小、能打開下沉市場,且產品能夠高度標準化的品類。”
是火鍋賽道不吃香了嗎?
這個結論似乎也太過于武斷。海底撈財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8.9億元,較去年同期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增長24.6%;凈利潤22.6億元,創上半年業績新高,已接近2019年全年凈利潤。還有火鍋新秀“慫火鍋”,在今年上半年以43家門店,創造了3.5億收入。
火鍋界的老大哥海底撈,還在穩坐釣魚臺,并重開了曾經因為業績疲軟被迫關停的門店;九毛九也給出了今年預計新增30-10家門店的開店計劃;還有朱光玉、后火鍋、萍姐等一眾品牌在外部環境艱難的情況下依舊在強勢增長。
火鍋賽道火熱依舊,只不過在整體的趨勢影響下,處于“過飽和”狀態。
說人話就是,只有“卷王”才能被看到,才能卷出頭。海底撈卷服務;慫火鍋卷情緒;朱光玉、后火鍋、萍姐卷場景、卷氛圍,線下幾乎每個經營的不錯的火鍋品牌都有自己的兩把刷子。
曾經依靠著明星效應火起來、增速飛快,但沒有扎穩根基的網紅火鍋們,在失去了明星光環后品牌依靠什么扎根,又能在低線城市、在縣城扎根,重燃當年的輝煌嗎?
答案呼之欲出。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
VIP專享頻道熱文推薦: